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amazed和surprised的区别)
呃逆病(呃逆)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年)。
(1)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
症,其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
(2)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症状。
(3)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较急。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胃肠病学》(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年,第
3 版)。
呃逆症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阵发性不自主挛缩,伴吸
气期气门突然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异性声音。当膈肌
不随意的重复性痉挛,及其随后的声门突然关闭,可引起气体的内流
受阻,便发出特征性的声音。
(二)证候诊断
1.胃中寒冷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
寒更甚,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2.胃火上逆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
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3.气机郁滞证: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
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4.脾胃阳虚证: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
喜温喜按,面色晄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
薄白,脉细弱。
5.胃阴不足证: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
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胃中寒冷证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推荐方药:丁香散加减。丁香、柿蒂、高良姜、干姜、荜茇、香
附、陈皮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
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温胃舒、理中丸等。
2.胃火上逆证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推荐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生石膏、沙参、麦冬、半夏、
粳米、甘草、竹茹、柿蒂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
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牛黄上清丸等。
3.气机郁滞证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呃逆病(呃逆)中医诊疗方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1407342a59253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