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编程入门需要多久)

话题·

TOPIC

培训贷,是馅饼还是陷阱?

文|方圆记者 黄莎 通讯员 李炎成

“培训贷”本身是从“校园贷”演变而来的,瞄准了学生们的求职焦虑,是不断

翻新的骗局和陷阱

包就业,拿高薪,找不到工

作就退费”“边学习边接单,

月入过万元很简单”“定制化

课程教学,先学后付,分期免息,毕业

包推荐”……

这些培训机构发布的广告常常出没

于年轻人使用的社交平台,他们以高薪、

名企工作岗位为诱饵,要求“工作能力

不足”的求职者进行入职培训,并承诺

完成培训后即可上岗。还有一些培训机

构以培训绘画、视频剪辑、烘焙等技能

后,能做副业兼职接单吸引求职者。然而,

这些求职者不仅被诱导向贷款机构借贷

交培训费,课程结束后也并不一定能得

到机构承诺的兼职或就业机会,甚至面

临退费困难和高利贷的风险。

2023年5月26日,教育部全国学生

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3年第1号预警:

警惕“培训贷”陷阱。6月,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梳理

汇总了求职招聘服务领域4类10个典型

陷阱,入职捆绑付费培训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据了解,求职不成反落入“培

训贷”陷阱的人仍不少。“培训贷”为何

屡禁不止?想找份工作挣点钱的学生们,

是怎样一步步背上了贷款的?

56

擅长画饼的“老师们”

2022年7月,从江西一家职业技术

学院毕业的张浩宇(化名),接到了某软

件公司邀请面试的电话,尽管他从未向

该公司投递过简历。

面试过程中,该公司招聘人员表

示,张浩宇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先接受

培训,才能为他推荐工作,并且承诺培

训之后包就业。这家公司声称是一家从

事软件测试领域的专业技术公司,拥有

雄厚的专家技术团队、广泛的企业就业

资源,专注于为企业提供软件测试咨询

与培训,并提供定制化软件测试人才培

养。培训内容为软件测试方向的技能提

升,以及表达、沟通、面试等能力培养。

在招聘人员的劝说下,张浩宇与该

公司签订了《实训协议》,接受了为期3

个月的培训,并通过某分期借款平台贷

款1.98万元,用于支付培训费。然而,

该公司的培训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不

仅没有实操培训,授课内容在网上也都

可以查到。在咨询相关部门后,张浩宇

了解到,原来该公司并没有取得相应的

办学资质,声称招聘新员工,实际干的

却是培训并诱导求职者借贷的“生意”。

现在,张浩宇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背上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了贷款,每个月还贷1200元。

像张浩宇一样求职心切但落入“培

训贷”陷阱的例子还有很多。常见的套

路是:培训机构或中介公司以待遇优渥

的岗位为诱饵吸引求职者,面试时则以

“岗位有从业资格限制”

等理由,诱导求职者贷款进行入职培训

或考证培训,并承诺求职者完成培训后

即可上岗。当求职者贷款交付培训费用

后,培训机构却不提供此前承诺的相应

岗位,或者以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理由,

在求职者刚一上岗就予以解雇。甚至还

有企业收到培训费后就失联。

还有一种套路是以“兼职接单”做

副业来吸引求职者。

《方圆》记者在某视频平台首页推

荐里看到一则广告,称正在“招募热爱

视频剪辑特效的小白”,可以让求职者实

现“零基础用兴趣赚钱”“拒绝月光,收

入按秒计费”。点击广告后,出现两道

和视频剪辑相关的题目,题目较为简单,

而答对题目即可免费领取价值399元的

精品课程,该精品课程即为影视后期课

程的试听课。在课程领取界面里,需选

择年龄段以及输入手机号,助教老师便

会在48小时内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

“工作能力不足”

(图片来源:CFP)

当《方圆》记者添加助教老师微信

后,对方先确认记者是否有时间参加影

视后期的试听课,并介绍了授课老师十

分“显赫”的专业背景。紧接着,对方

发来了数段学员的视频作品,以及自己

目前正在做的项目图片,称自己“刚刚

跟甲方对接项目去了”,并截图纳税情况,

表明类似项目的单价约为2万元。

而线上试听课主要介绍了影视后期

的“成长路线”,授课老师称“0基础学

到能接剪辑单子需两个月左右,单子价

值在每单500元”,“0基础全部都学完

的话,要10个月左右,薪资加绩效每月

2.5万元”。

花高昂学费学这几个月真的能接单

吗?《方圆》记者检索该公司的相关投

诉发现,培训前承诺的“可接单”,实际

上接单群里人数众多,而单子却寥寥,“僧

多粥少”,根本无法实现边学边赚钱。而

且,更多的时候,课程质量并不足以支

撑所谓的“接项目”。实际上,该公司工

商注册的经营范围里仅有业务培训,不

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

可的培训。

上”,还有学生提出解约,但流程一直拖

着,“解约拖得时间越长,手续费越高”。

还有人称,“班主任对于退学都是答非

所问,只想让自己换一种分期方式继续

交钱”。

媒体曝光的其他类似案例显示,一

名云南昭通的大一学生不再上课后,每

月仍要继续偿还贷款。这名学生通过网

络广告购买了商业插画系列课程,并办

理了“学费”分期付款。当时,“老师”

