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12月31日发(作者:html恐怖游戏网页版下载)
《软件工程》(第五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一、判断题
1、(×)软件的维护与硬件维护本质上是相同的。
2、(√)软件在运行和使用中也存在退化问题。
3、(×)软件危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程序设计人员使用了不适
当的程序设计语言。
4、(√)软件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孕育、诞生、成长、成熟和
衰亡的生存过程。
5、(×)文字处理软件Word属于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6、(√)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最终系
统的部分重要特性。
7、(√)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个错误发现得越晚,为改正它所
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8、(×)快速原型模型对软件开发人员的水平要求不高。
9、(√)喷泉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10、(×)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在适应需求变化方面
不够灵活。
二、选择题
1、软件是一种(C)。
A、程序
B、数据
C、逻辑产品
D、物理产品
2、软件开发方法是(A)。
A、指导软件开发的一系列规则和约定
B、软件开发的步骤
C、软件开发的技术
D、软件开发的思想
3、软件生存周期中花费最多的阶段是(D)。
A、详细设计
B、软件编码(最少)
C、软件测试
D、软件维护
4、软件工程的三要素不包括(D)。
A、工具
B、过程
C、方法
D、环境
5、在软件生存周期中,能准确地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
的阶段是(D)。
A、总体设计
B、详细设计(怎么做)
C、可行性研究(能不能做)
D、需求分析
6、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A)模型。
A、线性顺序
B、顺序迭代
C、线性迭代
D、能及早见到产品的
7、瀑布模型突出的缺点是不适应(D)的变动。
A、算法
B、程序语言
C、平台
D、用户需求
8、在软件开发模型中,提出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是(A)。
A、瀑布模型
B、喷泉模型
C、快速原型模型
D、螺旋模型
9、瀑布模型不适合用于(A)的软件开发。
A、需求模糊不清
B、用户不能参与开发
C、用户对计算机不了解
D、开发人员对业务知识不熟悉
10、快速原型的主要优点不包括(D)。
A、能让用户参与开发、给出反馈
B、尽早把需求分析清楚,以降低风险
C、尽早地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D、对软件分析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
11、快速原型的主要问题在于(A)。
A、缺乏支持原型开发的工具
B、要严格控制原型构造的迭代
C、终端用户对原型不能理解
D、软件的测试和文档更新困难
12、螺旋模型是一种将瀑布模型和(A)结合起来的软件开发模
型。
A、增量模型
B、专家系统
C、喷泉模型
D、变换模型
13、在软件生产的程序系统时代由于软件规模扩大和和软件复杂
性提高等原因导致了(A)。
A、软件危机
B、软件工程
C、程序设计革命
D、结构化程序设计
14、集成化开发环境中的环境集成机制不包括(D)。
A、数据集成
B、控制集成
C、界面集成
D、服务集成
15、软件工程的出现是由于(A)。
A、软件危机的出现
B、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
C、软件社会化的需要
D、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三、简答题
1、软件通过你自己使用计算机的经历和对计算机的认识分辨软
件和程序的差别,指出区别的关键点。
答:软件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其中,程序
是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
能够正确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
用有关的图文资料。软件包括程序,程序只是软件的一部分。
2、简述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的方法。
答:软件危机的产生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与软件本身的抽象性
和复杂性有关;另一方面则与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使用的技术
和方法有关,这是主观原因。
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好的方法和工具),也要
有组织管理措施。(1)使用好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2)使
用好的软件开发工具,提高软件生产率。(3)有良好的组织、
严密的管理,各方面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3、简述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强调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工程化原则
的重要性。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实现软件的优质高产。软件工程的
目的是在经费的预算范围内,按期交付出用户满意的、质量合格
的软件产品。
4、软件生命周期概念对软件的开发有哪些指导作用。
答:软件生命周期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把整个软件生
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独立的任务
和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这有
利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的困难程度,从而使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
变得容易控制和管理。
5、分析瀑布模型和螺旋模型的异同,比较它们的适用场合。
答:瀑布模型是线性模型,是整体开发模型,文档驱动的模型,
每一阶段必须完成指定的文档,需求明确的中、小型软件开发,
不适宜需求模糊或多变的应用软件开发;螺旋模型是典型迭代模
型,是风险驱动模型,可用于面向对象开发,适宜风险较大的大
型软件开发。
第2章
一、选择题
1、系统流程图是一种传统工具,用于描绘(D)。
A、逻辑模型
B、程序结构
C、体系结构
D、物理系统
2、软件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C)。
A、证明软件开发项目可行
B、证明软件开发项目不可行
C、阐述软件开发项目值得或不值得做
D、为了确定软件开发项目要不要做
3、技术可行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A)。
A、从技术方面说明项目是否可行
B、从技术上定义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C、给出项目开发可行的技术路线
D、给出精简的项目需求设计报告
4、可行性研究的步骤首先是(A)。
A、确定项目目标,即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定义
B、研究项目要求
C、对项目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
D、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5、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不包括(D)。
A、技术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
C、法律可行性
D、政治可行性
6、系统流程图是描述(A)的工具。
A、物理系统
B、逻辑系统
C、体系系统
D、程序系统
7、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A)需求分析,设计过程。
A、简化、压缩的
B、详细的
C、彻底的
D、深入的
8、系统流程图的符号不包括(D)。
ABCD
二、简答题
1、软件开发的早期,为什么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目标的可行性
研究有几个方面?
