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写出下面正则的验证模式)
・9O・ 塑代鳖垦生殖肿塑 志2010年4月第2卷第2期J Contemp Urol Reprod Oncol,April 2010,Vol 2,No.2
实验研究・
VEGF和NSE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
表达及意义
陈湘 李勇 陈放
doi:10.3870/j.jssn.1674—4624.2010.02.008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可能的临床价值及病理学意义,为临床鉴别良、恶性嗜
铬细胞瘤提供辅助依据。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例恶性嗜铬细胞瘤、l8例良性嗜
铬细胞瘤及17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细胞因子VEGF和NSE表达情况,显微镜下判断组织切
片的染色结果。 结果 ①恶性嗜铬细胞瘤VEGF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肾上腺髓质和良性嗜铬细胞
瘤(P<O.01) 良性肿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嗜
铬细胞瘤强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P<0.01)。②良、恶性嗜铬细胞瘤NSE表达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嗜铬细胞瘤NSE的表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的NSE表达(P<0.05)。
恶性嗜铬细胞瘤强阳性率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P<O.05)。③VEGF和NSE共同阳性表达在良、
恶性嗜铬细胞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一<0.01)。 结论 临床上检测VEGF和NSE可能为
鉴别良、恶性嗜铬细胞瘤提供辅助依据,共同检测VEGF和NSE可能提高良、恶性嗜铬细胞瘤鉴别
的敏感性。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VEGF and NSE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CHEN
Xiang,LI Yong,CHEN Fong.Department of Urology,Xiangya Hospital,Changsha 4 1 0008,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 Yong,E-mail:liyon 724@126.cor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umor makers(VEGF and
NSE)in benign and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clinical value and patho—
logical significance that could provid auxiliary basis to distinguish its benign and malignant. Meth—
ods The tumor tissue samples from 18 cases of benign tumor,I 6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and 1 7
cases of normal adrenal medulla were embedded with the paraffin postoperative1y.The intensity and
area of the expression for VEGF and NSE were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SP)in
three kinds of tissue.The results of the staining were j udged under the microscope. Results ①
The positive rate for VEGF in malignant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tissue(P%0._01).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staining for VEGF between benign and
normal tissue(P>0.05).The strong positive rate for VEGF in malignant was significantly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tissue(P<0.01).②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staining for NS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P<0.05),and the ex—
pression of NSE in benign tissue was also higher than normal tissue(P<O.05).The strong positive
rate for VEGF in malignant was higher than benign tissue(P<0.05).③The co—positive rate of
VEGF and NSE in malignant tissue was higher than benign tissue(P<O.01). Conclusions Clini—
cally,the detection of VEGF and NSE may offer valuable basis to distinguish the benign and malig—
nant pheochromocytoma.The co-detection of them may imrove further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approach.
[Key words]Pheochromocytom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Phosphopyruvate
h t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素能系统嗜铬组织的肿
作者单位: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陈湘、陈
放);梅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李勇)
瘤,主要发生部位为肾上腺髓质,但在交感神经系统
通讯作者:李勇,E—mail:liyofig0724@126.com
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如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颈动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0年4月第2卷第2期J Contemp Urol Reprod Oncol,April 2010,Vol 2,No.2
脉体、嗜铬体等处。与其他肿瘤不同,临床上,良、恶
性嗜铬细胞瘤在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方
面无特异性差异;组织病理上,有助于鉴别良、恶性
张切片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在400倍视野下进行
计数,共计5个视野,取其平均值。
四、统计学方法
肿瘤的传统组织学标准,如核增大、深染、核内假包 本实验数据经SPSS 12.0统计软件包分析。
涵体、核分裂、包膜或血管浸润等均可出现在良性和
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即使有局部浸润亦不足以诊断
其为恶性。目前临床上判断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
标准为肿瘤是否复发或出现转移病灶,但此时肿瘤
多已进展到晚期,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早期确诊嗜
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Y 检验,所有检验结果均采用
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一
果
、
VEGF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正常肾上
铬细胞瘤的性质,对正确治疗手段的选择、患者预后
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所以寻找能区别良、恶性嗜铬
