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2月27日发(作者: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第一季未删减)
• 放线菌
• 1.放线菌的特点:
• ①有原核;
• ②菌丝直径与细菌相近;
• ③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 ④有的放线菌产生有鞭毛的孢子
• ⑤放线菌噬菌体的形状与细菌的相似;
• ⑥最适生长pH一般呈微碱性;
• ⑦DNA重组的方式与细菌的相同;
• ⑧核糖体同为70s;
• ⑨对溶菌酶感;
• ⑩凡细菌所敏感的抗生素,放线菌也同样敏感。
•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最简单的为杆状或具原始菌丝。
菌丝直径大约1um。
细胞壁化学组成中含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
大多革兰氏染色阳性,极少数阴性。
(一)、菌丝的类型及形态
1、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营养菌丝,是指长在培养基内或表面,用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菌丝。
除诺卡氏菌外,一般无横隔膜。
※2、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又称二级菌丝体,是指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气
中的菌丝。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吸收空气。
3、孢子丝:孢子丝是由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有垂直、波曲、螺旋、轮生
等形状。
(三)、特殊形态
• 1、基内菌丝会断裂成大量杆菌状体的放线菌——以诺卡氏菌属为代表
• (1) 营养菌丝:发达、呈分枝状。
• (2) 气生菌丝:多数无。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营养菌丝成熟后,会以横隔分裂方式突然产生形状、大小较一致的杆菌状、球菌状或分枝杆
状的分生孢子。
• 2、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 (1) 以小单孢菌属为代表:多数是不形成气生菌丝的,但它会在分枝的基内菌丝顶端产一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发达、呈分枝状。
• 2) 气生菌丝:多数无。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在分枝的基内菌丝顶端产一个孢子。
• 2、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 (2) 以小双孢菌属菌、小四孢菌属属为代表:在基内菌丝上不形成孢子而仅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
个和4个孢子。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有。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分别形成2个和4个孢子。
• 2、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的放线菌
• (3) 以小多孢菌属为代表:既在气生菌丝又在基内菌丝顶端形成2-10个孢子。
1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有。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既在气生菌丝又在基内菌丝顶端形成2-10个孢子。
• 3、具有孢囊并产孢囊孢子的放线菌——以孢囊链霉菌属为代表
• 这类放线菌具有由气生菌丝的孢子丝盘卷而成的孢囊,它长在气生菌丝的主丝或侧丝的顶端,内部产生
多个孢囊孢子(无鞭毛)。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发达。
• 3) 孢子丝:有。
• 4) 孢子:孢子丝盘卷而成孢囊,长在气生菌丝的主丝或侧丝的顶端,内部产生多个孢囊孢子(无鞭毛)。
• 4、具有孢囊并产游动孢子的放线菌——以游动放线菌属为代表
• 这类放线菌的气生菌丝不发达,在基内菌丝上形成孢囊,内含许多盘曲或直行排列的球形或近球形的孢
囊孢子,其上着生一至数根极生或周生鞭毛,可运动。
• 1) 营养菌丝:有。
• 2) 气生菌丝:不发达。
• 3) 孢子丝:无。
• 4) 孢子:在基内菌丝上形成孢囊,内含许多是盘曲或直行排列的球形或近球形的孢囊孢子,其上着生一
至数根极生或周生鞭毛,可运动。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形状:圆形、初期光平,后期产生许多皱褶
表面:小而紧密
质地:干燥、不易挑取、质地不均
颜色: 多样
边缘:具辐射状菌丝
三、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菌体片段(液体培养基
• 凝聚孢子
• 横隔孢子
无性孢子 孢囊孢子
• 分生孢子
• 厚壁孢子
• 1、链霉菌类: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
• 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菌落较小而不蔓延;菌落与培养基结合较紧,
不易挑起或挑起后易破碎;有些种类的孢子含有色素,使菌落正面或背面呈现不同颜色。
• 2、诺卡氏放线菌类: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菌种。
• 菌落粘着力差,结构呈粉质状,用针挑起则粉碎。
1、凝聚孢子
形成:孢子丝孢壁内的原生质围绕核物质,从顶端向基部逐渐凝聚成一串体积相等或大小相似的小段,然后小
段收缩,并在每段外面产生新的孢子壁而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丝壁破裂释放出孢子。
菌种:多数放线菌,如链霉菌
2、横隔孢子
形成:单细胞孢子丝长到一定阶段,首先在其中产生横隔膜,然后,在横隔膜处断裂形成孢子,称横隔孢子,
也称节孢子或粉孢子。一般呈圆柱形或杆状,体积基本相等,大小相似,约0.7-0.8×1-2.5微米。
菌种:诺卡氏菌属
3、孢囊孢子
2
形成: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内形成孢子,孢子囊成熟后,破裂,释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
孢子囊可在气生菌丝上形成,也可在营养菌丝上形成,或二者均可生成。
菌种:游动放线菌属和链孢菌属
4、分生孢子形成:营养菌丝上作单轴分枝,基上再生出直而短(5-10um)的特殊分枝,分枝还可再分枝杈,每个
枝杈顶端形成一个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孢子。
菌种:小单孢菌
5、厚壁孢子:休眠体
6、菌丝断裂:菌丝断裂的片断形成新的菌体,这种繁殖方式常见于液体培养基中
四、代表属简介
• 1.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 多种形状的孢子丝,气生菌丝与基质菌丝有不同颜色,菌落紧密、多皱,皮壳质或平滑,表面呈粉状,
绒状,孢子形状与颜色多样。主要分布在土壤和腐物上,好气,产生多种抗生素。
• 2.诺卡氏菌属(Nocardia)
• 有典型菌丝体,菌丝极度弯曲,易断裂为杆状、球状或杈形。菌落较小,表面崎岖、多皱、致密、干燥、
触之易碎,或质如面团。好气菌,革兰氏阳性,抗酸或部分抗酸,大部无气丝,有些之中生气生菌丝体,
基丝分枝,横隔断裂成杆状体和球状体。
• 3.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
• 菌丝纤细,无横隔,直形或弯曲,无气生菌丝体,基质菌丝体上长孢子梗,顶生1个孢子。菌落凸起,
表面多皱,同基质结合紧密,颜色为黄橙或红、褐、蓝色。一般为好气性腐生菌,分布在土壤或湖泥中。
• 4.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 为专性共生菌,能在多种非豆科木本植物根上形成根瘤,固定空中氮气。该菌的菌丝体有分枝及横隔,
侵入根部的菌丝末端膨大为泡囊。不易人工培养。代表菌为桤木弗兰克氏菌(Frankia alni)。
3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放线菌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p/1735363606a1653722.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