答:许多软件开发问题都不能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或资源限制下
得到解决。如果开发人员没有尽早停止没有可行解决方案的开发
项目,就会造成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浪费。为了降低软件
开发失败的可能性,需要进行软件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要从
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运行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四方面进行。
2、简述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答:(1)审核系统的规模和目标;(2)分析研究现行系统;(3)
设计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获得并比较可行的方案;(5)
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某航空公司为了方便旅客,拟开发一个机票预订系统。将旅
客的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旅行时间、旅行
目的地等)输入该系统后,系统自动为旅客安排航班。打印出取
票通知和票务账单。旅客可在航班的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票务账
单交款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后即打印出机票给旅客。要求:
(1)提出问题定义;
(2)分析此系统的可行性;
(3)画出系统流程图。
答:(1)问题定义:航运公司机票预订系统问题定义
------------------------------
-----------------------------
--------
系统目标和范围说明书
1.项目名称:X航运公司机票预订系统。
2.背景:目前,由旅客人工到航运公司排队购票,费时、费力、
管理工作量大、手续繁琐效率低,制约了公司业务的发展。
3.项目目标:建立一个网络化的机票预订系统。
4.项目范围:软件开发费用不超过X万元。
5.初步设想:建议在系统中完成安排航班、打印取票通知、打
印票务账单、打印机票等主要功能。
6.可行性研究:建议进行大约X周的可行性研究,研究费用不
超过X元。
------------------------------
-----------------------------
--------(2)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够实现此系统,在现有资源(包
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已有的工作基础)
条件下,技术风险不大,项目可以实现。
经济可行性:此系统能够方便旅客订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法律可行性:此项目开发要符合航运系统相关要求。
操作可行性:现有制度、人员素质、操作方式可行。
(3)系统流程图
第3章
一、判断题
1、(√)软件需求分析阶段要确定软件系统要“做什么”。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可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需求分析员可以参加最后的需求评审工作。
4、(×)画数据流图时可以加少量的控制流,使加工之间有时
序的关系。
5、(√)结构化分析模型的核心是数据词典。
6、(×)在数据流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控制流。数
据流
7、(×)在软件生产过程中,需求信息的来源是项目经理。用
户
8、(√)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的功能。做什么
二、选择题
1、需求分析最终结果是产生(B)。
A、项目开发计划
B、需求规格说明书
C、设计说明书
D、可行性分析报告
2、数据流图(DFD)是(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的逻辑模型的
一种图形工具。
A、SA
B、SD
C、SP
D、SC
3、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不包括(C)。
A、软件验收的依据
B、用户与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
C、软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D、软件设计的依据
4、数据词典是用来定义(D)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
A、流程图
B、功能结构图
C、结构图
D、数据流图
5、结构化分析方法(SA)是一种面向(B)的分析方法。
A、数据结构
B、数据流
C、结构化数据系统
D、对象
6、在数据词典中,以下哪一项表示允许重复0至任意次(A)。
A、{}
B、0{}
C、0{}n
D、{}n
7、以下数据流图符号中哪一个表示加工(B)。
AB、C、D、
8、软件开发的需求活动,其主要任务是(D)。
A、给出软件解决方案
B、给出系统模块结构
C、定义模块算法
D、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
9、结构化分析的核心是(A)。
A、自顶向下的分解
B、用DFD建模
C、用DD描述数据需求
D、自底向上的抽象
10、需求分析的任务是(A)。
A、正确说明让软件“做什么”
B、用DFD建模
C、用DD建立数学模型
D、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
11、对于分层的DFD,父图与子图的平衡是指(B)。
A、父图与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相同
B、子图必须继承父图的输入与输出流
C、父图与子图相应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名字保持一致
D、子图可以自己的输入输出数据流
12、DFD的每个加工都必须有(A)。
A、一个输入和输出数据流
B、一个输入数据流
C、一个输出数据流
D、一个输入或输出数据流
13、需求分析是分析员经了解用户的要求,认真细致地调研、分
析,最终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并写出(B)的过程。
A、模块说明书
B、软件规格说明书
C、项目开发计划
D、合同文档
14、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以数据流图、(D)和加工说明等描述工
具,即用直观的图和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软件系统模型。
A、DFD图
B、PAD图
C、IPO图
D、DD
15、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需求获取、
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B)。
A、阶段性报告
B、需求评估
C、总结
D、都不正确
16、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由一
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面图符名称标识的图符不属于数据流图合
法图符的是(A)。
A、控制流
B、加工
C、数据存储
D、源点和终点
17、DFD用于描述系统的(D)。
A、数据结构
B、控制流程
C、基本加工
D、软件功能
18、数据词典不包括的条目是(C)。
A、数据项
B、数据流
C、数据类型
D、数据加工
19、软件需求分析一般应确定的是用户对软件的(D)。
A、功能需求
B、非功能需求
C、性能需求
D、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20、在数据流图中,有名字和方向的成分是(B)。
A、信息流
B、数据流
C、控制流
D、信号流
三、简答题
1、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怎样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
答: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地理解旧系统、定义新系统的
目标,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即
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新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
具体的要求。
具体任务是:明确问题定义、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编写软件需
求规格说明书。
“做什么”,即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
制和软件与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
求。
“怎么做”,即着手软件需求的实现: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
定目标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
2、怎样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答:建立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的一般过程:
(1)由当前物理系统导出当前系统物理模型;
(2)由当前系统物理模型,导出当前系统逻辑模型;
(3)参考当前系统逻辑模型,设想出新系统逻辑模型。
3、数据流图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成分?
答:数据流图是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从数据传
