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免费的网站统计工具)

|

Shu

Hua

Shi

Jie-

书画视界■一

萨金特水彩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运用艺术风格学理论分析

何海燕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

萨金特是

19

世纪美国著名的油画家

同时也是一位水彩大师,

其创作的水彩作品在当下的创作语境中

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萨金特的水彩作品在构图上别具一格

尤其体现在他的水彩风景画中

。从沃尔夫林的

艺术风格学原理来看

其风景画的构图特点与

“开放的形式

相契合

具体表现在萨金特的构图往往是非常规的

他避免了全景的视角

,而更喜欢把镜头切得很近

,以片段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试图捕捉画面中富于动态感的物

从而产生一种动态的

无限延伸的效果

由此演绎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构图风格

----开放形式的风格

关键词

萨金特

水彩

艺术风格学

中图分类号

:

J20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8-3359

(

2021

)

11-0039

-

04

构图

经营位置历来都是艺术理论中不可忽视的

发展的规律相符

,

其绘画构图的特点与

19

世纪著名的

命题

这是画面营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也是画家们在

艺术创作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所有伟大的画作都具

美术史学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在

艺术风格学

中提

出的

开放的形式

风格相契合

这为研究萨金特的水

有相同的特点

成功的构图

如果缺少这个特点

就算

是最吸引人的物象

在画面上也只能呈现出平淡无奇

彩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于沃尔夫林和

艺术风格学

的效果

作为

19

世纪美国著名的水彩画家

萨金特的

许多绘画作品在构图上具有鲜明特色

这一特点尤其

体现在他的水彩风景画中

其水彩风景画善于捕捉富

有动态感的画面

整体呈现出一种鲜活

灵动

新奇的

艺术风貌

而且

萨金特取景的方式也异乎寻常

奇特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是瑞士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

史家

,

是著名史学家雅各布

布克哈特的高足

他曾被

认为是继温克尔曼

布克哈特之后的第三位伟大的美

术史学家

。沃尔夫林是形式主义美术史研究方法的代

他是用形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美术史

,即除开作品

的内容

主题

背景

艺术家的情感等外部因素和主观

因素

而直接考察艺术作品的形式因素

以此来分析和

的夹角与透视

特写与取舍是他画面的常态

这种

段式”

的取景方式能让图画产生一种向外扩展的视觉

效果

从而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历来

有关萨金特

研究艺术中风格的发展和变化

从而获得更完整

科学的认识

水彩创作的研究多是从传统角度出发的,

但仔细观察

会发现他的绘画构图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还与西方艺术

艺术风格学

》是沃尔夫林研究美术史的重要代表

Yi

Shu

Ping

Jian

39

作之一

他把整个美术史看成是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

,

而风格的演变是以不同的绘画图式为基础

这本书的

写作意图便是把与个人差异并存的共同图式归纳为普

遍的概念

以此来概括美术史风格的发展

在书中

,

尔夫林以视觉形式分析的方式

探究了

15

世纪至

17

世纪的艺术史

总结出文艺复兴艺术和巴洛克艺术之

间的区别

即五对包含着辩证关系的基本概念

分别

:

