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java自学宝典下载)

风雅颂 Elegant

过云楼不为人知的过往,都在这里了

记者 陶瑾

州在明清两朝是文人艺术渊薮之地,其上

层文人的收藏取向代表了收藏界的最高品

味。论及苏州的收藏世家,“过云楼”声

名显赫,以藏有宋元以来佳椠名抄、珍秘善本、书画

精品著称。令人心生敬意的是,从保护文化开始收

藏,到为了传承文化而捐赠,百余年来书香满堂的顾

家一脉传承,从未计较所藏书画价值几何,他们始终

认为这些藏品不是顾家私有财产,而是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的一部分。

2012年,过云楼藏书以2.16亿元人民币落拍,让

过云楼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顾氏后人

顾笃璜先生将过云楼文物六件(组)无偿捐赠给苏州市

人民政府,并由过云楼陈列馆永久收藏。

然而,你真的了解过云楼吗?了解过云楼的历代

主人吗?近日,记者随博物馆志愿者前去拜访了顾氏

后人顾笃璜老先生,与顾老面对面,请他口述历史,

顾氏后人顾笃璜老先生口述历史

说说顾家不为人知的过往。

《现代苏州》:过云楼顾家祖上是元末明初从

安徽迁到苏州的,具体是安徽哪里呢?

顾笃璜(以下简称顾):

我们家的家谱在太平

天国时期就烧掉了,顾文彬重新续的家谱只有一份手

稿,现在在江苏某个人手里,不肯拿出来。我只知道

顾文彬祖上是从安徽来到苏州经商,主做外贸,有漂

070 MODERN SUZHOU

February 2017

怡园图

洋过海的大船,经营绸布生

意,后来在苏州定居下来。

而第一个念书做官的是顾文

店员说,“你要称心,不如自己去开一家。”于是他

就在稻香村隔壁开出叶受和,那时候,稻香村以虾籽

鲞鱼出名,而叶家是宁波人,因有着地理优势,收购

的鲞鱼比稻香村好,叶受和的鲞鱼肉质硬,后来就打

败了稻香村。现在叶受和与稻香村分开了。这种小故

事挺有意思的,现在的人都不知道了。

彬,顾文彬的父亲顾大澜从

小培养儿子念书,受到父亲

的熏陶,顾文彬还从小与书

画结缘,诗词娴熟,三十岁

考中进士,开始仕途生涯。

《现代苏州》:您家的

顾得其老号,这三个字是

什么意思?主打产品有哪些?

顾:

顾得其酱园,名字取自“得其所以”,主打

产品是豆腐乳和糖醋萝卜。苏州顾得其总店在虎丘山

正山门对面,观前街东也有个顾得其,胥门也有个顾

得其,总共三家。后来公私合营就没有了,品牌也没

了。

过去,不同的店打的招牌不同。我讲个小故事给

大家听听,叶受和本来在稻香村隔壁,怎么回事呢?

叶家的一个人去稻香村买东西,不满意提了点意见,

《现代苏州》:走在苏城街巷里,会看到一些

老房子挂着像潘氏义庄的牌子,而你们家族有

顾氏春荫义庄,想了解一点关于义庄的事儿。

顾:

一般的大家族都有义庄,义庄归全家所有,

而不属于个人,钱用于家族福利事业,有余则会投入

社会福利事业。苏州就那么几大家族,不是世家就是

姻亲,社会福利事业一般由各家分摊。当时我们顾家

分管育婴堂,就是孤儿院,家里头的房子,如怡园、

顾得其酱园的土地都是义庄产业。义庄有管理委员

会,最后一任选举的管理委员会主任就是我父亲顾公

硕,怡园的捐献就是他带头召集的。

我们家还办过一个学校,是女学,我到现在还没

查到相关资料,学校一直是我祖母管的,里头有个教

MODERN SUZHOU 071

风雅颂 Elegant

志愿者和顾笃璜老先生合影留念

刺绣的是沈寿的学生,解放以后恢复了刺绣,就把她

请来了。当然等我出生时学校都没有了。我1928年出

生,1927年过云楼就不存在了,我一天都没住过怡园

老宅。

三人在外住,老大留在老宅,老宅里造了小洋房,西

津别墅也有个小洋房,朱家园有两个小洋房。洋房楼

上是摆书画的,其实我们家里最好的房子都留给了书

画,人住楼下,书画“住”楼上,而且家里的箱子不

放衣服,都放了书画。家里人穿的衣服都是破旧的,

我祖父就穿打补丁的衣服,从小我也穿打补丁的袜

子。

后来祖父将过云楼藏品分成四份,分散到四个儿

子那里,我父亲拿的最少。不过书都在我父亲那里,

原先没分。解放后父亲担任苏州博物馆副馆长,他将

珍藏的传世珍品等文物无偿捐献。伯父顾公雄拿的画

最多,他带到上海的书画珍品,后来都悉数捐给了上

《现代苏州》:书画之于你们顾家是怎样的地

位?顾鹤逸老先生当初给小辈分家时,房产、

书画是如何分的呢?