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过
程。它表示了系统内部信息的流向以及系统的逻辑处理功能。
数据流图的主要成分有四种: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数据流
的源点和终点。
4、数据词典的作用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数据词典是数据的集合,它对数据流图中的各个元素作完整
的定义和说明,是数据流图的补充工具。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共
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两者缺一不可。
其内容包括:数据流、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加工逻辑、
外部实体6类元素。
四、应用题
1、用SA方法对“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画出DFD图,
并建立相应的数据词典。
解:“学生管理系统”的顶层图和0层图。
顶层图:
成绩库
部分数据词典:
学生档案={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
成绩库=学号+课程号+分数
课程库=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
考试成绩=学号+课程号+分数
学号=”00001”(99999)
姓名=2{汉字}4
专业=”01”...”99”注:专业代号2位数字
班级=”01”...”99”注:班级代号2位数字
学分=0..99
2、某录取统分子系统有如下功能:
(1)计算标准分:根据考生原始分计算出标准分,并将其存入
考生分数文件。
(2)计算录取线分:根据标准分、招生计划文件中的招生人数,
计算录取线分数,并存入录取线文件。试根据要求画出该子系统
的数据流程图。
解:数据流图如下:
考生分数招生计划文件
录取线文件
3、某考务中心准备开发一个考务管理系统,其需求如下:
(1)考生填写考试报名表,经检查合格后在系统中登记注册,
并发给学生准考证。
(2)学生按照准考证要求进入考场考试。考试完后将试卷交给
阅卷站。
(3)阅卷站阅卷后把成绩表(包括每个考试科目、每个考生的
分项分数)交给本系统并输入计算机。
(4)考试中心负责管理成绩评定标准,并将其交给阅卷站。
(5)系统把考试成绩通知考生,把考试成绩的统计结果交给考
试中心。
(6)系统向考生提供按准考证号、考生姓名的考生成绩查询,
将按科目的历年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和评分标准提供给考试中心。
(7)考生对考试成绩质疑时,系统根据准考证号、姓名可以查
询考生某科目的各分项成绩,必要时可查阅阅卷站的试卷。
(8)系统保存并可查询历年每门科目的评分标准。
(9)根据考试成绩统计系统可以向考试中心提供试题难度分析。
请画出系统的数据流程图(顶层图和0层图)。
解:顶层图:
顶层图
0层图:
0层图
4、某单位人事部门拟对职工工作进行调整,细则如下:
年龄满40岁以上人员,初中或高中文化,若是男性当修理工,
若是女性当清洁工;大专文化当技术员。
年龄25岁至40岁,初中或高中文化,若是男性钳工,若是女性
当车工;大专文化当技术员。
年龄不满25岁,初中文化脱产学习,高中文化当电工;大专文
化当技术员。
请根据以上叙述运用三种加工逻辑说明写出它们的逻辑组合的
关系。
解:判定表如下:
设:性别:男:M女:F
学历:初中:A高中B大专:C
最简化:
判定树:
结构化语言:
IF年龄>40THENSWITCH(学历){CASE:“初中”
IF性别为“男”THEN
做修理工
ELSE做清洁工CASE:“高中”
IF性别为“男”THEN做修理工
ELSE做清洁工CASE:“大专”做技术员
ELSEIF年龄>=25且年龄<40THENSWITCH(学历)
>40
25-40
年龄学历性别
男------修理工
女-----清洁工
初中高中男---修理工女–--清洁工
25-40男------钳工
女-----车工
初中高中大专------------------------技术员男---钳工
女–--车工大专------------------------技术员初中
-----------------脱产学习高中-------------------电工
大专------------------技术员
{CASE:“初中”
IF性别为“男”THEN做钳工ELSE做车工CASE:“高中”
IF性别为“男”THEN做钳工ELSE做车工CASE:“大专”做
技术员}ELSE
SWITCH(学历)
{CASE:“初中”脱产学习CASE:“高中”做电工
CASE:“大专”做技术员}
5、下面是一项货运收费政策:
“航空运费”,重量小于或等于20kg的货物,每千克6元,若
重量大于20kg,超重部分每千克6.5元,航空运费的最低起价
是12元。这项标准适用于国内航线,如果是国际航线,运费加
倍。请用判定树、判定表表达。
注:设重量为W(单位为Kg)
重量<=2Kg,重量>2Kg且重量<=20Kg,重量>20Kg,分别用L、
M、H表示
判定树:
重量<=2Kg——12元
重量>2Kg且<=20Kg——6W元
重量>20Kg——6.5(W-20)+120
重量<=2Kg——24元
重量>2Kg且<=20Kg——12W元
重量>20Kg——13(W-20)+240
6、下面是中国邮政电子汇兑系统中汇兑资费计算加工中资费计
算的方法:
无论是本埠(县)还是外埠资费计算方法相同。每汇款1元(以
元为单位计算)收费0.01元,每笔汇款最低汇费为2元,最高
汇费为50元。请用判定树、判定表表达。
解:设汇款金额为W元。判定树如下:
汇额本埠/外埠汇费
国内国际
<=200-----------------------2元
>200且<=5000元-----------W*0.01元
>5000---------------------50元
可简化为:
第4章
一、判断题
1、(√)如果在需求分析阶段采用了结构化分析方法,则软件
设计阶段就应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
2、(√)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3、(×)一个模块的作用范围应该大于该模块的控制范围。
4、(√)模块间的耦合性越强,则模块的独立性越弱。
5、(×)在设计模块时,应使一个模块尽量包括多个功能。
6、(√)软件结构图可以利用数据流图映射出来。
7、(×)结构化设计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8、(√)在结构化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认DFD。
二、选择题
1、软件结构图的形态特征能反映程序重用率的是(C)。
A、深度
B、宽度
C、扇入
D、扇出
2、概要设计的目的是确定整个系统的(B)。
A、规模
B、功能及模块结构
C、费用
D、测试方案
3、耦合是对软件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各种耦合从强
到弱的排列为(C)。
A、内容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公共环境耦合
B、内容耦合,控制耦合,公共环境耦合,数据耦合
C、内容耦合,公共环境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
D、控制耦合,内容耦合,数据耦合,公共环境耦合
4、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时,这种模块之间
的耦合为(D)。
A、数据耦合
B、公共耦合
C、标记耦合
D、内容耦合
5、数据耦合和控制耦合相比,则(B)成立。
A、数据耦合的耦合性强
B、控制耦合的耦合性强
C、两者的耦合性相当
D、两者的耦合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6、衡量模块独立性的标准是(D)。
A、耦合的类型
B、内聚的类型
C、模块信息的隐藏性
D、耦合性和内聚性
7、如果某种内聚要求一个模块中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段时间
内执行,则这种内聚为(A)。
A、时间内聚
B、逻辑内聚
C、通信内聚
D、信息内聚
8、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内部最好是(C)。
A、逻辑内聚
B、时间内聚
C、功能内聚
D、通信内聚
9、在结构化设计方法中,下面哪种内聚的内聚性最弱(C)。
A、逻辑内聚
B、时间内聚
C、偶然内聚
D、过程内聚
10、软件设计是把(A)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
A、软件需要
B、系统分析
C、数据库
D、软件代码
11、概要设计的主要成果是(C)。
A、用户的界面需求
B、用户的分析方案
C、概要设计说明书
D、系统总体方案
12、数据结构设计也是概要设计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进行数据的
(A)设计。
A、逻辑
B、存取
C、用户视图
D、索引
13、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衔接的图形工具是(B)。
A、DFD图
B、SC图
C、程序流程图PFD
D、PAD图
14、在软件开发中,下面任务不属于设计阶段的是(D)。
A、数据结构设计
B、给出系统模块结构
C、定义模块算法
D、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
15、下面不属于软件设计原则的是(C)。
A、抽象
B、模块化
C、自底向下
D、信息隐藏
三、简答题
1、软件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软件设计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
与局部化、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验证性。
2、什么是软件的概要设计?概要设计阶段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
答: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体系结构、
确定系统级接口、全局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模式。
3、启发设计规则有哪些?
