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7871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idea上传jar到maven仓库)
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解读詹姆斯·瑟伯和《花园里的独角兽》
作者:范姣兰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
范姣兰
(喀什师范学院 语言系,新疆 喀什 844006)
摘 要:詹姆斯·瑟伯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和漫画大师,他的作品颇具幽
默风格,于平淡中见机智,以善写城市中产阶级市民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著称,其作品具有
严肃、丰富的社会意义。《花园里的独角兽》以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别具特色的语言风
格,展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普遍存在而又似乎不太明显的荒谬可笑的现象,夸张地刻画出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以此给予人们启示。
关键词:詹姆斯·瑟伯;美国文学;幽默;照应;重复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2-0119-
02
《花园里的独角兽》是美国作家詹姆斯·瑟伯的一篇寓言体的小小说,全文共五六百
字却写得迭宕起伏,令人回味。詹姆斯·瑟伯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其别具特
色的语言风格,把一个平淡而又看似荒谬的故事讲得丝丝入扣而又合情合理。对这些艺术
手段和语言风格的了解,能使我们对这篇小说的欣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瑟伯坎坷的人生及多产的作品
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1894~1961)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继马克·吐温之后
最出色的幽默大师。他出身于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城,6岁时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失去了
左眼。由于医治不当,导致他视觉模糊,步入中年之后,便完全失明。身体的缺陷,使得
他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活动、玩耍,动作迟缓、笨拙,加之那只似乎总没装正的玻璃眼
球,使他时常招到别人的戏弄和嘲笑,因而,瑟伯自幼便产生了胆怯、自悲的心理。
1913年,瑟伯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由于人生地疏、身体残疾,他对学习和生活
感到困难。但他天生具有写作和绘画的非凡才能,渐渐地他成为校园里引人注目的人物,
后来还担任该校幽默与文艺杂志的主编。但是身体的残疾终使他不能完成军训科目,无法
完成必修的生物课程,因而瑟伯未能毕业。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的幽默佳作
“UNIVERSITYDAYS”中有所记载。
1918年,瑟伯没有获得任何学位,离开了俄亥俄州立大学,随后被派到巴黎美国
驻法使馆任电码编译。1920年回到哥伦布城任报社记者,1923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
说。1926年担任纽约市EVENING POST的记者,同时开始幽默小品的创作。1927年,
THE NEWYORKER采用了他的一篇文章,并成为该杂志的专职撰稿人,从此创作了许许
多多的优秀幽默短篇小说和漫画作品。
1929年,瑟伯与人合作,发表了一部著作“IS SEX NECESSARY”。该书以辛辣的
笔调无情地讽刺了当时流行的种种性指南手册之类的作品,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目的在于哗
众取宠、欺骗读者。该书中还插有瑟伯亲手绘制的漫画作品。瑟伯的漫画正如他的文章,
别具一格、风趣幽默,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令读者耳目一新,因此该书一
下子便成了当年的最畅销书。瑟伯也因此作为小说家、漫画家,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重视。
1933年,瑟伯发表了自传体幽默小说“MY LIFE AND HARDTIMES”,书中栩栩
