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elementui日历组件)
2013年第6期
(总第178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JournalofMudanjiangNormalUniversity
No畅6,2013
TotalNo畅178
人性丛林视角下的莎士比亚劝婚诗赏析
王慧英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江苏南通267000)
[摘 要] 莎士比亚在其旷世之作十四行诗的前l7首,为使其爱友达到美之永恒———爱之永恒———生之
永恒的境界,不惜用大量笔墨和高超的劝说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丝毫没能打动对方。本文着重分
析莎翁美丽的“劝婚诗篇”的失败原因:由于他违犯了“人性丛林中的忌讳”,即“朋友数,斯疏矣”这条原则,
就是心理学上所谓“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的道理。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劝婚;人性丛林忌讳;非爱行为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3)06‐0055‐03
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
1616)打破意大利十四行诗(sonnet),即“商籁体”的
惯例,独创了“莎体”。其诗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被誉
为世界的“不朽的绝唱”———“爱情圣经”。然而,正如
歌德所言,这是一个“说不完的莎士比亚”。笔者认
为,莎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爱友结婚生子,严重违犯
了“人性丛林中的忌讳”,注定以失败告终。孔子的弟
子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枟论
语·里仁枠)“数”是“屡次”之意。如果一个人有事没
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身边,虽然表达了内心的亲
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之时也不远了;有事没事总是
呆在朋友旁边,虽然彼此看起来十分亲密,但离你们
疏远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莎翁与爱友相处也要
有度,不要连对方的终生大事都要“大包大揽”。
莎翁的恩主威廉·赫伯特爵士,风华正茂、英俊
潇洒、风流倜傥,但不甘心于婚姻禁锢,而其母却希望
儿子尽快结婚生子,以保家业兴旺。于是伯爵夫人委
托莎士比亚极力规劝,第1‐17首就是一组以催促劝
诱美少年尽早成家,好传宗接代为主题的劝婚诗篇。
在前17首诗中,诗人在用大量形象的比喻热烈歌颂
这位年青人的非凡美貌的同时,也劝爱友日月如梭,
容颜易老,唯有后代才能使生命延续,以此战胜“血腥
的暴君”———时间,方能让生命达到不朽。笔者以为,
莎翁十四行诗诗集中的l—l7首“劝婚诗”贯穿着一条
递进的劝婚主线:美之永恒———爱之永恒———生之永
恒。
一、美之永恒
一切美的东西都会衰亡,而美是应当继承的东
西,莎翁劝爱友那无以伦比的美应当有子孙来继承,
才能流传后世。
第一首:高度赞扬男青年,把其喻为“大地的清新
的点缀,锦绣阳春的唯一的前锋”(第10、11行)。既
然美丽的东西都不免要谢世,“对天生的尤物我们要
求蕃盛”(第1行),子孙应当来继承花一般的优美芬
芳。诗人力劝美青年“可怜这个世界吧”(第13行),
催促婚娶以“保存”其自身的美貌,不要只落个“你和
坟墓”(第14行)。第二首:诗人把美少年喻为“少壮
年华的宝藏”(第6行),让爱友明白“美在继承你的血
统”,结婚吧,否则到老无法“交账”。第三首:美青年
又被喻为“你母亲的镜子”(第9行),他的年轻是“可
爱的四月”(第10行)和“黄金时期”(第12行);他是
如此俊朗,没有哪个女人会拒绝做他的伴侣,所以,他
的孩子将成为他的镜子,也将是他美的面容的复制与
延续。如果他执意独身,一切将随着他的死亡而化为
乌有。第四首:再次劝告年轻爱友———“俊俏的浪子”
(第1行)不要把“美的遗产在你自己身上耗尽”(第2
行),就算倾国之貌也会随时间流失而丑态毕现。诗
人把年轻爱友与放高利贷者作比,以催促他结婚生子
的行动。一个高利贷者利用他获得的利息体现其价
值;而孩子是美丽的人的美之价值的继承者。所以美
丽的人不把其美遗传给后代,终将会被世人遗忘。第
五首:他劝慰美男子莫辜负大好青春时光,万不能被
时辰“把绝代佳丽剁成龙锺的老丑”(第2行),要有智
慧———既能享受美好的人生,又能把自己的美传与后
[收稿日期] 2013‐11‐01
[作者简介] 王慧英(1976‐),女,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诗歌研究。
—55—
2013年第6期
(总第178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JournalofMudanjiangNormalUniversity