答:(1)模块功能的完善化;(2)消除重复功能,改善软件结
构;(3)模块规模应该适中;(4)模块的深度、宽度、扇出和
扇入都应适当;(5)模块的作用范围应该在控制范围之内;(6)
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7)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
块;(8)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四、应用题
根据以下的C语言程序段判断模块A和B之间属于哪一种耦合,
模块B是哪一种内聚。
1、
模块A“开发票”:
……
water_fee=calc_waterfee(12.5,3.0);
模块B“计算水费”:
floatcalc_waterfee(floatmount,floatprice);
{
floatfee;
……
feturnfee;
}
答:模块A和B是数据耦合,模块B是功能内聚。
2、
模块A:
……
flag=1;
max=max_avg(flag);
……
模块B:
intmax_avg(intflag)
{
……
if(flag==1)
……
elseif(flag==0)
……
}
答:模块A和B是控制耦合,模块B是逻辑内聚。
第5章
一、判断题
1、(√)详细设计也称模块设计。
2、(×)在数据代码设计时,应尽量让一条代码代表多个信息。
3、(×)在数据代码设计时,应可能设计字母和数字混合代码。
4、(×)在输出界面设计时,要尽可能使用代码或缩写,以求
简洁。
5、(×)详细设计评审应尽可能和概要设计评审一同进行。
二、选择题
1、软件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A)。
A、算法和使用的数据结构
B、外部接口
C、功能
D、程序
2、借助于软件工具,可将(C)容易地转换为高级语言源程序。
A、程序流程图
B、N-S图
C、PAD图
D、判定表
3、不属于详细设计工具的是(A)。
A、DFD图
B、PAD图
C、PDl
D、N-S图
4、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C)。
A、过程、子过程和子程序
B、递归、堆栈和队列
C、顺序、选择和重复
D、调用、返回和转移
5、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A)。
A、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
的控制逻辑
B、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
C、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D、不使用goto语句
三、简答题
1、软件的详细设计阶段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算法设计;(2)数据结构设计;(3)模块接口细节
设计;(4)测试用例设计;(5)数据库物理设计;(6)数据
代码设计;(7)其他设计;(8)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并进行评
审。
2、数据输入界面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在设计数据输入界面时应做到:尽量简化用户的工作、减少
输入的出错率;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尽可能减少输入量并实现
自动输入;对共同的输入设置默认值;使用代码或缩写;自动填
入已输入过的内容;列表式输入;数据分组输入。
3、代码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代码设计的原则是标准化、唯一性、可扩充性、简单性、规
范性和适应性。
四、应用题
1、请分别使用程序流程图、PAD图和N-S图描述下列程序的算
法。
答:(1)求整数1-n的累加和SUM,其中n的值由键盘输入。
程序流程图如下
N-S图如下
Sum=0,i=1
输入数n
DO─WHILEn>=i
Sum=Sum+i
i++
输出数Sum
(2)求整型数组K[50]中的最大值和次大值。
答:N-S图如下:
(3)求s=1-1/2!+1/3!-1/4!+….+1/n!,其中n的值由键
盘输入。答:PAD图如下:
2
if(x
if(y
s=z
goto70
30if(x
s=z
goto70
50s=y
goto70
60s=x
70……
答:
3
(
(2)
(3)
(5)只使用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构造分支结构。请画出PAD
图。答:对于分支结构
if(f)
a;
else
b;
只使用顺序和循环结构的PAD图如下:
第6章
一、选择题
1、UML的主要特点不正确的是(C)。
A、面对对象,表达能力强
B、可视化建模
C、面对过程,表达能力强
D、统一标准
2、静态建模图不包括(B)。
A、用例图
B、协作图
C、类图
D、对象图
3、用例图的模型元素不包括(D)。
A、用例
B、系统
C、行为者
D、软件开发者
4、类图的要素不包括(D)。
A、类名称
B、操作
C、属性
D、对象
5、时序图中的要素不包括(A)。
A、执行者
B、对象
C、对象生命线
D、消息
6、对象模型的描述工具是(C)。
A、状态图
B、数据流图
C、对象图
D、结构图
7、协作图的要素不包括(A)。
A、用例
B、对象
C、链
D、消息
8、类图反映了系统中对象之间的抽象关系,不包括(D)。
A、关联
B、聚合
C、泛化
D、内聚
9、下面(D)不是状态图的图符。
A、圆角的矩形
B、实心圆点
C、实心圆环
D、椭圆
10、描述类中某个对象的行为,反映了状态与事件关系的是(A)。
A、状态图
B、数据流图
C、对象图
D、结构图
11、动态模型的描述工具(C)。
A、对象图
B、设计图
C、状态图
D、结构图
12、表示对象的相互行为的模型是(A)模型。
A、对象
B、动态
C、结构
D、静态
13、有关类和对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对象
B、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例
C、类是某一类对象的抽象
D、类和对象的关系是一种数据类型和变量的关系
14、用例图中用例之间的关系通常有关联关系、依赖关系和(C)
关系。
A、协作
B、聚合
C、泛化
D、内聚
15、动态模型图包括: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和(C)图。
A、对象图
B、设计图
C、活动图
D、结构图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用例图的三个要素。
答:用例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元素:
①用例(UseCase):用例是系统的使用过程或要执行的动作序
列,用来描述某个参与者使用系统所完成的功能。在图中用椭圆
来表示,用例名称可写在椭圆中或椭圆下面。
②参与者(Actor)。或称角色或执行者,它是系统外部的一个
实体(可以是任何的事物或人所扮演的角色等)。在图中用一个
小人图形表示。
③关联。表示角色与用例之间的驱动和反馈关系,也可以表示用
例间的包含与扩展关系。在图中用线段或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2.分别写出UML对象图中对象的三种表示方式。
答:在UML中,对象图和类图一样采用矩形图示,不过对象名称
下方有下划线(类名称下方没有下划线),通常对象名采用:对
象名:类名、:类名或对象名三种格式表示,中间形式是尚未给
对象命名,最后一种形式是省略了类名。
3.举例说明类图和对象图之间的关系。
答:对象图展示了一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象图是类图的
实例,对象之间的连接是类之间关联的实例。类图和对象图的不
同点在于对象图显示类的多个对象实例,而不是实际的类。
4.活动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状态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状态图和活动图都属于行为图,主要用于分析、设计阶段描
述对象的行为。状态图适于描述单个对象状态的变化情况,活动
图适于描述一个工作过程、多个对象之间的合作。
状态图描述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以及由于各种事件的
发生而引起的状态间的转移。
活动图(ActivityDiagram)是状态图的变种。状态图适于描述单
个对象状态的变化情况,而活动图的目的是描述动作(执行的工
作和活动),以及对象状态改变的结果,适于描述一个工作过程、
多个对象之间的合作。与状态图不同的是,活动图中动作状态的
迁移不是靠事件触发,当动作状态中的活动完成时就触发迁移,
活动图中的一个活动结束后将立即进行下一个活动。
三、应用题
