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opc server)

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是一种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认知学派学

者认为学习者透过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种资料加以储存及组织,形成知

识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 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

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

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

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以“有机体

内部状态”——意识为中介环节,受意识支配的,他们以S-O-R这一公式代替S-R这个

公式(O为中介环节);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依靠主观的构造作用,

形成“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刺激,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

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

的智能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代表人物有皮

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系由美国心理学家华森

(JohnB.Watson,1878—1958)在1913年所创立。按行为主义的主张,不但反对结构

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

理学研究之主题。华森氏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

客观的资料。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用内省法所得到的意识经验,更非客观资料。因此,

行为主义者批评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二者,均不配称为科学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主张,最

重要者有以下四点:(1)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者,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

行为。(2)构成行为基础者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3)个体行为不是

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经由对动物或

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像此种纯粹以

“客观的客观”为标准的行为主义取向,被人称为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behaviorism)。

行为主义发展到三十年代后,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了批评。同时又因其他学派

理论的影响,有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

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行为主义中持有此种理论取向者,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new—behavioyism)。

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人的心理就是一个通过条件作用将刺激与

反应相互联结的外在行为塑造和变化过程,传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略内在的认知结构与变

化;而认知学派则强调内在的信息加工和变化才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因此,两个学派正

好关注的心理的两个不同层面:外在行为和内在观念;

正由于行为与认知的区别,也体现了两者的联系:行为是认知的外在反映,认知则是

行为的内在原理。所以,现在两者越来越呈现互相融合的趋势。另外,行为主义的多种实

验方法,成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础;

启示。认知心理学可以说是传统心理学各个学派(除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以外)集大

成的产物。故此,才能成为今天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而当今世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等

学府,首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因此,今天除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以外其他学派的建树都

可以看作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部分或者说补充,尤其是对行为学派而言。了解了认知心理

学,基本上对整个实证心理学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给我们日常学习及生活的启示:

(1)行为学派方面:第一,正强化,即某一行为如果带来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

西,如食物金钱赞誉爱慕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第二,负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

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会增加。即某一行为会消除使行为者感到不快和厌恶的东西,


本文标签: 行为 认知 心理学 学派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