顾:

当时祖父顾鹤逸从老宅搬出来了,一方面房子

不够用,一方面祖父嫌那个地方太热闹,来访者不断,

于是找了个偏僻的地方,造了西津别墅和朱家园。弟兄

072 MODERN SUZHOU

February 2017

海博物馆。的,怎么会卖掉呢?实际是借去的,我祖父的目录上

提到“被岛田翰攥取”。

《现代苏州》:顾家第四代在收藏保存这些

书画时,恰逢战争时期,当时情况非常困

苦,有没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顾:

一个最主要的故事就是日本人侵占苏州以

后,在伯父顾公柔所居的西津别墅闭门搜索十五天,

在我父亲顾公硕和伯父顾公雄所在的朱家园闭门搜索

七天,主人已经不在家。其实是接到了情报,因为我

祖父有很多日本朋友,知道我们顾家有好东西,正所

谓掘地三尺。等局势平静后,顾家人回苏州探视,发

现家园惨遭蹂躏,放在楼上书柜中来不及带走的字

画,遭日寇翻箱倒柜劫掠,字画卷轴堆积一地,而画

心全被挖走,那些来不及带走沉在井里的商周青铜器

全部不知去向,损失惨重。我家里现在还保存着不少

字画裱头,留作纪念。

日本这个民族很可怕,对我祖父相当尊敬,一

直前来拜访,还请我祖父去日本办画展。祖父病了,

日本朋友写信让我祖父去那里治病。后来岛田翰居然

骗走了我们家的书,我祖父很佩服他,三十几岁对版

本学精通到让人惊讶的程度,他要借书,祖父便借给

了他,没想到一去就没消息了,祖父就写信向朋友打

听情况,才知道岛田翰自杀了。后来被罗振玉购得,

带回国内。外面有传言:顾家把东西卖给岛田翰了,

绝对不可能,这么好的东西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觅来

《现代苏州》:过云楼这段历史非常吸引人,

对于您来说,过云楼留给您的最宝贵的东西是

什么?可能是一件藏品,或者一种气质,一种

精神。

顾:

顾家人为了这些藏品付出了太多,所幸大部

分得到了保护。我不喜欢用钱来衡量过云楼的价值,

一听到拍卖之类的字眼就很反感。我觉得收藏本身就

是一种保护、传承的意图,并不是为了投资、增值。

另外利用这些资料为社会服务,比如培养画家,把画

工改为文人画等等。过云楼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就是这

样一种独特精神。

《现代苏州》:过云楼为何有如此丰富的收

藏?

顾:

过云楼所藏书画珍品,部分收录于顾文彬

撰写的《过云楼书画记》以及顾麟士撰写的《过云楼

续书画记》,并不是所藏全部,也不是最好的东西都

上了《书画记》。过云楼为何能一下子收藏这么多东

西?是因为当时画商把书画送到过云楼,家人懂书

画,看好就当场拍板,而送到别家,还要请教人,可

能还有不同意见。渐渐地,画商们都会先送到过云

胡芑孙、任薰吴郡真率会图

MODERN SUZHOU 073

风雅颂 Elegant

究的人,家人会主动拿出真品给他们欣赏。还有一套画

专门应付那些不懂画的“土豪”,既不得罪,又避免对

牛弹琴。

过云楼楼上有画桌,有笔墨和纸张提供,供人临

画,我现在手上还有几张当时临了画没落款的画作。吴

昌硕画坏的画扔在纸篓里,我祖父认为也是一种资料就

收集起来,现在找不到了。傅增湘是我祖父的好朋友,

祖父很钦佩他,请他来看我们家的目录,其实是带有研

究性质的,带他上楼以后,让他坐在那里定心看,还让

他阅览了平时秘不示人的宋元等版本珍贵藏书。

《现代苏州》:作为顾家后人,您捐献了这么

多珍贵文物,您最不舍的是哪一件?