1、某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教师使用该系统完成某
班级学生某门课程成绩的录入、修改、计算和打印,学生使用该
系统查询所学课程的成绩,系统管理员使用该系统进行学生信
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和班级信息的管理。
请对该系统分析,找出系统中的参与者、用例,确定它们之间的
关系,并对每个用例进行详细描述。
略。
2、某教务管理系统中,教师的主要信息包括:工号、姓名、性
别、职称、系部;学生的主要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班
级;课程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请
列出本系统中所涉及的主要的类,给出类的主要属性及类间关
系,画出该系统的类图。
略。
3、请画出某教务管理系统中某一学期中课程对象的状态图。
略。
4、请画出某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生选课的活动图。
略。
第7章
一、选择题
1、汽车有一个发动机,汽车和发动机之间的关系是(B)关系。
A、一般具体
B、整体部分
C、分类关系
D、isa
2、火车是一种陆上交通工具,火车和陆上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
是(D)关系。
A、组装
B、整体部分
C、hasa
D、一般具体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最主要特点是(C)。
A、模块
B、抽象性
C、继承性
D、共享性
4、软件部件的内部实现与外部可访问性分离,这是指软件的(A)。
A、封装性
B、抽象性
C、继承性
D、共享性
5、面向对象分析阶段建立的三个模型中,核心模型是(C)模型。
A、功能
B、动态
C、对象
D、分析
6、对象模型的描述工具是(C)。
A、状态图
B、数据流图
C、对象图
D、结构图
7、动态模型的描述工具是(A)。
A、状态图
B、结构图
C、对象图
D、流程图
8、在只有单重继承的类层次结构中,类层次结构是(A)层次结
构。
A、树型
B、网状型
C、星型
D、环型
9、(C)模型表示了对象的互相行为。
A、功能
B、动态
C、对象
D、分析
10、在确定类时,所有(A)是候选的类。
A、名词
B、形容词
C、动词
D、代词
11、面向对象分析的原则不包括(C)。
A、抽象
B、封装
C、依赖
D、继承
12、常用动词和动词词组来表示(C)。
A、对象
B、类
C、关联
D、属性
13、在确定属性时,所有(B)是候选的属性。
A、名词
B、修饰性名词词组
C、动词
D、词组
14、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信息隐藏是通过对象的(A)来实现的。
A、封装性
B、分类性
C、继承性
D、共享性
15、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不包括(D)。
A、模块化
B、抽象
C、信息隐藏
D、强耦合
二、简答题
1、面向对象分析通常要建立哪三种模型?它们分别描述系统的
哪些方面?
答:面向对象分析通常要建立三种模型,分别是对象模型、动态
模型和功能模型。其中:对象模型描述系统的数据结构,它是用
来描述系统包含的对象及对象之间关系的模型;
动态模型描述系统的控制结构,它是用来确定各个对象之间交互
及整体的控制结构的模型;
功能模型描述系统的功能,它是用来描述系统要实现的功能的模
型。
2、对象模型有哪五种层次?
答:复杂问题(大型系统)的对象模型由5个层次组成,即主题层、
类-&-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
(1)类-&-对象层:定义类和属性。在这个层次将分析与待开发
软件对应的各个现实世界的实体,并从中抽象出类和对象。
(2)结构层:定义对象和类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如一般-特殊
结构(即继承结构)、整体-部分结构(即组合结构)。
(3)属性层:定义属性。为类和对象层中抽取出来的各个类和
对象设计静态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4)服务层:定义对象和类的动态属性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通
信。
(5)主题层:主题是指导读者理解大型、复杂模型的一种机制。
定义若干个主题,把有关的对象分别划归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
构成一个子系统。
3、建立对象模型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建立对象模型的基本过程如下:
确定对象和类→确定结构→确定主题→确定服务和消息
三、应用题
1、写出图书管理系统中“办理还书”用例的用例描述。
略。
2、分析图书管理系统中“查询个人借阅”用例相关的实体类、
控制类和边界类,绘制出该用例的相关类图,并设计该模块的用
户界面。
略。
第8章
一、判断题
1、(√)使用括号改善表达式的清晰性。
2、(×)对递归定义的数据结构不要使用递归定义的过程。
3、(×)尽可能对程序代码进行优化。可读性第一,清晰性第
二
4、(√)不要修改不好的程序,要重新编写。
5、(√)不要进行浮点数的相等比较。
6、(×)应尽可能多地使用临时变量。
7、(√)利用数据类型对数据值进行防范。
8、(×)用计数方法(少量)而不是用文件结束符(大量)判
别批量数据输入的结束。
9、(×)程序中的注释是可有可无的。40%~60%
10、(√)使用有意义的标识符。
11、(×)应尽量把程序编写的短一些。
12、(×)应尽量使用goto语句。
二、选择题
1、在编码中首先要考虑的是(B)。
A、程序的执行效率
B、程序的可读性
C、程序的一致性
D、程序的安全性
2、(D)。不属于序言性注释内容的是
A、模块设计者
B、修改日期
C、程序的整体说明
D、语句功能
3、序言性注释应置于文件或模块的(A)位置。
A、起始
B、结束
C、中间
D、起始和中间
4、如果编写系统软件,可选用的语言是(C)。
A、FoxPro
B、COBOL
C、C
D、FORTRAN
5、选择程序设计语言不应该考虑的是(B)。
A、应用领域
B、语言的功能
C、用户的要求
D、用户的使用水平
6、与编程风格有关的因素不包括(D)。
A、源程序文档化
B、语句构造
C、输入输出
D、程序的编译效率
7、最早用于科学计算的程序设计语言是(C)。
A、PROLOG
B、Smalltalk
C、FORTRAN
D、COBOL
8、功能性注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B)。
A、程序段的功能
B、模块的功能
C、数据的状态
D、语句的功能
9、对建立良好的编程风格,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A、程序应简单、清晰、可读性好
B、符号名的命名只要符合语法即可
C、充分考虑程序的执行效率
D、程序的注释可有可无
10、源程序中应包含一些内部文档,以帮助阅读和理解程序,源
程序的内部文档通常包括合适的标识符、注释和(A)。
A、程序的布局组织
B、尽量不使用或少用goto语句
C、检查输入数据的有效性
D、设计良好的输出报表
11、编制一个好的程序应强调良好的编程风格,例如,选择标识
符的名字时应考虑(C)。
A、名字长度越短越好,以减少源程序的输入量
B、多个变量共用一个名字,以减少变量名的数目
C、选择含义明确的名字,以正确提示所代表的实体
D、尽量用关键字作名字,以使名字标准化
12、以下关于编程风格的叙述中,不应提倡的是(B)。
A、使用括号以改善表达式的清晰性
B、用计数方法而不是用文件结束符判断输入的结束
C、一般情况下,不要直接进行浮点数的相等比较
D、使用有清晰含义的标识符
13、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提出之前,在程序设计中曾强调程序
的效率,现在人们更重视程序的(D)性。
A、技巧性
B、保密性
C、一致性
D、可理解性
14、为了提高易读性,源程序内部应加功能性注释,用于说明(B)。
A、模块总的功能
B、程序段或语句的功能
C、模块参数的用途
D、数据的用途
15、适合在互联网上编写程序可供不同平台上运行的面向对象的
程序设计语言是(B)。
A、ALGOL
B、Java
C、Smalltalk
D、Lisp
16、使用(C)语言开发的软件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A、COBOL
B、BASIC
C、C
D、C++
17、用低级语言开发的程序,具有(C)特点。
A、运行效率低,开发效率低
B、运行效率低,开发效率高
C、运行效率高,开发效率低
D、运行效率高,开发效率高
三、简答题
1、程序设计语言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答:第一代语言(机器语言)、第二代语言(汇编语言)、第三
代语言(高级语言)。高级语言种类繁多,又可分为传统的基础
语言、结构化语言和专用语言三类。
2、良好的编码风格包括哪几方面?