如生地再现了他在俄亥俄州度过的童年生活。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瑟伯的创作开
始转向政治与社会问题,此间,他创作了“THE LAST FLOWER”等寓言作品,说明战争
和侵略给人类带来的野蛮和毁灭。他还与演员、剧作家Ellist Enger合作,创作了喜剧
“THE MALE ANIMAL”。该剧以美国中西部一个与哥伦布城相似的大学城为背景,表
现了婚姻与生活失调这一典型的瑟伯主题,同时也涉及了学术自由、政治自由等问题。该
剧于1940年在百老汇上演,一举轰动整个美国戏剧界,后又被改编成电影。
瑟伯总共创作了荒诞、滑稽的小品、寓言、散文、神话、回忆录、短篇小说等37
部作品。其中最出名的当数短篇小说“THE SECRETLIFE OF WALTER MITTY”。书中的
主人翁WalterMitty成了美国文学中的典型形象,代表了社会上微不足道、不被重视的小
人物和生活中的失败者。这篇小说给读者带来了轻喜剧般的幽默故事,还留给读者对人生、
现实的思考。
二、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花园里的独角兽》(The Unicorn in the Garden)是一篇寓言体的小小说,选自
瑟伯的《当代寓言》,它以寓言的形式,喻示了真相不明时,不要自作聪明的道理。小说
的故事梗概如下:
一个早晨男人在厨房里独自吃饭,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看见了神圣之物—
—一只独角兽在花园里吃玫瑰花。独角兽,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圣之物,身体像马、头上长
角的怪兽、神兽,大概就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麒麟,或者凤凰吧。于是他把这个事情告诉
了正在酣睡的妻子,他妻子很不高兴,冷冷地说他是一个神经病,要把他关进疯人院里。
后来丈夫走了,坐在玫瑰丛中睡着了。妻子飞快地起了床,很激动,而且眼光有点幸灾乐
祸,赶紧分别给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打了电话,让他们把自己的丈夫带走。但结局恰恰相反,
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来了,她转述了丈夫的“疯话”,丈夫又不承认自己曾经说过那样的疯
话,就这样,妻子被他们带走了,关进了疯人院。从此以后,这个丈夫过得很快活。
独角兽是古代神话中身体像马、头上长角的怪兽,居然真的出现在他家花园里,啃
食各种名贵花卉。没亲眼看见的妻子当然不会相信,说她丈夫“有病”也在情理之中。至
此我们只是感到离奇、滑稽,而妻子立刻叫警察、大夫来整治自己的丈夫,我们这才感到
问题的严重。到警察与大夫都觉得她有病并把她抓了起来,事态急转直下。偏偏丈夫适口
否认曾见过独角兽,让他们带走妻子,还“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才让我们一下子悟
出了作者的意旨。
夫妻是一对矛盾,他们可以爱,可以不爱,可以恨,可以由爱而恨,不一而足。中
国有句俗话:“不是冤家不碰头”,警示我们夫妻矛盾可以达到何种程度。从文中不难推
断这对夫妻的感情基础其实早已破裂,他们组成的家庭已是徒剩空壳,分裂不过是早晚的
事。独角兽的到来,正好为他们相互摆脱对方提供了契机。小说的结局是妻子被关进了精
神病院,丈夫从此过得很快活。假如换个结局,丈夫被关进精神病院,妻子也会从此过得
很快活。因为这个家庭的破裂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独角兽的确是吉祥的象征。但
这只是对胜利者而言,而对于失败者,它则成了灾祸的预兆。
现代人家庭生活的纠葛,似乎比古人复杂得多。当我们看惯了吵吵闹闹、寻死觅活
之后,对这类事情都有了平常心,而作家们更能感悟出其中的荒唐可笑之处,从作者最后
归纳出的“寓意”乍看之下有点莫名其妙,细品之后,这不就是“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
最好”的换一种说法嘛。胜利在这个故事中属于丈夫,不过他平日里肯定经常被指称为
“有病”。这太像中国眼下家庭生活的正常局面了!
三、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这篇小说语言简洁,但文中多处用到了各种衔接手段,主要有照应和重复,使得故
事短小精悍且寓义深刻。
(一)词、句的照应
照应又有词的照应和句子的照应。人称代词及物主代词的照应主要有以下3条链:
A man ... his ... the man ... he ... him ... the husband ... my husband ...
His wife ... her ... she ... the wife ... your wife ...
A white unicorn ... a unicorn ... the unicorn ... he ... it ... it’s ...
