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php文件怎么网页运行)

1 1 52 Vo1.22 No.9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3讨论 

Sep 2011 

2010—12—17 9:00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饮食睡眠 

欠佳,大小便可,无畏寒发热,皮疹渐消,主诉创面疼痛。 

复查Blood—Rt:WBC 6.7×10。/L RBC 3.2×10 /L Hb 

99异/L Hct30.3%Pit 292×10 /L血生化TP 52 g/L ALB 

31.3 g/L。创面换药,可见创面缺血貌,残留坏死组织,创 

周红肿有皮疡,左(L)食趾一处有棕褐色异物,考虑感染, 

立即行创面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药敏+找真菌。2010 

12—17 9:35微生物实验室报告:创面分泌物涂片真菌孢 

子及菌丝,发现凝似曲霉菌样近顶端膨大形成倒立烧瓶状 

顶囊。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①尿培养+找真菌,血培养; 

②创面彻底清创消毒密切观察病情;③更换为卡泊芬净全 

身抗真菌治疗;④告知家属创面感染,考虑真菌感染需立 

即手术切除坏死组织,若仍不能控制感染,或感染已扩散 

必要时截肢术,防止有生命危险。但若出现全身感染其危 

烧伤后曲霉菌感染极为凶险,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 

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常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真菌显微 

镜检查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影象学检查等。在初步 

怀凝曲霉菌感染时一定要送检创面分泌物或组织显微镜 

检查,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真菌,赢得抗感染治疗时间。曲 

霉菌侵袭性强,可侵犯血管,引起中性粒细胞渗出,导致血 

栓和组织坏死 J。烧伤曲霉感染后一定要及时彻底清创, 

必要时多次清创,危及生命时及时行截肢术保全生命。在 

曲霉菌抗感染治疗,Herbrecht等进行的一项由全球95个 

中心参加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对277例免疫受损的急性肺 

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中观察了伏力康唑与两性霉素B的疗 

效,证实伏力康唑在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存活率等方面均 

优 J。另有卡泊芬净(caspo2fungin,Cancidas)新开发的 

及生命的危险性很大,其表示理解,并要求尽量保留下肢。 

2010—12—17 10:40在硬膜外手术麻醉下行左(L)下 

肢清创异种皮覆盖术。术简要经过:患者平卧手术台上, 

待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手术野,术中见大量坏死 

组织,背屈浅肌肌腱大部份坏死,部份肌肉坏死,清除坏死 

组织,见食中环指远端关节脱位,指骨外露,跟掌骨背侧部 

份坏死给予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保留骨骼,清除完毕充分止 

血待无明显出血后持异种皮覆盖,间断缝合合并多层棉垫 

抗真菌新药,目前已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专 

业组批准用于治疗顽固性或不能耐受其他治疗的侵入性 

曲霉病患者 J。本例病人的成功治疗的一些成功经验可 

与烧伤曲霉菌抗感染治疗参考。 

参考文献 

1 Denning DW.Invasive aspergillosis.Clin infect Dis,1998, 

26:7g一805. 

适当加压包扎。术中出血200 mL输红悬1.5。 

术后相关措施:①身抗感染治疗;②维护肝肾胃肠道 

功能;③观察生命体征及创面情况定期换药;④血,尿,便 

送培养。 

2010—12—21微生物实验室报告:创面分泌物纯培 

养,曲霉菌生长。2011—1—12 16:40患者大部份创面愈 

合,外踝,足背足指足底部份残余创面处愈合中,无红肿无 

特殊不适,家属要求出院,告之病情,病人出院。 

2余进,李若瑜.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治疗进展 

『J].传染病信息,2006,19(1):20—21. 

3殷菊,申昆玲.儿童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特点.临床儿 

科杂志,2001,19(5):3l4—3l5. 

4余进,李若瑜.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治疗进展 

f J].传染病信息,2006,19(1):20—21. 

5邵剑峰.医院真菌感染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7,17(12):1598~1599. 

(收稿日期:2011—07—07) 

头孢噻肟纳迟发过敏反应1例 

赵晓云 

(河南洛阳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014医院,河南

头孢噻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病 

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尿道、胆道以及腹腔盆腔、皮肤及软 

组织、骨和关节炎、腹膜炎、及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对此种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也相继出现,但大多为皮肤瘙痒 皮 

疹、荨麻疹、药物热及哮喘等,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现 

介绍头孢噻肟钠严重过敏反应1例。 

1病例介绍 

患儿,张晓龙,男、9岁,体重60 。以“咽痛2 d、咳嗽 

洛阳471009) 

静推,高流量吸氧,但患儿随即出现面部紫绀、浮肿,手足 

湿冷及意识丧失。查体BP100/60,P 62 ̄/min,R 

23 L ̄./min,呼之不应,角膜反射迟钝,压眶反射迟钝,考虑 

为严重过敏性休克。故给予盐酸氯丙囔注射液l2,5 nag肌 

注,0.2%肾上腺素注射液1 mg肌注,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 

呕吐物阻塞呼吸道窒息。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5 rain后患 

儿意识恢复,面部红润,能回答问题,病情转危为安。随即 

被120急救车转入市中一 医院观察治疗。 

2讨论 

1 d,”为主诉到我社区诊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结 

合辅助检查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追问病史既往无 

药物过敏史,曾多次应用头孢噻肟钠等头孢三代类药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 

经过头孢噻肟钠皮试后,给与0.9%NS 250 mL力口头孢噻肟 

钠3.5静滴1次/d;5%GS 200 mL+炎琥宁320 mg静滴 

1次/d治疗。第2 d,患儿在输入头孢噻肟钠组液体约 

15 min后,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皮肤搔痒伴呕吐,呕吐物为 

胃内容物,非喷射状、非咖啡色。考虑为头孢噻肟钠药物 

过敏反应,故迅速给予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地塞米松8 mg 

酶、毒性及不良反应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 

临床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增多,因此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 