答:1)源程序文档化2)数据说明3)语句构造4)输入与输出
5)效率。
3、在软件开发时,应根据哪些因素选择程序设计语言?
答:(1)项目的应用领域。(2)用户的要求。(3)软件开发
工具。(4)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复杂性。(5)软件开发人员的知
识。(6)系统的可移植性要求。
四、应用题
1.指出下面的程序段在风格上的问题并改正。
答:一方面尽量不使用“非”条件;另一方面语句格式不规范。
改为:
if(x<=0)
{
x=-x;
}
2.请将语句printf((i+1)%10==0)?”%5dn”:”%5d”,
*(a+i));改写为更为清晰的格式。答:
if((i+1)%10==0)
{
printf(”%5dn”,*(a+i));
}
else
{
printf(”%5d”,*(a+i));
}
3.王永涛同学于2008年4月22日编写了下面的C程序,其名
称为sumint.c。请阅读该程序,并根据程序设计风格的一般要
求改写下面的程序。
答:按编码风格优化后的代码为:
/*****************************************************
*********
程序名称:sumint.c
设计者:王永涛
日期:2008年4月22日
程序功能:由键盘输入若干个整数,计算它们之和,并打印整数
个数及其和
******************************************************
*********/
#include
voidmain()
{
intcount,j=1,sum=0,x;
printf(“请输入整数个数n”);
scanf("%d",&count);
while(j<=count)//求count个整数之和
{
printf(“请输入第%d个整数:n”,j);
scanf("%d",&x);
sum=sum+x;//累加整数
j++;//整数个数计数
}
printf("%d个整数的和为%dn",j,sum);}
}
4、请对以下代码的布局进行改进,使其符合良好的编码风格。
答:
for(i=0;i
{
t=i;
for(j=i+1;j
{
{
t=j;
if(t!=i)
{
temp=a[t];
a[t]=a[i];
a[i]=temp;
}
}
}
5、求整数1~n的累加和sum,其中n的值由键盘输入。使用您
熟悉的语言编写程序,注意编码风格。
答:
/*****************************
程序名:sumints.c
程序功能:求整数1~n的累加和sum,其中n的值由键盘输入
*****************************/
voidmain()
{
inti,n,sum=0;
printf(“请输入整数个数nn”);
for(i=1;i<=n;i+++)
{
scanf(“%d”);/*输入整数,使用空格、回车或TAB键分隔*/
sum=sum+i;/*计算累加*/
}
printf(“1~%d的累加和sum=%dn”,n,sum);
}
第9章
一、判断题
1、(×)测试是为了验证该软件以正确地实现了用户的需求。
2、(√)发现错误多的程序模块,残留在模块中的错误也多。
3、(×)白盒测试法是根据程序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4、(×)黑盒法是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5、(√)确定测试计划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制定的。
6、(√)集成测试计划是在概要设计阶段制定的。
7、(√)单元测试是在编码阶段完成的。
8、(√)集成测试工作最好由不属于该软件开发组的软件设计
人员承担。
9、(√)为了提高软件的测试效率,测试工作需要有测试工具
的支持。
10、(×)在做程序的单元测试时,桩模块比驱动模块容易编写。
二、选择题
1、测试用例是专门为了发现软件错误而设计的一组或多组数据,
它由(C)组成。
A、测试输入数据
B、预期的测试输出数据
C、测试输入与预期的输出数据
D、按照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数据
2、测试和调试最大的不同在于(A)。
A、操作者的心理状态不同
B、它们的行为取向不同
C、使用的工具不同
D、运用的方法不同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B)。
A、发现错误
B、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
C、没有发现错误
D、证明发现不了错误4、白盒法和黑盒法最大的不同在于(A)。
A、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不同
B、测试的任务不同
C、应用的测试阶段不同
D、基于的知识集不同5、单元测试阶段主要涉及(D)的文档。
A、需求设计
B、编码和详细设计
C、详细设计
D、概要设计
6、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A)。A、确
认测试B、集成测试C、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
7、软件调试的目的是(B)。
A、发现错误
B、改正错误
C、改善软件的性能
D、挖掘软件的潜能8、进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A)。
A、尽可能多地找出软件中的错误
B、缩短软件的开发时间
C、减少软件的维护成本
D、证明程序没有缺陷9、选择一个适当的测试用例,用于测试
下面的程序,能达到判定覆盖的是(C)。A、B、
D、
10、在进行单元测试时,常用的方法是(A
)。A、采用白盒测试,辅之以黑盒测试B、采用黑盒测试,
辅之以白盒测试C、只使用白盒测试D、只使用黑盒测试
11、白盒测试方法一般适合于(A)测试。
A、单元
B、系统
C、集成
D、确认
12、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D)。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13、不属于白盒测试的技术是(D)。
A、语句覆盖
B、判定覆盖
C、条件覆盖
D、边界值分析
14、下列逻辑覆盖标准中,差错能力最强的是(D)。
A、语句覆盖
B、判定覆盖
C、条件覆盖
D、条件组合覆盖
15、在黑盒法中,着重检查输入条件组合的测试方法是(D)。
A、等价类划分法
B、边界值分析法
C、错误推测法
D、因果图法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要以什么目标和原则?