从第一条链可以看出男子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之一。从第二条链可以看出他的妻子这
个人物也贯穿文章始终。第三条链显然是关于独角兽的,它也贯穿文章始终。把3条链连
接起来看,不难看出文章叙述的是a man, his wife和a unicorn之间的故事。抓住这3条
照应链就如同抓住了故事的经脉, 文章大意就基本了解了:(1)丈夫对妻子说他在花园里看见
了一只独角兽;(2)妻子打电话给警察和精神病医生说自己的丈夫声称看到了独角兽,一定是
疯了;(3)丈夫对警察和医生说他从来没有看到独角兽,于是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把妻子当作精
神病人送到了精神病院。
句子照应是它的另一特色。小说读后给人的感觉是寓言故事又好像不是。故事发生
在现实世界,有警察和精神病医生,又有只在神话中出现的动物。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表明
作者确实是把它作为寓言故事来写的。从“once upon a sunny morning”和“The
husband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这两句寓言的独特表达方式和故事最后的Moral(寓
意),读者可以发现这是寓言的形式。通过对这个照应的分析不难理解作者的意图:故事是
当着寓言来讲的,而对于寓言而言, 重要的不是它的故事内容真实与否,而是它要表达的那个
寓意。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在事情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反被别人算计。
(二)词、句的重复
词汇和句子的重复是小说的另一特色。丈夫先后两次给妻子讲述他看到独角兽的时
候,詹姆斯·瑟伯有意地安排了重复。独角兽在吃玫瑰花,在吃郁金香,在吃百合,一遍又一遍
地讲述,那么真切,一点都不像虚构的情景。重复的效果也是明显的。第一次妻子只是不理
睬丈夫,不在意地说了句“独角兽是神话中的动物”。第二次妻子就从床上坐起来,威胁要
把丈夫关进疯人院。正由于丈夫有意的重复,促使她认为机会来了,给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打
了电话。
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来了以后,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前面丈夫的叙述和妻子的回答分别被
重复了一次。有趣的是:丈夫的话由妻子来重复而妻子的话由丈夫来重复。正是由于妻子
把丈夫描述的那些明显不可能的事情重复出来而使警察和精神病医生认为她疯了,而丈夫
轻描淡写地重复妻子那句“独角兽是神话中的动物”促使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把她带走。正
是使妻子认为丈夫疯了的原因使警察和精神病医生认为妻子疯了。丈夫轻而易举地击败了
自以为是的妻子,故事最后那句“The husband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透露出丈夫的
得意。
小说中还有一衔接之处,看似平常,故事却在此急转直下。丈夫在受了妻子的冷眼后,
说了一句“We’ll see aboutthat.”(我们会考虑的。)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使故事情节急
转直下。这之前丈夫的形象是个胆小怕事、懦弱的男人,妻子对他冷嘲热讽。他说完这句
话,就走到花园里,坐在玫瑰丛中睡着了。从小说最后的结局来看,整个事情就是丈夫设下的
一个圈套,而这时的他已是成竹在胸。而自作聪明的妻子正一步步走进他的圈套。詹姆
斯·瑟伯运用娴熟的创作手法,用平常的文字把一个近乎荒谬、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讲得合情
合理。从分析可以得出:小说从形式上是衔接的,而语义上又是关联的。衔接手段的运用使
文章的连贯形成一个无形的网络,加上读者对语义关联的参与,对小说的阅读就有了整体的
把握。而这种阅读是欣赏性的阅读,是高层次的阅读。
詹姆斯·瑟伯的作品植根于美国本土文化,取材于现实生活、常人趣事,反映了美国
人民机智、诙谐的生活情趣与性格,继承和发扬了美国文学的幽默传统。《花园里的独角
兽》以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展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普遍存在而又
似乎不太明显的荒谬可笑的现象,夸张地刻画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以此给予人们某种
启示,帮助人们认清、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时代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洪山.微珍赏析[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林攘华.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马库斯·坎利夫.美国文学[M].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5.
〔4〕王薇坚.詹姆斯·瑟伯和他的幽默.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5〕王忠祥.外国文学专题选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SinPadHarvey.牛津美国文学指南[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解读詹姆斯·瑟伯和《花园里的独角兽》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0114132a55836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