线描和图绘

平面和纵深

封闭和开放

多样性的统

一和同一性的统一

清晰性和模糊性

五对概念存在着

一一对应的关系

每对概念中的第一个都体现了文艺

复兴

古典艺术

的风格

第二个则表现了巴洛克艺术

的特点

沃尔夫林认为古典艺术追求的是

存在的价

而巴洛克艺术追求的是

变化的价值

而后

沃尔

夫林的追随者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使风格学也能

适用于不同年代和不同民族的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

萨金特的水彩风景画在构图上也与

艺术风格学

中描述的关于巴洛克艺术的构图特点有共通之处。

封闭的和开放的形式

是沃尔夫林在

艺术风格

中提出的第三对范畴

这对范畴阐述的是构图方面

的问题

封闭形式的风格呈现的画面是一个独立的统

一体

且处处都引向图画自身

观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

见事物的整体

这种风格的图画一般有着明确的水平

方向和垂直方向

垂直线和水平线既作为方向而存在

还在画面中处于主导地位

总的来看

画面会呈现出非

常稳定的均衡状态

主体物被牢牢地锁定在特定的空

间领域中

整个图画是秩序和规则的构成

给人一种庄

严的效果

如伟大的艺术家拉斐尔

丢勒等

在他们的创

作中

能明显地看到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存在

画面稳定

和谐

,

整个场景是完全封闭独立的

。开放形式的风格则

相反

它把图画引向本身之外

画面打破了水平线和垂

直线的相对

封闭的构造因素成为次要的因素

艺术家

把不断的变动和运动带入到刻板的形式中

追求生命的

气息

展示一瞬间的感动

在这种形式的作品中

,

主体物

与轴线体系已经没有关联了,

画的整体看上去更像从真

实世界中任意截下的一个片段

这样

图画便与外部世

界产生了联系

因此会呈现出一种不断扩张的视觉效

17

世纪荷兰著名的画家伦勃朗

他画面中的形象

便与框架失去了联系

主体物和轴线体系不相关

给人

一种转瞬而逝的印象

体现出开放式风格的特点

萨金特水彩风景画的构图特色

从艺术风格学理论来看

萨金特在他的水彩风景

40

Yi

Shu

Ping

Jian

画中

同样也隐蔽了图画中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明显对

而把焦点放在生动的细节上

因而画面呈现出一种

动态感

或是不安定的紧张感

取景上大多避免全景

画面的边缘被打破

使得画内和画外空间紧密联系

使观看者不得不把目光转向画面之外

给人不尽的联

想。

这明显与古典画家不同

可以看作是开放式风格的

画家

具有动态感

萨金特的水彩风景画非常生动

洒脱

在其作品

中,

极少出现端正规矩的垂直线和水平线

而把视觉关

注的焦点放在那些具有动态感的图像上

追求画面的

生气与蓬勃

韵律和节奏

体现了水彩特有的灵动性

在建筑题材的风景画中,

为了达到想要的视觉效

萨金特可以去除景物所具有的标志性

而把重心放

在那些活泼动人的细节

光线和色彩上

圣母玛丽

亚大教堂

为例

萨金特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于教堂整

体印象的描绘上

,

他切掉了教堂的左半部分

遮盖了建

筑体的对称性

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下午或傍晚时建筑

物上的光线

这样便能依靠落日的霞辉捕捉到檐壁和

飞柱上生气勃勃的细节

在布鲁克林展出的三幅水彩

《来自贡多拉

》《

拉里瓦

叹息桥

也体现了一种相

似的运动感

。萨金特对画面的动态形式的捕捉一直保

持着强烈的兴趣

,

他将教堂的

“静”