No畅6,2013
TotalNo畅178
世。诗人把生育后代比喻为“夏天的提炼”(第9行)。
第六首:诗人劝美少年“把你美的财宝藏在宝库里”
(第4行),“生十个孩子就十倍地幸运;十倍你自己比
你现在更快乐”(第8、9行),这样即使自己与世长辞,
也能继续活在子子孙孙的生命里,死也奈何不了人。
第七首:诗人把年青人比喻为“太阳”“像精力饱满的
壮年,雄姿英发,”(第6行),人的青春年华的流逝如
同太阳的运行,风华正茂如同“灿烂的日中一消逝,你
就会悄悄死去,如果没后嗣”(第13行)。第八首:诗
结婚生子就意味着“锐意摧残你那座峥嵘的殿宇”(第
7行),诗人劝年青人心灵应与外表一样美丽,要善待
别人也要善待自己,“另造一个你吧,你若是真爱我,
让美在你儿子或你身上永活”(第13、14行),即使为
了朋友的良苦用心也应结婚生子,让爱与美永存下
去。第十一首:年青人又被有趣地喻为“自然界的印
章”和‘复制品”,那么生孩子就被喻为“印制复制品”;
“她把你刻做她的印,意思是要你多印几份,并非要毁
掉原稿”(第13、14行)。生后代只会让自己的青春、
人认为独身犹如单调的琴弦难以弹奏美的乐章,有父
母、子女的家庭生活,才能默契融洽地演奏出美妙和
谐的音乐,并用隐喻来说明结婚生子、繁衍美的必要
性和紧迫感,“一”必须变成“多”,才能产生和谐音乐
(罗益民,2004:40)。年轻人该承担起家庭、婚姻生活
中应承担的职责。“你独身就一切皆空”(第14行)。
结婚吧,生子吧,不要剥夺某个女子做母亲的权利,美
本是从双亲那儿得来的遗产,切勿独自浪费掉,应再
传给你的儿子,这样让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劝
人谈恋爱、结婚、生子常常是费力不讨好,即便父母过
多干涉也无济于事。到最后往往落得婆婆妈妈,惹人
生厌,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不论莎翁出自何种心态,
也不论这建议多么好,但多次劝婚却让莎翁犯了人性
丛林中的忌讳。男青年随时都在筑建一个坚强的自
我,一座心灵的万里长城,以此掌握对自我心灵的自
主权,并通过外在的干扰行为检验自我心灵防范的坚
固程度。孔子曾告诫子贡,“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
止,毋自辱焉”。就是说,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对于
一个问题劝告次数过多,有时也会让人反感而与你慢
慢疏远。莎翁显然忽视了这点,没能把握给朋友忠告
时的“度”,碰到了忌讳点上。男青年自然会感觉到自
我心灵受到侵犯,即便知道为了他好,也不可能接受
莎翁的好意和友善的态度。但可惜的是,莎翁觉得
“爱之深,责之切”,仍要继续劝婚。
二、爱之永恒
莎翁劝美青年说,正因为我爱你我才劝你;人活
于世,为了爱自己也爱别人,应把爱传承下去,你要是
爱我就结婚生子吧。
第九首:诗人劝美少年,不要戕害自己也不要戕
害别人,为自己也为这个世界,把美繁衍下去。如果
年轻人不幸无后离世,“世界将是你寡妇,她永远伤
心”(第5行)。第十首:爱友被喻为“峥嵘的殿宇”;不
—56—
智慧、美丽和昌盛复制与传承,不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第十二首:诗人为美青年日后将老的美丽容颜焦虑,
用了一系列暗喻形容这位年青人的衰老和死去如同
“亮丽的白昼沉入了狰狞的黑夜”、“不再鲜艳的紫罗
兰”、“青丝的卷发撒上白雪”、“参天的树枝尽脱”、“夏
天的青翠一束束就缚”等等,来说明“没什么抵挡得住
时光的毒手”(第13、14行),除了结婚生子。第十三
首:诗人首次以
y
ou称呼对方,更是首次称对方为
“爱”或“爱人”,显示了情感的进深。诗人继续劝爱友
赶快成婚生子,以抵抗死亡威胁。人只能活一次,如
果没有后代继承美丽,美貌会随着死亡而香消玉殒。
他劝告多情的美友:“你既知道,/你自己有父亲,就该
让你儿子也有父亲”。第十四首:这位年青人的眼睛
被喻为“永恒闪烁的星星”,“闪烁着真和美的光芒”;
劝年轻人“只要你回心转意肯储蓄传后,真和美将双
双偕你永世其昌”(第13、14行)。否则真与美就会随
其死亡而消失。第十五首:诗人提出另一对策,即用
自己的诗篇记录美青年的美,与时间抗衡:为了爱友,
要跟时间决斗,“把你接上比青春更永久的枝头”(第
14行),让其“妙龄芬芳”、少壮时的“繁华”、“璀璨”、
“欣欣向荣”与优美的诗共存。
莎翁情真意切请求爱友结婚,这并非“爱之深,责
之切”,而是“存心”和他过意不去。根据心理学的界
定,这种行为被称作“非爱行为”,即以自己爱的名义
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一种非爱性掠夺,一种强制性的
控制,让对方按照自己意愿去做。这种现象在最亲近
的人之间会经常出现。莎翁淡化了世间人心最难测,
人性丛林中有诸多忌讳的道理,在与美青年交往中,
跌入了失败的陷阱。枟庄子枠中曾说,“意有所至而爱
有所亡。”任何人都有自己坚强的意志,在其就爱那一
口、最专注某一点的关键时刻,无论他是否正确,无论
多么真心爱他,都无法改变他。因这时的他正出于某
2013年第6期
(总第178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JournalofMudanjiangNormalUniversity