相继增多。其中内酯酰抗生素中最常用的是青霉素,头孢 

菌素类也出现很多剂型,其中以头孢哌酮纳、头孢曲松纳、 

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因 

为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少、而且疗效好,临床应用最为普 

遍。本例中患儿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皮试阴性,已经静滴 

Vo1.22 No.9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Sep 2011 

了头孢噻肟钠1 d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因 

此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性更加值得关注。 

上的差异,也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的现象。因此凡一种头孢 

菌素类药物有过敏史,一般也不主张使用其他品种。 

临床用药存在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药物的纯 

头孢噻肟钠粉针剂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很少 

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不良反应较低,有很好的耐受性,偶 

有头痛、肢体麻木、呼吸困难和面部潮红等。常见的过敏 

反应和青霉素类药物相似,偶可见胃肠道反应,支气管痉 

挛及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中抗原 

类物质,进人机体后,短时间内通过免疫机制而引起的一 

种强烈的全身过敏反应。以上病例患儿皮试阴性,并且使 

用了1 d,故应属于迟缓性过敏反应。故本人提示:应用该 

类药物即使在皮试阴性的情况下,也应注意提高警惕,预 

防严重的过敏反应的发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身的抗原性很弱,其降解产物形 

成半抗原可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抗原,再由IgE介导产生 

特异性抗体,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其抗原专属性取决于与 

蛋白质载体的结合的活性基因,是引起各种过敏反应的重 

要原因。因此凡使用此类药物,一定要做皮试,并且一定 

要用此类药物的原液皮试。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因结构 

(上接第1150页) 

度不够、含有杂质;患者的个体差异;皮试时没有使用原 

液;因此医务工作者在使用此类药物中应注意(1)必须做 

过敏试验。虽然本例患者做过过敏试验后仍出现过敏反 

应,这只是个别现象。(2)掌握预见性、判断能力,及时发 

现及早处理。因为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 

用药的过程中,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胸闷等也可能是严 

重过敏反应的前兆,临床医生应在患者输液的过程中,多 

询问、多观察。(3)头孢菌素类药物更新较快,因此临床医 

务工作者要加强理论的学习,掌握新药的适应症及不良反 

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4)落实用药的 

风险告知制度,用药前明白告诉患者用药中的注意事项, 

必要时要签字为证。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常规,有章可 

循,有法可依,杜绝出现潜在的医疗风险。 

(收稿日期:201l一08—11) 

变,无排便异常或粘液便);1=偶尔(1%~24%时间内出 

现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的改变和/或有排便异常和粘液 

便);2=经常(25%~50%时间内出现大便次数、大便性状 

的改变和/或有排便异常和粘液便);3=持续(>50%时间 

内出现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的改变和/或有排便异常和粘 

液便)。 

1.5统计学方法各组间症状积分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 

有效率差异采用 检验。 

2结果 

评价标准:减分率>/70%为显效,≥50%但<70%为有效, 

>30%但<50%为进步,≤3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 

效+有效)、该组病例总数×100%。 

2.2治疗结果 

2.2.1各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表1示,2组治疗前 

各症状积分基本相同,治疗后各组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 

下降,其中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P< 

0.01:,治疗组各项症状治疗后积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 

照组(P<0.叭=。 

2.2.2二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 

2.1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改善用减分率表示。减分率= 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见表2。 

(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疗效 

表1 各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3讨论 

近年来IBS发病呈上升趋势,资料显示占消化门诊病 

人的1/4,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已 

证实精神紧张可改变肠道的消化问期移行复合运动,故有 

学者认为IBS属心身疾病范畴。IBS所表现的主要症状有 

腹痛、腹胀腹泻、排便异常、粘液便等。中医多按“泄泻”、 

“腹胀”、“腹痛”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常用健脾和胃、化湿 

痛泻要方和逍遥散为主,配合安神解郁的龙骨、郁金、酸枣 

仁以疏肝解郁、镇静养神并缓解精神紧张,辅以党参、茯苓 

健脾祛湿,木香、黄连化湿清肠,共同组成肠宁合剂,全方 

可起到健脾化湿、理气及疏肝解郁安神的功用。这与本病 

发生的病机及现代研究的观点是相对应的。本观察表明, 

肠宁合剂治疗IBS有确切疗效,效果优于目前消化科临床 

常见的匹维溴胺。 

参考文献 

止泻、疏肝理脾及顺气导滞等法治疗。我们发现,绝大多 

数患者伴有精神焦虑、紧张、精神涣散、忧郁、恼怒、失眠等 

症状,且每因恼怒抑郁及紧张而发作,皆因七情所伤,气机 

不畅,肝失条达,横逆侮脾,脾失健运所致。正如《景岳全 

书》所说“此肝脾二脏之病也”,“脾虚肝实,故令腹泻”,故 

以抑肝扶脾为其大法,兼用安神解郁法,二者相辅可使肝 

气易平而郁结易解,可使脾气早复以利健运化湿,故采用 

1 陈文奇,李天望,徐进康,等.祛风化湿健脾疏肝法对肠 

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5一HT,VIP水平的影响[J].航 

空航天医学杂志,2009,20(12):32—33. 

2 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J].中华消化杂志,1987,7(3):封3. 

(收稿日期:2011—06—15) 


本文标签: 治疗 感染 创面 患者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