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7840


2024年8月15日发(作者:fontfamily怎么设置)

龙源期刊网

关于数词“二”的读音教学之我见

作者:黄后男

来源:《教师·中》2011年第09期

摘要:汉语数词“二”与“儿子”的“儿”都表音为“er”,但“二”却有两个发音,即大部分中国

人一般把“二”读成“èr”或“àr”。生长在中国的人,也许对这个现象不大会介意,但韩国小学生

初学汉语时,常常对这个现象表示困惑。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把两种发

音都标上去。

关键词:二;多音字;音素;音变;变体

①马显彬、李惠莲、陈宗林、林小良:《普通话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

版,第87页。

②《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③《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六级词汇里,收入的“er”音字一共有4个。

作者简介:黄后男(1965—),女(汉),博士生,中国语讲师,研究方向:教学语法。

一、引言

随着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由联合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的作为汉语拼写国际标

准的《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海内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拼音工具。就对外汉语教学来

说,第一步骤就是教拼音,即教学生如何去拼读汉字。因为汉字是一种象形性的表意文字,字

形本身不反映读音;所以,对把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学生而言,学汉字、读汉字完全

靠的是拼音。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学汉语,而且其年龄段也越来越低,不少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学生

也在学习汉语。笔者出生在中国,在韩国针对小学生教了15年初级汉语。母语是说话人出生

以后听着周围人的说话而自然学会的,因此常常不存在“为什么”的疑问,自然而然地学会其发

音。但学习非母语时,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学习者大多数有分析思考能力,因而不仅使用模仿的

方法,还常常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因此,常常会提出很多疑问。韩语是表音文字,其元音

不管跟哪个辅音拼音,都不会发生音变;而下边笔者要谈论的汉语韵母“er”作为零声母时就会

有两个发音。对此,学生们常常提出疑问,对这个疑问,作为老师,无法给出令学生满意的答

龙源期刊网

复是不应该的,于是笔者自己编了一些所谓的理论来说服了学生,但才疏学浅,不知这些理论

能否站得住,请诸位学者指正。

二、“er”的读音

“er”[]是 在[]的基础上加上卷舌动作而成,发音时,口开(是ɑ[A]的开口度

的一半)、扁唇,舌头居中央,舌尖向硬腭部上卷,声带振动。①

《新华字典》②里收录的发成“er”音的字一共有16个,例如:

“ēr”:无相应的字

“ér”:儿、而、鸸

“ěr”:尔、迩、耳、洱、饵、珥、铒

“èr”:二、弍、贰、佴、铒

“er”:儿

其中常用字是“儿(ér)、而、尔、迩、耳、饵、二、儿(er)③”等八个字。本文要讨

论的是其中最常用的而且是有音变的“二”字。

关于“儿”化的各种读法,大部分初级汉语教材里多多少少都谈及,但是,“二”的情况就大

不相同了,对外汉语教学书中未谈及“二”的两种读音情况,各种字典和词典也都千篇一律地只

标着“èr ”一个读音,而中国大陆大部分人却读两种音,即“èr”和“àr”。关于此现象经常有学生

问:“二”和“儿子”的“儿”拼音一样,都是“er”,但“儿”发音为“er”,而为什么“二”的发音有时是

“er”,有时是“ar”呢?“二”是不是多音字呢? 在中国时,我从来没注意到“二”和“儿”的发音有

时有所不同,想解释说是习惯问题、是约定俗成的吧,怕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标音准确性产生困

惑,不得不找恰当的答案。

所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其表义不同,用法不同,

词性也往往不同。例如:

表1

例字发音组词词性

背bēi背债动词

bèi背后名词

龙源期刊网

长 cháng长短形容词

zhǎng校长名词

重 chóng重新副词

zhóng 轻重 形容词

也有一些常用汉字,虽然是异读字,但是其意义、词性及用法完全一样。 例如:

表2

例字书面语口语意义变化

谁shuí(也用于口语)shéi(也用于书面语)无

这zhèzhèi无

那nànè无

哪nǎnǎi无

备注:“那”字还有“nā”音,指姓氏

④杨选《关于“二”的拼音拼法》,《中国教育报》2000年9月12日。

⑤王力:《汉语语音史》,第五章,《条件的变化(一)——声母对韵母的影响中》,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661页。

⑥孙德金:《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下编,第五章,《语音要素教学研究

中》,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第318页。

⑦参考孙德金:《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2006:318)注脚。该文以“对外汉

语[][I]两音位的教学及[]音史的问题——评李思敬《汉语“儿”[]音史研

究》”为题,发表在《汉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3期,作者邢公畹。

⑧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第二章,第二节《元音的分类》,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出版,第44页。

龙源期刊网

⑨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第二章《语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

版,第68页。

⑩王红旗:《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71页。

81页。

袁毓林教授(2010.05)在修改此文稿时,给附加的。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

但是“二”字,在现在的字典里的标音无一例外地是“èr”,并不是多音字,自从《汉语拼音

方案》一出台就是这样拼的。

既然“二”不是多音字,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读音呢?《中国教育报》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

数词“二”的拼音拼法的文章④,现转载如下:

在普通话里“二”字应该怎么读?汉语拼音应该怎么拼?现在的字典里无一例外地是“èr”,自

从《汉语拼音》方案一出台就是这样拼的。然而这并不正确。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只要你的

普通话发音正确,按照四声发音,顺序把er音下的字读过来:ēr(无相应的字),ér儿、

而…… ěr耳、尔、饵……èr,就可以发现“二”字被读成了一个有些滑稽的音,跟我们平常说话

时说的不一样。我们平常说的“二”字是个开口音,而èr是半开口音,所以用èr来拼“二”字是

不对的。正确的拼法我认为应该是àr。这是汉语里独一无二的一个读音。特此提出,就教于方

家,不知以为然否

只要是会说汉语的人,大家都知道,汉字“二”和“儿”的拼音都是“er”,但实际上,“儿”是

念成“ér”,而“二”在普通话中也通常念作“àr”,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也都是这么念的。 如

杨选所述,如果用普通话的四个声调连续来发“er”,即“ēr(无相应的字)”“ér(儿)”“ěr

(耳)”“èr(二)”,就可以发现“二”的这个实际发音“àr”的确与“ēr”,“ér”,“ěr”的发音有点儿

不同,其中的元音要比阴平、阳平、上声的“er”发音时开口度大些,实际发音是“àr”,跟我们

辞书或教材中的标音“èr”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说的“二”字是个开口度较大的“àr”,而

另一个发音“èr”是一个开口度不大的音。这是汉语里比较特别的读音。为了教学的方便我想是

不是可以将“二”的普通话发音标为“èr”或“àr”呢?

大部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书籍,都把“儿”“二”“而”“耳”“尔”“贰”的发音当作一样的“er”来讲

解,即[]。

王力(1985:661)⑤谈道:元音[]来源于支脂之韵(包括上去声)的日母字,即

“儿、尔、二、而、耳”等。这是由于声母[]的消失,这些字的韵母仍保留舌尖后的发音部

位。有些方言(如西安)连“日”字也念[]。

龙源期刊网

孙德金(2006:318)⑥谈道:“er”是复合元音,即[

点的卷舌过程,可以写作[],即[

],它有一个以[]做起

]。《音史》⑦(第101—102页)说:“根据人们

的实际发音,北京地区的‘儿’‘耳’‘饵’‘尔’‘迩’等字,它们的实际音值是这样的:先是发央元音

[](即比[]略高的央元音),随后再带一个卷舌元音。这个卷舌元音约略相当于[]