给她承诺,“学习3个月后就可以接单赚

钱”。通过“老师”分享的链接,这名学

生填写了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和

家庭住址等信息,在某平台办理了9期

分期贷款。在参与了一个月的课程学习

后,这名学生觉得“课程质量并不好,

大多是作品评析”,想退掉余下的课程费,

但这时她却遭到了拒绝。协商未果的情

况下,害怕影响个人征信的她只能继续

偿还贷款。

57

课没上完,还要还贷款

《方圆》记者参加视频剪辑试听课

时,授课老师称只要支付100元即可预

定项目学习名额,后续学费可享受分期

免息,并在课件中列举了6家常见的贷

款平台。

当《方圆》记者继续同助教老师微

信联系,希望更多了解课程情况以及学

费问题时,对方便开始催付100元预定

金,称“项目老师也会帮你详细规划你

的学习问题,一定会给你一个你可以承

担的方案。如果说承担不了,到时候定

金可以退”。

然而,不少学生的投诉显示,被诱

导消费后要退款时,“一个人都联系不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话题·

TOPIC

(图片来源:CFP)

除了贷款取消难,学生还会面临“索骗取培训款为实’的套路。”北京市海淀

赔”问题。某高校学生应聘山东济南一区检察院检察官李涛告诉《方圆》记者,

家网络科技公司,对方以入职培训为由面对“培训贷”骗局,检察机关将主动

要求这名高校学生与济南一家教育培训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通过案件申诉

学校签署培训协议,还推荐他从网贷平和职权审查,加强对类似民事诉讼案件

台分期贷款2.38万元作为培训费用。该的检察监督,同时积极联合公安机关针

学生借了网贷后察觉不对劲,要求终止对类似问题进行研判,尤其是针对涉嫌

培训解除贷款,结果不但遭到培训机构合同诈骗,以欺诈、胁迫等形式强制捆

拒绝,甚至还被对方以“违反学校管理绑培训贷款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坚

制度”为由索赔2.38万元。决依法给予严厉打击。

在黑猫投诉平台,包含“培训贷”

的投诉共有1.8万余条,类似的案件数

增强防骗意识和辨别能力

不胜数,涉及培训机构众多,培训的“副早在2021年3月,原中国银保监

业”有摄影、美容、游戏建模等,套路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五部门就发

都十分相似。在投诉界面里,不少人也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

都反映,自己提供了详细的个人信息给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小额

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

找到工作,还要还贷,苦不堪言。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

“‘培训贷’可能涉及诈骗、侵犯公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

民个人信息等法律问题。例如,涉案主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

体在收取培训钱款后,故意设置不合理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的用工条件、待遇,导致入职者到最后今年3月,中消协、共青团中央发

并不能按照预期入职,形成‘培训为虚,布消费警示,提到当前“校园贷”市场

5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

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

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问题。该

消费警示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不良

“校园贷”的关注力度,积极构建多方协

同共治的格局,完善行业准入、运营监

管体系,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健全行业

风险防控机制,排查整顿违规机构,针

对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安全放心、

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而“培训贷”本身是从“校园贷”

演变而来的,瞄准了学生们的求职焦虑,

是不断翻新的骗局和陷阱。

当下正是不少学生踏出校园、走进

社会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建议,针对

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求职焦虑,高校在课

程设置上要解决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

求相脱节的问题,在就业指导上应更有

针对性,帮助毕业生摆正求职心态,增

强防骗意识和辨别能力。

面对求职心切的毕业生,李涛建

议,要主动了解相关技能或职业,避免

被一些华而不实的宣传蒙蔽双眼。在选

择技能培训机构时,应当了解技能培训

机构的背景,相关技能证书是否具备国

家、行业认可度,是否属于“野鸡证书”,

更要警惕诱导式的消费,不要在陌生网

络平台注册信息、转账汇款及办理贷款

等。

李涛强调,应聘工作本身是不需要

任何费用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

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

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

取财物。因此,求职过程如果不慎落入

“培训贷”的陷阱,要保存好与培训机

构负责人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及合同,

收集培训时的相关资料,并通过12315

举报投诉;被骗数额较大的情况下,建

议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法院提起诉

讼。

责任编辑:房佳佳

“老师们”办理分期贷款,现在不但没能


本文标签: 培训 贷款 公司 学生 求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