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7月1日发(作者:c语言ascii码转换数字)

润妍,失败的背后

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化妆品品牌,也是宝洁利用中国

本土植物资源的唯一的系列产品。曾几何时,润妍被宝洁寄予厚望,认为它是宝洁

全新的增长点;曾几何时,无数业内、外人士对它的广告与形象赞不绝口;曾几何

时我们以为又到了黑发飘飘的春天……,但今天,笔者获悉,润妍已经全面停产,

退出市场,润妍怎么了?

曾被寄予厚望的润妍

润妍诞生于宝洁全球增长停滞的大背景之下。90年代末期,宝洁全球连

续几年出现零增长。宝洁时任董事长兼CEO德克•雅各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

革措施,提倡挑战极限和创新。在此战略指导下,宝洁在全球市场上都推出了新产

品。而在中国市场,宝洁中国自1996――1997财年达到顶峰后,连续三年出现零

增长甚至负增长,一些合资的品牌“熊猫”、“浪奇”等逐渐退出宝洁舞台;牙膏

“佳洁士”长期徘徊在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而眼睁睁的看着“高露洁”扶摇直

上;洗衣粉如“太渍”则不断被“雕牌”、“立白”等越抛越远;而洗发水更是面

临着丝宝、联合利华的强大挑战。此时,宝洁急需一个新的增长点以改变中国的市

场局面。

润妍,作为宝洁当时在中国最大的投资而隆重推出,承载着宝洁极大的希

望。

三年磨一剑,缘定黑头发

早在上世纪末期,中国洗发水市场关于“黑头发”的概念就大行其道。重

庆奥妮率先喊出“黑头发,中国货”“植物一派,重庆奥妮”,取得了理想的效

果,并由此开创了国内品牌挑战宝洁的先河。其后,夏仕莲着力打造黑芝麻黑发洗

发露,利用强势广告迅速对宝洁的品牌形成新一轮的冲击。一些地方品牌也乘机而

起,就连河南的鹤壁天元也推出了黛丝黑发概念产品。

这些产品基本上采取定位区隔的方式,将植物与化学进行系统区分,将宝

洁划分为化学成分阵营,有效击中了宝洁的要害。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领域,天

然、环保的潮流愈演愈烈,成为未来主导的流行趋势,而这很可能使得宝洁的洗发

水走向穷途末路。面对这一局面,宝洁也不得不正视这一块的市场,中草药和植物

概念必须被引入到宝洁的品牌当中,同时伴随着重庆奥妮的衰落,这一块的市场有

许多的既有消费者等待新品牌的出现,由此也更加坚定了宝洁推出该类产品的信心

与决心。宝洁后续收购伊卡璐也应该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1997年,宝洁开始确定新品战略,并从此开始长达3年的市场调研与概

念测试。宝洁在新产品开发上采取其一贯的做法,从消费者到竞争对手,从品牌到

包装等无不经过科学与严格的市场测试。2000年,润妍正式诞生,针对18-35岁

女性,定位为“东方女性的黑发美”,润妍的上市给整个洗发水行业以极大的震

撼,其包装、广告形象无不代表着当时乃至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极高水平。刚刚

上市的润妍推出了买润妍获抽奖的活动,笔者当时也亲自参加过,迅速实现了产品

的试用率,销售似乎不错。但是2002年,经历上市刚刚两年的润妍因其市场表现

的失败而开始被打入冷宫,直至完全退出市场。

这里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润妍因何不能成为宝洁的第五大品牌。

目标人群有误,失去需求基础

润妍从孕育开始,就应该是一个别人市场制造之后的延续产品,因为这一

部分人群已经具有对黑头发的认知和使用习惯,也是品牌切入最为经济的办法。但

不知是出于不屑还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过于自信,宝洁居然舍弃了已经存在的市场

而独辟蹊径,将目标人群定位为18-35岁的城市高知女性,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润妍

具有唯美的广告形象和唯美的视觉冲击,其包装也是素雅和高贵的。但问题在于这

部分人群是否是真正的购买者?

