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3日发(作者:explode的变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导论: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

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三大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

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为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

指南;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

学的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努力学习和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

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

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用世界观来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

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

和总结,研究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具体的

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对具体科

学有促进或阻碍的指导。)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

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1.划分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映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

识。

3.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先验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辩证唯物论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

有条件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

对立统一的关系。


本文标签: 马克思主义 物质 运动 哲学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