保护文物的负担太重,要保护好真

顾:

没有不舍。

的不容易。我们家家藏书画中最精华部分,在抗战前就

运到了上海租界的四行储蓄会的保险库,其余部分仍藏

匿在家中。抗战胜利后,我们回到苏州,书画还是在上海

锦绣万花谷四十卷后集四十卷

保留着。解放后,就想着赶紧交给国家,当时的心情就是

这样的。所以不存在舍得不舍得,非常非常舍得。

那时候父亲在上海,有人就对我父亲说,“你家财

万贯,有那么多收藏,有钱人啊。”父亲笑着说:“这

个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也不能卖,还要付保管

费,我哪来的钱。”的确,我们家只是做了一段时期的

文物保管员。

现在我还在继续做“捐献”这件事,就是为了更好

地保护传承下去。

楼,过云楼不收的东西再送到别家去。这些画商大多

也是文人,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画往往不拿在手里,

而是放在布袋里,系在裤腰带上,长袍遮着,走进来

时让人看不到画。

记得我父亲在上海时,父亲精通书画鉴赏,很多

人拿了画来请教我父亲,我也在这个时候看到并学到

一些。

《现代苏州》:对于有人提到“过云楼珍藏

秘不示人、阅读古籍不准抄录”等,这是事

实吗?

顾:

我们家里的画,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不过

来看画,一定有东西给他看。对真心热爱书画并有研

《现代苏州》:据说你们顾家收集书画,也是

为了孩子的教育,不知道小时候你们家有什么

规矩?

顾:

从我出生以后就没有了,我是听说过,家里的

画绝大部分我没看过,只有人家来看画的时候,我才有

074 MODERN SUZHOU

February 2017

机会在边上跟着看。那时候家里人反对我学习美术,

要学理科,说是“科学救国”。后来我是造了反才去

学了美术。

把琴。真的琴目前在北京,因为我一个堂姐小时候弹

得最好,就给了她,现在在她的小辈手里,不想对外

公开。

《现代苏州》:您是学美术的,您家的收藏

以文人书画为主,您怎么理解文人画?

顾:

谈不上。我觉得古人都很伟大,想要达到他

们的水平太难了,因为现代人的心态不一样了。古代

的文人画是一种精神,现在少了精神,只学表面,那

还谈得上书画艺术么?!

《现代苏州》:顾老您一直在和戏曲艺术打交

道,我想您接触到的颜色有很多种,最喜欢的

颜色是?

顾:

我是学美术的,学戏剧是一个偶然,我觉得

颜色对于我而言都是平等的。

《现代苏州》:请您谈谈《锦绣万花谷》的

流转情况。

顾:

《锦绣万花谷》先拍出以后转拍的,增了很

多值,我是最反对拍卖的,因为不知道归属。我们家

的书分成四份,三份已经给了南京图书馆,《锦绣万

花谷》没有拆开过,到清初时只有八十卷了,而明朝

时加过别集,变成了一百五十卷,可见它在明代十分

受到大众的喜爱。

“书成锦绣万花谷,画成天龙八部图。”清代

学者阮元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锦绣万花谷》的丰富

内容。800多年的流传,《锦绣万花谷》起于神秘之

人,藏于秘境之中,最终用一纸墨香,为我们留下一

个悠长的历史背影。

《现代苏州》:顾老您一直致力于昆曲的保护

与传承,而大多数年轻人并不喜欢昆曲,您觉

得如何让年轻人慢慢接受并喜欢上传统文化?

顾:

昆曲本来就是小众,我现在看昆曲本,不查

字典也看不懂,我算弄了一辈子昆曲,但是古文修养

还达不到。我到现在对《游园》里的一句唱词仍然困

惑,请教了很多人,无人回答得出。

昆曲作为一种古典艺术,不能希望所有人都爱上

昆曲,但了解昆曲是必须的。比如让孩子知道世界上

还有这样一种高雅经典的艺术,这就够了。有一部分

人喜欢,愿意学昆曲,能够将原样的昆曲保留下来,

就像保存古文物一样“修旧如旧”,还有一部分人成

为专家。

然而现在却有一些“转基因”昆曲和“假冒伪

劣”昆曲,为了节省成本,随意删减剧本艺术,或是

豪华布景、大乐队,都从本质上把戏曲的原理否定

了。难道“变味”的昆曲就能让年轻人听懂么?年轻

人照样不明白。传统是根,创新是一定要有的,但是

动了根,就不再是昆曲,是另外的东西了。所以不能

希望所有人都来拥护爱上昆曲,但了解昆曲是必须

的。比如有人问我,喜欢昆曲么?我不能说我最喜欢

昆曲,但昆曲的价值让我愿意为它献身。

《现代苏州》:顾沄画的怡园图里,有两个

景,一是石听琴室,一是坡仙琴馆,而现在

去怡园,两个景在一个建筑物里,原来就在

一起吗?

顾:

当时拓宽人民路,怡园拆掉了很多,琴馆里

家藏了一把“苏东坡琴”,现在怡园展出的并不是那

MODERN SUZHOU 075


本文标签: 云楼 祖父 苏州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