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超级复制系统百度百科)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

一、名词解释

01. 细菌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

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

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02.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通过浇注或涂布等方法使菌样的微

生物单细胞分散在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

落,即为菌落形成单位。

03. 比生长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单位数量的细菌或物质在单位时间(h)

内的增加量。

04. 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的所有细

胞变成处于同时进行生长和分裂的群体细胞。

05. 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是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时间内,通过一定的

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下去的一种培养方式。

06. 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连续培养如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上,就称

为连续发酵。

07. 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

获,此称为分批培养。

08. 二元培养:是纯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寄生微生物的生活特点,必须将

寄生微生物和寄主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同时排除其它杂菌。例如培养苏云金

杆菌及其噬菌体,需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细菌,然后在菌苔上接种其噬菌

体,经培养后,出现噬菌体感染的透明空斑,这种培养方法称为二元培养。

09. 高密度培养(high cell-density culture, HCDC):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

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了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

态或培养技术。

10. 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TDT):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温度下(如

60℃),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11. F值:在一定基质中,其温度为121.1 ℃ 加热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的

时间(min),即为F值。常用于罐头特别是肉罐头的生产中。

12. 致死温度(thermal death point, TDP):又称热死点,在一定时间内(如10min),

杀死某微生物水悬乳液群体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3. D值(decimal reduction time):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活菌数减少90%,即减

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即为D值。如D

100

=10min。如加热温度为

121.1 ℃,其D值常用Dr表示。

14. Z值:是指缩短90%热死时间(或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即为Z值。

15. 半致死剂量(50% lethal dose, LD

50

):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

试验动物时的剂量。

16.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它具有能清除体内超氧阴

离子自由基等功能。

17. 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 P. C.):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

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18. 巴氏消毒(pasteurization):是一种低温湿热消毒法,一般在60~85℃,处理


本文标签: 培养 细菌 生长 群体 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