答: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产品中存在的软件缺陷,进
而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阶段,是软件产品正式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
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
的结果也是分析软件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在软件测试中,应注意以下指导原则:
(1)所有测试都应追溯到需求
(2)坚持“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3)测试用例应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
(4)程序员应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
(5)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当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
输入条件。
(6)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7)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8)应当对每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
(9)在测试程序时,不仅要检验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还要
检验程序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
(10)应长期保留所有测试用例。保留测试用例有助于以后修改
程序后的回归测试。
2、软件测试包括哪几个过程?测试过程中包括哪些数据源?
答:测试过程分为4个步骤,即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
和系统测试。
数据源有:
(1)软件配置:包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设计规格说明、
源代码等。
(2)测试配置: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驱动程序等。
(3)测试工具:测试工具为测试的实施提供某种服务,以减轻
测试过程中的手工劳动,提高测试效率。
3、黑盒测试法与白盒测试法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它们的使用场
合有何不同。
答:黑盒测试法与白盒测试法的根本区别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不同。前者是测试产品
的功能,后者是测试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
通过黑盒测试主要发现以下错误:
(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了的功能。
(2)界面是否有错,能否正确地接受输入数据,能否产生正确
的输出信息。
(3)是否有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
(4)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白盒测试法是一种程序级的微观上的测试,不适合于大单元、大
系统的测试,主要用于很小单元的测试,以及从事软件底层工作、
生产构件的测试人员使用。
4、试比较测试与调试的异同。
答: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调试的
目的是根据测试时发现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和具体位置,并
改正错误。测试与调试的不同如下表所示。
5
(1)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是进行面向对象集成测试的基础。面向对象
的单元测试以类或对象为单位。由于类包含一组不同的操作,并
且某些特殊的操作可能被多个类共享,因此,单元测试不能孤立
地测试某个操作,而是将操作作为类的一部分来测试。
(2)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
因为在面向对象的软件中没有层次的控制结构,并且构成类的成
分彼此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所以,传统意义上的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集成策略将不再适用。
(3)面向对象的确认测试
在确认测试层次,不需要再考虑类的实现和交互的具体细节,只
要验证交互过程及功能,包括提供的用户界面,用户可见的操作,
软件的反应和输出的结果等情况,其中测试用例的选择主要是依
据动态模型和系统的脚本描述。
四、应用题
1、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程序设计足够的
测试用例。该程序要求分别打印出: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
根和有复数根三种信息。
2、早期DOS操作系统对文件名的命名要求如下:文件名由基本
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扩展名可以省略,两部分文件名以小数点
分隔。基本文件名至少为1位,
至多为8位长度,且首字符必须为非数字字符(如字母或部分特
殊符号,文件名中不能包括空格、+号、?号、*号、圆点符号。
大小写字母无区别);扩展名最多为3位长度。
请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对文件名命名要求的测试用例。
3、对于例9-2,仿照表9-5,请重新设计六种逻辑覆盖的测试用
例,并重新填写表格内容,要求测试数据要尽量少。
第10章
一、判断题
1、(√)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应该考虑软件可维护性问题。
2、(×)在完成软件测试工作后,可删除源程序中的注释,以
缩短程序的长度。
3、(√)尽可能在软件生产过程中保证各阶段文档的正确性。
4、(×)编码时要尽可能使用全局变量。
5、(×)应选择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尽可能高的算法。
6、(×)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硬件的特点。
7、(×)应使用软件维护工具或支撑环境。
8、(×)在概要设计时应加强模块间的联系。
9、(×)应尽可能使用低级语言编写程序。
10、(×)为加快维护作业的进程,应尽可能增加维护人员。
二、选择题
1、(A)。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测试的不彻底、不完全而造成的维
护是(A)。
A、改正性维护
B、完善性维护
C、适应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2、为适应软硬件环境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是(C)。
A、改正性维护
B、完善性维护
C、适应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3、为增加软件功能和性能而进行的软件维护过程是(B)。
A、改正性维护
B、完善性维护
C、适应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4、软件维护的困难主要原因是(D)。
A、人员少
B、费用低
C、开发方法的缺陷
D、维护难
5、维护阶段需由用户填写的维护文档是(C)。
A、软件需求说明
B、软件修改报告
C、软件问题报告
D、测试分析报告
6、软件的可维护性是指(A)。
A、软件能被修改的难易程度
B、软件可理解的难易程度
C、软件可移植性和可使用性
D、软件维护文档的完整性
7、软件维护工作中最主要部分是(A)。
A、完善性维护
B、改正性维护
C、适应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8、维护中,因误删除一个标识符而引起的错误是(C)副作用。
A、文档
B、数据
C、编码
D、设计
9、维护中,因修改全局变量或公用数据而引起的错误是(B)副
作用。
A、文档
B、数据
C、编码
D、设计
10、软件维护工作过程中,第一步是先确定(B)。
A、环境维护
B、维护类型
C、维护要求
D、维护者
11、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工作量所占比例最大的阶段是(D)阶
段。
A、需求分析
B、设计
C、测试
D、维护
12、软件工程对维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C),降低维护的
代价。
A、软件的生产率
B、软件的可靠性
C、软件的可维护性
D、维护的效率
13、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是指(C)。
A、开发时的错误
B、隐含的错误
C、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
D、运行时的误操作
14、一般来说,在软件维护过程中,大部分工作是由(C)引起
的。
A、适应新的软件环境
B、适应新的硬件环境
C、用户的需求改变
D、程序的可靠性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软件维护?软件维护通常有几种类型?
对软件进行维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长软件的生存期。软件维护
的原因除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的错误需要修改外,根本的原因是
变化,使用软件的机构的工作流程、组织机构、软件工作的软硬
件环境等都在变化,要求使用的软件也跟着变化,所以必须对软
件进行维护。
维护的类型有四种(1)改正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
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2.请说明软件维护组织中各种人员及
其职责。
答:维护组织机构内一般设修改负责人、维护管理员、系统监督
员、配置管理员、维护人员等。各自的职责是:
修改负责人是维护的行政领导,管理维护的人事工作。
维护管理员负责接受维护申请,他把申请转交给系统监督员(或
称系统管理员)去评价。并负责向上级报告维护工作。
系统监督员对维护任务做出评价。
配置管理员严格把关程序修改过程,控制修改的范围,对软件配
置进行审计。
维护人员负责分析程序的维护要求并进行程序的修改工作。
3.请说明软件维护的流程。
答:(1)确定维护的类型及维护要求(2)根据不同维护类型确
定维护的时机和策略(3)实施维护任务。(4)维护复审。
4.什么是软件的可维护性。
答:软件可维护性是指维护人员理解、改正和改进这个软件的难
易程度。
5.简述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答:1)可理解性2)可测试性3)可修改性4)可靠性5)可移
植性6)可使用性7)效率6.简述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
答: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2)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
和工具3)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4)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
语言5)改进程序文档。
7.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有哪些?