No畅6,2013
TotalNo畅178
方面自我的眼前利益的所需而诱惑,一定不领情,哪
怕知道别人明明是为他所想。由此,人与人之间的相
处,无论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挚友,总是“意有所至而
爱有所亡。”
三、生之永恒
诗人进一步盛赞友人的美丽,劝他结婚生子,并
不是出于家族传递或者其他社会伦理的需要,而是不
希望友人的美随着死亡而消失,希望能以另一种形式
即后代传递下来。
都不想被别人过于约束,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
密的心灵空间,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和人格独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坚实堡垒,“自我”便密藏其中,
你的直言直语恰似把他的堡垒攻破,无情地把他从堡
垒里轰出来,对方当然不会高兴,更不容易建议。虽
然他内心明白,建议是为他着想,然而怒气上来,头脑
一热,想到的只有坏处。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
不能不恭不敬,越过界限,默契和平衡就会打破,就是
违反了“人性丛林”的忌讳。晏子让友情地久天长的
第六首:死是奈何不了人的,只要他结婚生子。
不结婚生子就等于自杀和谋杀(第l0首)。第十二
首:诗人用了一系列暗喻形容这位年青人的衰老和死
去,表明除了结婚生子“没什么抵挡得住时光的毒手”
(第13、14行)。第十六首:劝爱友用比诗人更“吉利
的武器”来对抗“时光”,生出比自己更酷肖的孩
子———“绚烂的群英”,“只有生命的线能把生命重描”
(第9行);靠自己的“妙笔”,即传宗接代使青春的“黄
金时辰”在世人眼前活现。第十七首:对爱友的美、美
德赞美的同时,诗人干脆将两种对策并而列之———既
靠繁衍后代,又靠诗歌创作来使美丽永存,“但那时你
若有个儿子在人世,你就活两次:在他身上,在诗里”
(第13、14行)。
莎翁使出浑身解数,一直写到第十七首,劝婚仍
彻底失败,尽管诗人的胸怀、眼光极远大,其诗没有为
花而写花,而是把命运放在汹涌流失的时间长河中考
虑。但他实在不该过分干涉一个人的思想。因为谁
要诀就在于“久而敬之”。即往来有节,容不得半点强
求、干涉和控制。莎翁不吝笔墨用于劝友结婚生子,
旨在使其爱友走向美之永恒、爱之永恒、生之永恒,也
使其本人达到永恒之境。
[参考文献]
[1]刘清海.南怀瑾讲的99个人生哲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2008:18.
[2]白山,王永磊.孔子———中庸处世的智慧[M].北京:中国三峡
出版社,2008:10,305.
[3]庄子.诸子百家大讲堂庄子全书图文双色珍藏版[M].司马
志,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45.
[4]黄宗英.英国十四行诗艺术管窥[J].外国文学,1994(4).
[5]辜正坤.汉英对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8.
[6]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7]罗益民.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音乐主
题结构[J].名作欣赏,2004(4):40‐41.
[责任编辑]李献英
—57—
人性丛林视角下的莎士比亚劝婚诗赏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王慧英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系,江苏 南通,267000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3(6)
1.刘清海
南怀瑾讲的99个人生哲理 2008
2.白山;王永磊
孔子---中庸处世的智慧 2008
3.庄子;司马志
诸子百家大讲堂庄子全书图文双色珍藏版 2011
4.黄宗英
英国十四行诗艺术管窥[期刊论文]
-
{H}外国文学 1994(04)
5.辜正坤
汉英对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1998
6.朱生豪
莎士比亚全集 1994
7.罗益民
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音乐主题结构[期刊论文]
-
{H}名作欣赏 2004(04)
引用本文格式:王慧英
人性丛林视角下的莎士比亚劝婚诗赏析[期刊论文]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13(6)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人性丛林视角下的莎士比亚劝婚诗赏析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0195781a56187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