细胞瘤或能预测肿瘤恶性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是值得
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嗜铬细胞瘤良
恶性细胞及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VE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
达,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临床上鉴别良、恶性嗜铬细
胞瘤提供辅助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一
、
般资料
查阅湘雅医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间手
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病例,随访2~7年,从中得到
临床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肿瘤组织标本16份,
同期找到良性嗜铬细胞瘤标本18份,其中男性14
例,女性2O例,年龄32~66岁,平均45岁。肿瘤组
织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取材后立即4 甲醛固定,乙
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4/,m。另取健康肾
移植供体正常肾上腺组织标本17例为对照组实验
材料。恶性嗜铬细胞瘤组均为术中发现有周围淋巴
转移或通过随访发现术后有复发转移的患者。
二、主要试剂
一
抗兔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和一抗兔抗人
NSE单克隆抗体购自武汉boster公司;通用型二步
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PV一6000)和DAB显色试
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三、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
本实验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替代一抗作阴性
对照,以己知染色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切片标本作为
VEGF和NSE染色的阳性对照。排除非特异性染
色前提下,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在不知临床和病
理资料的情况下独立观察切片,对免疫组织化学结
果进行评估。VEGF和NSE的阳性表达部位主要
位于细胞质,表现为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免疫组
化结果根据着色阳性面积和染色强度分别评分。每
腺髓质中的表达
VEGF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VEGF阳
性率在正常肾上腺髓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恶性嗜
铬细胞瘤中分别占17.64 、33.33 和81.25%,
恶性嗜铬细胞瘤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上腺
髓质和良性嗜铬细胞瘤(P<0.01)。良性肿瘤和正
常肾上腺髓质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2>0.05)。恶性嗜铬细胞瘤强阳性率明显高于良
性嗜铬细胞瘤(P<O.01)。
二、NSE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正常肾上腺
髓质中的表达
NSE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NSE阳性率
在正常肾上腺髓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恶性嗜铬细
胞瘤中分另U占11.76 、5O.OO 和87.5O ,良、恶
性嗜铬细胞瘤NSE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嗜铬细胞瘤NSE的表达高于正常肾上
腺髓质的表达(P<0.05)。恶性嗜铬细胞瘤强阳性
率明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P一0.030)。
三、VEGF和NSE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
共同表达
在良、恶性组织中,VEGF和NSE共同表达的
阳性率(包括强阳性)分别为16.67 和68.75 ,
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讨 论
恶性嗜铬细胞瘤缺乏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表
现,临床早期确诊较为困难[1]。如何准确迅速地判
断其性质,是临床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临床上
对有下列情况者需注意其恶性倾向:①肿瘤直
径>6 cm;②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粘连严重;③符合
多项恶性肿瘤病理学特点,如侵犯包膜、周围脂肪,
血管或淋巴管内瘤栓形成,细胞异形性,核染色加深
等;④血沉快,进行性消瘦等。本组恶性嗜铬细胞瘤
患者,术中探查见肿瘤形态不规则、出血坏死、包膜
外浸润、周围组织器官粘连侵犯、周围淋巴结转移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O10年4月第2卷第2期J Contemp Urol Reprod Oncol,April 2010,Vol 2,No.2
等,这些都是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有力证据。而 所见的手术中恶性嗜铬细胞瘤粘连浸润明显,分离
过程中出血较多以及组织病理上可见新生血管丰
良性嗜铬细胞瘤多较局限,少有邻近组织侵犯,侵犯
包膜者也仅局限于包膜内。本组恶性嗜铬细胞瘤在
肿瘤直径、周围侵犯粘连、浸润包膜及周围组织、血
富、包膜外侵犯等表现相印证。此外,VEGF在恶
性嗜铬细胞瘤中高表达,也似乎暗示VEGF可能与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生长和浸润密切相关,其表达愈
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的倾向可能愈高。综
上所述,VEGF可能成为反映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
为的一个辅助指标,阳性尤其是强阳性表达则高度
管内瘤栓等方面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的差异,说明临
床上在没有肯定证据证明其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情
况下,具有这些特征的嗜铬细胞瘤恶性倾向较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主张
早期手术切除及术后密切随访,因当肿瘤出现转移 怀疑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合临床资料,可为手术
或术后复发时,绝大部分患者已丧失了最佳治疗机
会,预后较差。因此,寻找能高度提示嗜铬细胞瘤的
良、恶性的生物学指标,对判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
要。并且,通过对这些生物学指标的研究,可能为恶
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一
、
VEGF在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
研究证实在所有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中VEGF发
挥着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作用。VEGF是目前发现
的最强烈的血管通透性因子,比组胺作用强50 000
倍l2]。在多种恶性肿瘤如肾细胞癌、乳腺癌、膀胱
癌、胃癌和卵巢癌等肿瘤中均有VEGF表达。研究
表明_3],虽然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均有VEGF表
达,分化程度高的肿瘤VEGF表达相对较弱,分化
程度低的肿瘤VEGF表达相对较强,说明VEGF表
达水平与肿瘤分级、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肿瘤的
分级、恶性程度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Favier等 ]