答:代码的副作用,数据的副作用,文档的副作用。
第11章
一、判断题
1、(×)CMM可用于评估软件开发机构的软件开发能力,软件
开发机构的CMM级别越低越好。
2、(√)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盲目增加人员可能会造成事半功
倍的效果。
3、(×)甘特图是项目成本估算的工具之一。
4、(√)IEEE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
5、(√)用户手册应从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阶段开始编写。
二、选择题
1、软件项目管理是(D)一切活动的管理。
A、需求分析
B、软件设计过程
C、,模块设计
D、软件生存周期
2、在软件工程项目中,不随参与人数增加而使生产率增加的主
要问题是(D)。
A、工作阶段的等待
B、产生原型的复杂性
C、参与人员所需的计算机数目
D、参与人员之间的通信困难
3、COCOCO估算模型是(B)模型。
A、模块性成本
B、结构性成本
C、动态单变量
D、动态多变量
4、自底向上估算方法的缺点是估算往往缺少系统级工作量,所
以估算(A)。
A、往往偏低
B、往往偏高
C、不太准确
D、较为准确
5、软件管理比其他工程管理更为(B)。
A、容易
B、困难
C、迅速
D、迟缓
6、CMM模型中属于可管理级的特征(D)。
A、工作无序,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常放弃当初的计划
B、建立了项目级的管理制度
C、建立了企业级的管理制度
D、软件过程中活动的生产率与质量是可度量的
7、由(B)组织制定的标准是国际标准。
A、GJB
B、IEEE
C、ANSI
D、ISO
8、GB/T8567-2006《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是(D)标准。
A、强制性国家
B、推荐性国家
C、强制性行业
D、推荐性行业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IEEE是指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B、GB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军用标准GJB
C、DOD-STD是指美国国防部标准
D、MIL-S是指美国军用标准
10、测试计划文档应从软件工程的(B)阶段开始编写。
A、可行性研究
B、需求分析
C、软件设计
D、编码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软件项目管理?
答:软件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软件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
的整个软件生存周期都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下,以预定的成本按
时、保质地完成软件并交付用户使用。
2、软件项目管理的职能包括哪些?
答:软件项目管理的职能包括:
(1)制定计划:规定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安排资源、人员和
进度等。
(2)建立组织:建立分工明确的为实施计划的责任制机构,以
保证任务的完成。
(3)配备人员:根据任务要求,任用各种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
理人员。
(4)协调或追踪与指导: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协调、指导、
鼓励和动员各种人员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5)控制或检验:对照计划和标准,监督和检验项目实施的情
况。
3、程序设计小组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答:(1)主程序员制小组。该小组的核心有3个人。主程序员、
辅助程序员和程序管理员。如果大多数开发人员比较缺乏经验,
而程序设计过程中又有许多事务性工作,则采取该种组织方法。
(2)民主制程序员小组。在民主制小组中,组内成员之间可以
平等地交换意见。适合于研制时间长、开发难度大的项目。
(3)层次式小组
这种组织中,组内人员分为3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直接领导
2~3名高级程序员,每位高级程序员管理若干名程序员。这种组
织比较适合于层次结构的课题。
4、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常用的成本估算策略有以下4种:
(1)参考已经完成的类似项目,估计待开发项目的工作量和成
本。
(2)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分别对每个子项目的工
作量和成本进行估算,再估算整个项目的工作量和成本。
(3)根据软件生存周期,分别估算出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工作量
和成本,然后再把这些工作量和成本汇总,估算出整个项目的工
作量和成本。
(4)根据实验或历史数据给出软件项目工作量或成本的经验估
算公式。
成本估算方法有自顶向下估算法、自底向上估算法和差别估算方
法。
5、软件质量的六个要素是什么?
答:软件质量的6个要素是:
(1)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2)可靠性:在规定的时间或条件下,软件所维持其性能水平
的程度。
(3)易使用性:对于一个软件,用户学习、操作、准备输入和
理解输出时所做努力的程度。(4)效率:在指定的条件下,用
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括时间)的有效程度
。
(5)可维护性:在一个可运行的软件中,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环境改变或软件错误发生时进行相应修改所做的努力的程度。
(6)可移植性:把程序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
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容易程度。
6、CMM的五个级别各有哪些特征?
答:CMM的5个级别及其特征如下:
(1)初始级:软件过程未加定义,工作无序,无步骤可循。
(2)可重复级:已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以重复以前类
似项目所取得的成功案
例。
(3)已定义级:用于管理和工程的两个方面的过程均已文档化、
标准化,并形成了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
(4)已管理级:制定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的度量标准,
收集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使用这些度量数
据,能够定量地理解和控制软件过程和产品。
(5)优化级:通过定量的反馈能够实现持续的过程改进,这些反
馈是从过程以及对新想法和新技术的测试中获得的。
7、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它有什么作用?
答: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ConfigureManagement,SCM)用
于整个软件工程过程,其任务是标识和确定系统中的配置项,在
系统整个生命期内控制这些配置项的发布和变更,记录并报告配
置的状态和变更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SCM活动的目标是为了:①标识变更;②控制变更;③确保变更
正确地实现;④向其他有关人员报告变更。
8、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意义有哪些?
答:软件工程标准化会给软件开发工作带来以下好处:
(1)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从而提高软件
产品的质量。
(2)提高软件的生产率,提高软件人员的技术水平。
(3)改善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通信效率、减少差错。
(4)有利于软件工程的管理。
(5)有利于降低软件成本、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运行与维
护成本。
9、软件文档的作用有哪些?
答:软件文档也是软件产品的一部分,没有文档的软件不能称其
为软件。
软件文档在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管理人员、软件维护人员、用户
以及计算机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开发人员通过软件文档交
流设计思想和设计软件;管理人员通过文档了解软件开发项目安
排、进度、资源使用和成果等;维护人员通过文档对项目进行维
护;用户通过文档掌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规范、齐全、有效的软件文档会使软件开发活动更科学、规范,
更有成效。缺乏必要的文档资料或者文档资料不合格,必然给软
件开发和维护带来许多严重的困难。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软件工程》(第五版)习题参考答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p/1735685004a1682749.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