与船只的

形成

了对照

画面的重点集聚在建筑

船只上的光影和水面

的波纹上

在这些作品中

观赏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

沿着大运河

经过圣索维诺图书馆和威尼斯总督

,

再到里约热内卢的转角处

,

站在著名的叹息桥上

,

感受威尼斯的移动和呼吸

在这里

威尼斯已不是一个

静态的建筑珍宝

,

它随意地出现在一种色调的片段中

,

仿佛使观者置身于平底船的有利位置上

感受海面拂

过的微风和不断活动的摇摆

在海港帆船类的风景画中

白色船只

完美诠释

了他捕捉动态细节的敏锐度

萨金特没有描绘常有的

海岸线

地平线

,

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闪烁的

阳光上

他顺着帆船的边缘线画出了丰富的船体色彩

,

包括光线照射下船体的奶白色

暗处轻透的蓝色

,

以及

这一变化在水面的倒影中的显现

整幅画中

白色的船

肚子

水晶般的地中海海水

交错的桅杆绳索以及蔚蓝

的天空和画面上闪烁的颜色

光影等

组成了一个动态

感的画面

类似的作品还有

葡萄牙船

晾晒船

这些作品中

巨大的船帆仿佛迎风而动,

冲天的船杆即

将冲破云霄

一切景象已从遥远的

19

世纪徐徐走来

,

近在咫尺

还需值得一提的是

葡萄牙的比亚纳度卡斯

蒂略

这是法国西北海岸的一座港口城市

也许是翻

滚的海浪吸引了萨金特的注意力

他用黄灰色和灰褐

色的长而松散的笔触

表现涨潮时的海水在布满砂石

的海滩上流动

同时

在左边的那艘船身上

划桨人的

动态也增强了

他往后倾斜

用桨控制船前进的趋势

表现了海水的汹涌湍急

总之

萨金特笔下的风景画

不是沉稳的

而是不

断运动的

每一处风景都是一个鲜活的地方

而不是一

个固定不变的场景

跟随他的镜头

欣赏者可以变成一

名游客

去亲身体验这些景点

可见

萨金特绘画的构

图形式和

开放的形式

类似

绘画形象和轴线体系是

没有关系的

而且与开放形式的风格一样

萨金特把持

续的变化和运动引入到了画面中

表现出事物的瞬息

万变和生命的气息

片段式

取景

保守派的画家大多喜欢画全景

并且将主体物安

排在画面的中心

而萨金特却打破了这些构图规则的

束缚

他很少在水彩风景作品中展示所有东西

相反

他是以碎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其水彩画取景大多不完

他曾经说过

我可以描绘任何对象

但我不画全

因此

萨金特常对画面进行大胆的剪裁

多画事物

的局部

形成不完整构图

并且没有大面积的留空

得很满

整体表现出与前辈不同的绘画面貌

具有很强

的画面张力和表现力

例如

在描绘威尼斯系列的绘画中,

他避免描绘全

景的大运河

,

而以不同寻常的视角和构图展示这座城市

的其他著名建筑

不管是用大笔铺色的

圣母玛丽亚

,

还是精致细腻的

圣玛亚•德拉的敬礼

,

这两幅画作都

没有表现完整的建筑

白船

也是如此

它是萨金特于

1908

年完成的画作

几艘装满货物的船充斥着整个画

,

这些船的位置

高低

大小布置得很巧妙

但其中没

有出现一艘完整的帆船

特别是离视线最近的那艘船

几乎只有船头和一些帆柱是暴露在外的

船头将近占

了整幅图画的一半

地平线画的很低

帆柱直直地闯出

了画面

仿佛直冲云端

由此整个场景的空间被扩展开

画家似乎故意要将观赏者的视线带到图画之外

,进

而给予观者更多的遐想空间

让他们自发地加入到画

面的创作中来

生发出去续写画外世界的冲动

载灰泥

萨金特也把画面切割成一个不完整的图

|

Shu

Hua

Shi

Jie-

书画视界

并采用了他多次使用的一个组合方式

即将分割的

船头作为画面的近景

这艘划船的船头把观赏者的视

线带入海港

将远处的海岸与近处的码头联系起来

仿

佛摇桨的船夫正从大洋彼岸的那头缓缓驶来

即将驶

入海港

停靠在码头

画家把陆地的面积缩小了

因而

突显了划船上两个裸身男子摇荡船桨的起伏变化

有搬运麻袋的工人的剪影

划船驶入的角度

以及那些

锁链和桅杆

这种精妙的设计使得画面充满了生活情

,空间也得到了放大

山林类的题材也是这样处理的

例如

科孚

:

主题是强壮

笔直的树木

作品描绘了一排葱绿的

树木

也许是橄榄树

从地面向上伸展

但萨金特把它

们的顶部切掉了

这样更能激发观者的想象空间

从而

体现树的高大

也把观者的注意力直接吸引到树本身

的细节

这幅作品在组合中创造了多个层次

以远景的

视角

透过中间的树叶看远处的景色

最后压缩在一

呈现在一个平面上

画面里所表现的事物通过精心

的安排设计

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

同时

也沟通了

外部世界

与画外产生了直接的联系

,这明显与开放式

的表现方法的相似

像这样的作品还有

棕榈树

画家

同样没有描绘全景

而是选取了旮旯里一丛散乱的棕

榈树丛作为绘画对象

树丛不是完整的

凋落零散的棕

榈叶不再是作为画面的点景形象存在

而是直接地

大地表现于作品中

一叶而知秋

,相比整个画面的色调

渲染

,这种形式的呈现更有冲击力

萨金特打破了风景画的惯例

他的水彩作品区别

于标志性景观和地标

避免了全景的视角

而更喜欢把

镜头切得很近

,

利用非常规的构图

直接将观者带入自

然景观中

引人入胜

正如萨金特本人所承认的

巨大

的视野和巨大的天空并不吸引我

从萨金特的绘画观

念和作品能够看出

在创作风景画时

萨金特倾向于从

可视世界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来进行描绘

,主体物

与框架体系已没有了联系

,画面物象挣脱了框架的控

虽然他表现的是部分的景象

但他并没有丢失绘画

实质性的东西

这些都与

“开放的形式

的风格相吻合

结语

水彩画最早由地形图发展而来

,

当时的艺术家们

是以一种记录性的

解说性的方式来描绘地貌

史迹和

城市

随着对水彩工具的更多了解

他们试图用水彩来

记录生活和表达情感

于是很多的水彩画家在艺术语

言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寻求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

Yi

Shu

Ping

Jian

41

构图来看

伊始状态的水彩风景画大多使用全景式构

而后水彩风景画的构图方式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中

,

萨金特作为

19

世纪

的水彩巨匠

,

为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一直

萨金特的水彩艺术

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伊思•罗伯茨

构图的艺术

(

1

)

[M].

孙惠卿

刘宏波译

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努力在试图打破艺术的藩篱和界限

其水彩画在形式

上与

开放式

的构图特征相似却又带有个人印记

们是大胆的

灵动的

不落俗套的不朽杰作

具有较高

[2]

连屹

沃尔夫林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J].

新美术

,1986(04):64-69.

[3]

沃尔夫林

艺术风格学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M]

潘耀昌译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尽管沃尔夫林在

艺术风格

[4]

任进

.

论萨金特水彩画的视觉语言

[J].

山花

:

下半月

,2015(04):

学》

中叙述的是关于

16

世纪艺术和

17

世纪艺术的不

同特征

但其中论述的体系和概念

经过适当的调整也

167-168.

⑸徐凡

浅谈萨金特的绘画艺术

[J].

缤纷

,2016(11):108-109.

可用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艺术

从这个方面来看

(

上接第

38

)

透视法加强景深的空间感

明暗光线的

[6]

付美桥

萨金特水彩艺术探析

[D]

青岛

:

青岛科技大学

,2018

.

1989:368,371-372.

[3]

[

]

德沃夏克

.

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

,2010:144-145.

反复使用

以色彩和光线平衡形体塑造和整体构图

,烘

托气氛

使得画面更具有丰富的韵律感

节奏感和戏剧

性效果

综上可见

丁托列托的构图方式以及手法的灵

活多样

大胆自由

参考文献

[4]

[

]

鲁道夫•阿恩海姆

.

艺术与视知觉

[M].

滕守尧

,

,

成都

:

四川

人民出版社

,

2001:17-19,419-425.

[5]

[

]

E.H.

贡布里希

图像与眼睛----

图画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

[M].

范景中

,

杨思梁

南宁

:

广西美术出版社

,

2016.

[1]

朱伯雄

世界美术史

[M]

济南

: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6:366-367.

[2]

休•昂纳

世界美术史

[M]

毛君炎

,

,

北京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6]

[

]

让•保罗•萨特

.

萨特论艺术

[M].

欧阳友权

,

,

北京

: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04:3,7-9,1

1

,19,22-25,60.

42

Yi

Shu

Ping

Jian


本文标签: 画面 构图 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