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xss搭建)
文理蒹通李维格,中国冶金第一人
与梁启超齐名的总教习
他是我国钢铁冶金界的先驱,近代钢铁专家,汉阳铁厂的主要开
拓者;他还创办了扬子机器制造厂和湖南常未锰矿,兴办了汉阳铁厂
第一所技术学堂:他为我国近代钢铁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
甲午战争爆发后,他与梁启超、汪康年一起,写文章宣传“变法”,
名扬一时。经谭嗣同的多次邀请,李维格与梁启超相继抵达长沙,分
别担任时务学堂的西文总教习和中文总教习。学堂开设自然科学等科
目,并灌输维新变法思想,使时务学堂成为湖南省维新运动的重要阵
地。
这位文理兼通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就是中国冶金第A李维格。
李维格(1867—1929),字一琴,生于上海。自幼家贫,无力读全
日制学校,只能随父半工半读。不久,他进入中西官商集资兴建的西
学堂——格致书院,耳濡目染西方文化,遂产生振兴科技报效祖国的
志愿。尽管当时家境并不很好,他的父母还是筹措了一笔费用资助他
出国。李维格先到英国学习英文和法文,随后又到日本和美国学习“政
教技业”。
维新变法遭扼杀后,李维格赴上海担任江南制造局提调兼南洋公
学教授,后任郎中。盛宣怀认定李维格是个可重用之才,清廷商部和
北方实业界巨头周馥、周学熙父子,前后三次要求请调或借用李维格,
都被盛宣坏顶回去。
经营之才略不下西人
这时,盛宣怀已经接办汉阳铁厂,并改汉阳铁厂官办为官督商办。
他聘李维格为汉阳铁厂总翻译。汉阳铁厂自1894年6月正式开炉以
来,由于焦炭供应不上等原因,炼铁炉时开时停,铁厂不断亏损。加
以该厂贝塞麦转炉生产的钢质量不好,销路不畅。至1903年,钢厂
被迫停产。
1904年,李维格奉盛宣怀派遣,出国考察炼铁新法。李维格认
为:“铁厂命根,全在铁矿、焦炭,应将所有生料带往外洋考验(化验),
倘生料不合化炼,则旧厂必须停止,断无扩充之理;如果合用,承炼
成钢铁,本轻质佳,可期与欧美争胜,然后放手去做。司员(指李维格
自己)行止,全视生料为断”。于是李维格率领英人彭脱、德人赖伦,
携带矿石、焦炭、生铁、钢材等样品,于1904年3月赴日本、美国
和欧洲考察。
每到一地,他广泛搜集同行们的经验和建议,并请英国化学家梭
德将所带样品进行化验,摸清了钢质量差的原因。
李维格在报告中还指出,钢质量提高后,国内销路将大量增加,
还可“苟中国以全力大举,不但东方销路在我掌握,并可运销美国西
滨太平洋各省。”于是向盛宣怀提出“购制新机,改造炉座,聘请外国
新工程师”,盛宣怀接受了李维格的建议,并委任他为汉阳铁厂总办,
全面负责汉阳铁厂的改建、扩建工作。
经过三年改造,到1907年第一期改造工程初步完成,钢质量改
善,产量也逐年增加,汉阳铁厂的面貌为之一新,扭转了建厂以后年
年亏损的局面,并使汉阳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美国驻汉
领事曾惊叹地说:“是为中国20世纪之雄厂耶!观于斯厂,即知研究西
学之华人,经营布置,才略不下西人也……”
被列为中国冶金第一人
当时欧美行家均称汉阳铁厂产品为精品,上海各铸造厂家更是唯
汉阳铁厂生铁是用。不仅国内各大铁路所需的钢轨和零件都在汉阳铁
厂订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南洋诸岛、口本、美国的钢铁公司也
来汉订货。1910年销售给日本的生铁就达*****吨。当时两方同家担
心失掉市场,发出了“中华铁市,将不胫而走,必与英美两邦,角胜于
世’界之商场,……呜呼!中国醒矣”的惊呼。
1914年2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汉阳铁
厂的钢铁产品获得最优等奖。因此,在当时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考