而略松、略弱。[]和[]两者并不同时,不是一个发音动作。”“所以[]号所代表的

这些字的实际读音乃是[]”。如上转载,在谈论“儿”系列字的实际发音时,没谈到“二”

的[ar]这种发音。也许是无意中疏漏掉的,也许是作者考虑到“二”与其他“儿”系列字发音确

有所区别,因此没相提并论。

林焘、王理嘉(1992:44)⑧谈道:卷舌元音在汉语方言里很常见,大都出现在所谓的

“儿化韵”里,例如北京话“花儿huār,歌儿gēr,兔儿tùr”等都要读成卷舌音,儿化韵变化相当

复杂……除儿话韵外,只有“儿、耳、二、而”等少数几个读“èr”的字在一些方言里必须读成卷

舌央元音[

]。在北京话里,读[

]。

]的字在开始时舌位比较低,随着卷舌,舌位也略略

上升,产生一个很小的动程,这动程在去声字中比较明显,例如“二èr”,严格一些就应该标成

]或[

王红旗(2008:68)⑨谈道:两个或几个有互补关系且语音相似的音素、两个互相替换

后不区别词的意义的音素都可以归入一个音位,这两个或几个音素就是一个音位的变体,可见

音位变体是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音位变体有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种。能在同样的语

言环境中互相替换而不区别意义的音素叫音位的自由变体,如,在东北的某些方言中,

[]、[h]、[S]与[]、[h]、[]不分,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读哪

一个也可以,因而[]与[h]、[]与[h]、[s]与[]都可看作同一个音

位的两个自由变体。具有互补关系的音位变体叫音位的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的

[ε]、[a]、[A]、[ɑ]四个音素是互补的,把它们归入一个/a/音位后,它们就是/a/音位

的四个条件变体。⑩

申小龙(2006:81)《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学中谈道:“e”有四个变体:

[e]—在“i”的前面(韵母ei);

[ε]—在“i”“ü”的后面(韵母ie、üe);

[]—在“-n”“-ng”的前面(韵母en、eng);

[]—单独作韵母(韵母e)。

根据王红旗(2008:68)的音位变体理论,上述的“e”的音位变体应该是属于条件变体。

综上所述,数词“二”有两个自由变体,一个是“er”另一个是“ar”。比较随意放松时常读作

“èr”,比较强调刻意追求清晰响亮时,常读作“àr”。

龙源期刊网

笔者在韩国小学教一二年级学生唱儿歌《数鸭子》时,把歌词用拼音板书在黑板上,然后

跟着百度•儿歌视频唱歌,结果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写错了,怎么写成‘èr’啊,电脑唱

的是‘àr’呀。”弄得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第二天,给五、六年级学生上课时,我给大家听

了YCT大纲一级考试样卷录音,反复给放“二”这个字的读音,然后问学生们这个字的读音是

“èr”还是“àr”,结果学生们都说是后者。

既然数词“二”有“èr”和“àr”两种读音,而且中国人实际上大都念成“àr”,而且这种念法是被

普遍所接受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对外汉语教学时,明确地说明虽然“二”的拼音标音是

“èr”,不仅可以读成[

],而且中国人大都念成[ɑr],从而使这个字的发音与实际相符

三、结语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关键的是要开导学生不能把字母拼音跟实际语音完全等同起来,要在

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实际语言去学会汉语拼音,然后用汉语拼音去学习汉语,而不是简单地按

照字母去硬拼字音。自然语言中细微复杂的语音变化,无论哪一种字母系统都是无法而且也是

不需要全部表示出来的。

其实会说汉语的人,只要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二”确实有两个音:一个是“èr”,另一个

是“àr”。对外汉语教学时,如果按书本的标音只教“èr”音而不教“àr”音,学习者初到中国时就弄

不明白为什么当地人有时候读成“èr”,而有的时候又读成“àr”。

因此,笔者主张教外国人“二”字时,应该把两个发音都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1998.


本文标签: 发音 学生 变体 语音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