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小学生博客文章大全)
“第九版”防控方案与防控“二十条”、“新十条”之间的关系
一、“第九版”防控方案
2022 年 6 月 27 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71 号《关
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我国疫情防控的总方针,内容包括
疫情防控的各个层面要求和防宾措施。防控“二十条”和防控
“新十条”是在“第九版”的基础上的部分优化。
二、在工作中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
施。
2.在防控“新十条”里面规定的内容,如果与防控“二十条”
和“第九版”防控方案相冲突的,以防控“新十条”为准。
3.在防控“新十条”里面没有规定,而在防控“二十条”里
有规定且与“第九版”防控方案相冲突的,以防控“二十条”为
准。
4.防控“新十条”、防控“二十条”没有规定,按“第九版”
防控方案实施。
三、防控“二十条”
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
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
知》
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
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一) 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
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
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
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 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
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
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四) 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
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
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
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
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 高风
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
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
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
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
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
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
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
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
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 纠正“一天两
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七)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
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 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
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
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
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
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
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
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 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
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
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
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
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
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
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
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
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
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
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
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
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
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
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
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
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
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
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
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地方党
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
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
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
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
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
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
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
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 全面摸排
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
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
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
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 指导社区与
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
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
际困难。
(十八) 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
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
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
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
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
不得加码管控。 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
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
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
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
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
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
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 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
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
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
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
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
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
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
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
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
度。
(二十) 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
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
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
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
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
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
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
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四、防控“新十条”
2022年12月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
新十条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二十条优化措
施,走小步不停步,在放开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但绝不是
所谓的“躺平”。
一是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
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
控。
二是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
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
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
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
愿检尽检。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
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重
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
展落地检。
三是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
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
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
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
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
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四是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
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是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
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是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通过设立老年
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
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
忌。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
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七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
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
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
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八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
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
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
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
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
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
活需求。
九是强化涉疫安全保障。
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
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
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
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
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十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
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
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
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五、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场所要求和日常卫生防疫要求
(一)管理对象
包括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
者和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
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
(二)场所要求
1.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
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
2.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
的交接处。
3.房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
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
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5.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
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三)日常卫生防疫要求。
1.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
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2.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3.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
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
4.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
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
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
和消毒。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
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
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1次。每天用含有
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7.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清洗时,要
单独放置,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或采用煮沸15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8.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每次用完厕所应
当消毒1次;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使用单独卫生间,厕所可每
天消毒1次。便池及周边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
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
可用含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
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9.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
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
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喷洒消毒至完全湿
润,然后扎紧塑料口袋,再和家里其他垃圾一起丢弃。
10.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消毒时用含有效
氯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
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大量污染物,应
当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含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
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拖)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 2平方米。处理污染
物应当戴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沐浴、更换衣服。
六、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场所要求和日常卫生防疫要求
(一)管理对象
1.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2.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
3.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
(二)场所要求
1.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居住,尽量保持相对独立。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
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3.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
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三)日常卫生防疫要求。
1.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
2.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清洁,对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定期
通风和消毒;便池及周边可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
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
可用含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
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3.对门把手、手机、开关等日常高频接触物品表面定期消毒。
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1次。每天用含有
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4.做好手卫生,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
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
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使用75%酒精喷洒消毒)
5.尽量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避免与家人密切
接触,用餐时提倡分餐制。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含
有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
水洗净。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第九版”防控方案与防控“二十条”、“新十条”之间的关系_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4387749a677995.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