对19例嗜铬细胞瘤组织的血管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用CD34和抗a一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描记血管构
造,并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HIF一1a、EPAS1和Ang
等介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所有的恶性嗜铬细
胞瘤血管构造均异常,而良性嗜铬细胞瘤几乎均表
现为正常的形态。Zielke等_5 使用Ⅷ因子染色和计
算血管密度的方法来研究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血管形
成,取得了相同的结论,证明血管构造异常是判断恶
性嗜铬细胞瘤重要的形态学证据。
本实验观察到,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
阳性及强阳性表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两者之间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上腺髓质
和良性嗜铬细胞瘤细胞相比,两者表达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说明恶性嗜铬细胞瘤中VEGF
表达明显增高。鉴于VEGF是重要的促进血管生
成的因子和血管通透性因子,因此我们推测,与良性
嗜铬细胞瘤相比,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能有较多的新
血管生成现象或血管构造异常,这与Favier及
Zielke等研究的结论一致,也和我们在临床上通常
前未出现周围侵犯或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提供辅助依据,对肿瘤的预后作出早期判断。
二、NSE在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NSE是烯醇化酶的一种同工酶,其不仅是神经
元的标志酶,也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常见于
神经母细胞瘤、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嗜
铬细胞瘤。NSE是一种酸性蛋白酶,主要参与糖酵
解,催化2一磷酸甘油变成烯醇式磷酸丙酮酸。肿瘤
组织糖酵解作用加强,细胞增殖周期加快,细胞内的
NSE释放进入血液增多,导致此酶在血清及细胞内
含量均增高 ]。
本实验观察到NSE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
表达较高,与正常肾上腺髓质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O.05)。这可能是因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其过度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
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同时也加速瘤细胞本身的
分裂增殖。当肿瘤的生长速度超过新生血管供氧速
度时,组织处于缺氧状态,造成瘤细胞内糖酵解作用
大大增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嗜铬细胞瘤胞
质内糖酵解的酶水平为什么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
织。
NSE作为神经元体内糖酵解的烯醇化酶的同
工酶,它与神经Y(nervouspeptide Y,NPY)、S一100、
波形蛋白等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中都有不同程
度的表达 。 ,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发现,在神经元细
胞生长分化的不同时期,NSE表达也不尽相同。此
外有相关研究表明,NSE水平与神经元活跃程度呈
正相关关系。嗜铬细胞瘤的本质是正常的嗜铬细胞
转化为异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并发生增殖的结果。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儿茶酚胺的分泌可能高于良性嗜
铬细胞瘤口 ,提示恶性嗜铬细胞瘤异常的神经内分
泌细胞的活性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这可能也是恶
性嗜铬细胞瘤中NSE表达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
明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的原因之一。
本实验中发现NSE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有较
高表达,与良性嗜铬细胞瘤在阳性率及强阳性率上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0年4月第2卷第2期J Contemp Urol Reprod Onco!,April 2010,Vol 2,No.2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康福霞
等口 运用ELISA技术检测得到的结果一致,但与
钱立新等l_】胡研究的结果不一致。本实验中恶性嗜
铬细胞瘤均出现转移或术后复发,这似乎也暗示
NSE的高表达可能与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转移及复
发倾向有关。因此,临床上如遇到嗜铬细胞瘤患者
出现NSE高表达,则需高度怀疑其恶性可能,而且
需警惕肿瘤已经出现转移或术后出现复发。由此可
见,NSE可能成为反映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一
个辅助指标,阳性尤其是强阳性表达需高度重视其
恶性的可能性。
三、VEGF和NSE在嗜铬细胞瘤中共同的表达
及意义
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的
无限生长和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肿瘤细胞的生
长、侵袭与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VEGF与
NSE是较为重要的因子。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免
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
VEGF及NSE进行研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
本实验结果显示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1例标本
VEGF和NSE均表达为阳性,其共同表达的阳性率
与良性嗜铬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联合
检测两者在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将可能大大提高
良、恶性嗜铬细胞瘤鉴别的特异性,为鉴别诊断及预
后的判断提供辅助依据。
四、存在的问题
临床工作中判断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比较困
难,在肿瘤未出现转移及术后复发时目前尚无公认
的明确界限,相应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对其鉴
别意义不大,组织病理学亦难以对恶性嗜铬细胞瘤
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临床上难以区分的嗜铬细胞
瘤,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
值。但由于嗜铬细胞瘤发病机制复杂,与标志物的
关系尚未完全明了,单一的肿瘤标志物难以全面反
映具体肿瘤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这也是许多瘤标敏
感性和特异性尚不理想的原因。本实验结果虽然说
明VEGF和NSE在肿瘤中的表达对良、恶性嗜铬
细胞瘤鉴别诊断有较大的意义,但在临床工作中我
们仍需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综合判断其性
质。
参 考 文 献
Eli邵鹏飞,钱立新.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进展EJ].国外医学
(收稿日期:2009—05—30)
(本文编辑:徐汉玲)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VEGF和NSE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p/1714286932a67354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