当然,我们不怀疑宝洁长达三年之久得出的调查结论,这一部分人群在调

研时也必然表现出对黑头发的向往,但我想这还绝对不是真正购买的理由。让我们

来看一下通过黑头发成功的例子。重庆奥妮最早提出了黑头发的利基,但是经由调

研得出的购买原因却是因为明星影响和植物概念,而夏仕莲黑头发的概念更是建立

在“健康、美丽夏仕莲”和“黑芝麻”之上的,由此我们不得不怀疑黑头发是否是

真正的购买诱因?再来看一下它们所针对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大众化和普通的家庭

使用者,这部分人群具有讲求实用、购买能力较低的特点,而“黑头发”是与生俱

来的特质,符合她们在基础护理层面的直接效果和心理联想。反观润妍的人群,属

于社会阶层当中的潮流引导者,她们的行为特点就是改变与创新,随着染发事业的

不断发展,其发型与颜色都在不断变换,多种颜色当中也许黑色才是最守旧的一

种。当然她们也需要“黑头发”,但却是本身健康的发质颜色,而且是希望能快速

见效的那种。于是,问题出现了,将目标人群锁定位为这样的人群,仅仅提供黑头

发的利益,也许是润妍最大的败笔,可能宝洁认为应该让高端消费群影响低端消费

群吧!

事实上,夏仕莲的黑芝麻洗发水也是与润妍差不多的时间推出的,其很好

的借用了奥妮遗留的市场空间,针对大众人群,以低价格快速占领了市场,也许应

该成为宝洁的反衬。

信息传播缺失,购买诱因不足

前文已经提到,就现有成功运做的品牌而言,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诱因更多

的集中在植物、天然或品牌形象上,而黑头发的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黑头发我

们都喜欢,也都认同,就象东方美一样,但是单纯东方美已经是我们所具有的特

质,也是无法去感受到改变的,因此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有多少人去尝试购买,即

使买了,也会因为效果不明显而放弃。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黑头发仅仅是符合现有

消费者的认同和情感联想,而其它的支撑或利益才是购买诱因。这也就是为什么看

夏仕莲广告的有24%左右的人愿意尝试购买,而润妍的不过2%的原因。

笔者个人以为,润妍刚刚上市之初的策略还是较为有效的,突出中草药的

概念而不是简单的黑头发,其所做的促销及赠品也都是在这一点上突破的。但是,

遗憾的是,也许宝洁以为,形象的作用更为明显,于是在中草药的概念尚未深入人

心之际就开始转变策略,于是以黑头发为特征的广告,富社会效应的赞助活动等不

断上演,直至将润妍的品牌完全形象化。笔者曾经作过简单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消

费者都不知道润妍的中草药成分,更谈不上知道它的功能了。也许这是润妍失败的

又一根源。

品牌自视太高,遭遇推力障碍

宝洁因为四大品牌的缘由,已经成为主导渠道的代表,每年固定6%左右

的利润率成为渠道商家最大的痛,只是因为消费者指名购买的原因,不得不做宝洁

的产品。但是也仅仅是在四大品牌范围内,润妍作为一个新上市的品牌,当然不具

备这样的实力,于是乎思维定式造成的利益矛盾就十分明显了。

一方面,宝洁以过去的经验确定润妍的价格体系,另一方面,经销商觉得

没有利润空间而消极抵抗,致使产品没有快速的铺向市场,有广告见不到产品的现

象在宝洁也出现了。一些当时代理宝洁的经销商现总结润妍的失败就是只注重广告

拉动,而忽视渠道推动。一贯作风强硬的宝洁,当然不会向渠道低头,当然渠道也

不会积极配合宝洁的工作,润妍与消费者接触的环节被无声的掐断了,就好比是一

个美丽的大姑娘,刚要出嫁,却发现没有人抬轿子,难道要自己走过去?

笔者以为,宝洁当初若能适度让出部分空间给经销商,能够更好的实现双

赢。

固有思维作崇,润妍无疾而终

众所周知,宝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规范的公司之一,其品牌策划和产品

研发均具有固定的科学程序,也由此被世人所积极效仿、津津乐道。但是,这种规

范的操作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决策局限、甚至失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金伯

利等品牌抢走宝洁的市场,其原因都是因为宝洁的产品未在预定时间内达到预定目

标。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决策的正确与否,单就润妍而言,即使存在上述的不足之

处,但是并非没有机会。其丰富的产品线结构,尤其具有特色的免洗产品等都可以

大有作为,但宝洁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2001年5月,宝洁收购伊卡璐,表明宝洁在植物领域已经对润妍失去了

信心,也由此宣告了润妍的消亡。

一个经历3年酝酿、上市刚刚2年的产品就这样退出了市场,人们不禁要

问,为什么宝洁总是能将其国际品牌成功落地,却始终不能成就本土品牌呢,无论

是自创的还是拿来的?这也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


本文标签: 品牌 市场 人群 产品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