察传略》工程技术编冶金卷中,李维格列为第一一人。
1908年,李维格建议盛宣怀奏请清政府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
萍乡煤矿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李维
格与盛宣怀共同拟定了公司章程88节。由此汉阳铁厂由官督商办改
为商办的汉冶萍公司。于19Q9年第一届股东会议上,李维格被推选
为协理,兼汉阳铁厂总办。
为了发展汉阳铁厂的生产,李维格还广泛调查煤、铁、锰等矿产
资源,并开办了湖南常耒锰矿。1907年由商人宋炜臣、顾润章集资银
40万两,并由汉阳铁厂供给旧机器设备以及银5万两作为资本,在
李维格主持下,于汉口湛家矶创建了扬子机器制造厂。
企业自设学堂培养专门技工
早在1896年,当时汉阳铁厂总办郑观应就建议盛宣怀在厂内:
没立学堂,招考略懂算法的学生40名,上午读书,下午进厂实习操
作;但未能实现。李维格深深体会到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人才,才能
发展本国的产业。这一认识在他于中华民国初年写的《汉冶萍公司历
史说略》一文中曾有透彻的叙述。
他在该文中首先分析了造成汉冶萍公司困难的原因,但他把办厂
人员不懂技术,缺乏本国技术人员列为第一原因。他在文中写道:“东
亚创局,事非素习,自张、盛二公(指张之洞、盛宣怀)以及二公所用
之人,无一非门外汉,暗中摸索,何能入室登堂。此困难原因之—也。”
李维格十分重视对本国技术人员的培养。1897年经盛宣怀同意
后,在厂内办起了学堂,分设化算学堂、炼铁学堂、炼钢学堂和机器
学堂四所。
从李维格亲拟的章程来看,与当时兴起的实业学堂有很大不同,
具备了鲜明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学堂开办的目的就是为铁厂培养技术
工人,是”专为造就匠目而设”。所设四学堂具有明显职业针对性。除
化算学堂为共修基础之外。炼铁、炼钢、机器三学堂与铁厂实际需要
之技术岗位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也极鲜明的针对生产实际,教授
炼铁、炼钢,机器等技术,培养对工厂发展有用的实用人才。
热衷学术、力倡科学的启蒙者
1916年9月,汉冶萍公司委任李维格为大冶铁厂厂长。翌年6
月,李维格辞去了大冶铁厂厂长职务,改任汉冶萍公司高级顾问,自
此年老多病,遂赍志以没。
李维格热衷学术,尤擅译书,一生著述颇多。除报刊发表的大量
译文外,他还翻译著述了《政群源流考》、《日本商律》、《巴懒德论兵
节略》等书籍。但因连年战乱,所存无几,现仅有《海外纪事后编》
一书藏于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
1912年李维格出资捐建了交通大学上海专门学校图书馆。1929
年在弥留之际,李维格将仅有的上海房产的三分之一捐给东吴大学
(现苏州大学)。东吴大学校长杨永清的《李先生一琴行谊述略》中有
详细记载:“先生晚年略有蓄积,见吾校规模宏远,成绩卓著,惟科学
一门,犹是幼稚时代,思有以提倡之,爰将所置上海环龙路房产约三
分之一捐赠吾校,为提倡科学基础,专门资助学子有志研究应用物理、
应用化学及生物学,而家况贫。乏力有不逮者,盖不忘微时求学之艰
难困厄也。”
李维格逝世后,其子依照其遗愿,利用房产收入在东吴大学设立
了科学奖学金,后又出售房产并将所得兴建东吴大学的男生宿舍——
维格堂,并以宿舍收入的一都分奖励科学研究。李维格终其一生力倡
科学精神,为启蒙民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文理蒹通李维格,中国冶金第一人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0192484a561705.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