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27日发(作者:float能表示的最大范围)

《如父如子》的影评观后感

抱错孩子是非常狗血俗套的剧情,国产伦理家庭剧常见,“多陪孩子玩的家长更受孩

子欢迎”也是说烂了的道理,但是枝裕和就是有方法拍出不同的角度和深意,冲突首先表

达在两个家庭巨大的经济落差以及良多仅凭经济条件做出同时抚养两个孩子的决定的冒

失,但导演还解释了“不同的人是如何成长为不同样子的”,良多缺乏母,和父亲关系冷

淡,所以会坚决独立自主和人定胜天,完全不能承受孩子不如自己努力的现实;五金店的

父亲显然从小家庭美满,虽然不富裕,但他愿意花时间去陪伴,给孩子创造出自己当年的

时光。

良多在电影的大局部时间里可以说都是恶人形象,自说自话,情商为零,对他人充满

偏见,对孩子缺乏耐心与陪伴,导演在这里并没有选择一个仓促的皆大欢喜结局,比方陪

琉晴玩闹一次就能重组幸福家庭,问题从来不是能轻易解决的,正如这样生硬的交接孩子

的举措带给孩子的抛弃感和心理创伤也不是“小孩子嘛,哭一哭就忘了”就真的能平复

的。良多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终于知道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而教会他这一

切的,是两个孩子。

庆多第一次交接到五金店去,那边的爸爸问他“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而片尾

父子和解、两家人一起进屋吃饭时,庆多问良多“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五金店爸

爸问了一个良多从来不会问庆多的看似不务正业的问题,但父亲本来就该陪孩子梦想超级

英雄,庆多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和五金店爸爸也相处不错。这个问题最后由庆多问出,因

为除了超级英雄的梦想,它本就是一个关乎父子的问题,五金店爸爸让庆多知道了是安康

快乐的家庭气氛,庆多那么让良多知道了做个好父亲。

改编自是枝裕和的原著小说。

在东京建筑公司工作的野野宫良多和妻子绿,带着孩子庆多一起。虽然工作有压力,

但野野宫算是富裕的一家人。

突然有一天,医院来电,告知野野宫,庆多是当初抱错的孩子,而报错的原因,竟然

是当时一个生活很失败的护士,嫉妒野野宫家庭美满,成心破坏导致的。而自己的孩子琉

晴现在在乡下杂货铺里生活,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野野宫一直认为庆多性格温吞,他认为庆多长大会越来越像杂货铺的老板那样,没有

远大抱负。而琉晴会越来越像自己,有野心,不甘心输给别人。他选择了换回亲生孩子。

在与琉晴的相处中,他开始明白,必须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陪伴,去相处,才能打

破这种隔膜。野野宫开始用心去陪伴和努力。

有一天,他翻开相机的时候,发现庆多为自己拍了很多张照片,父亲睡觉时候,工作

时候,吃饭时候,全是野野宫的照片。庆多对他的爱的表达,是如此含蓄。最终,经年累

月积淀下的父子深情,超越了血缘的羁绊。两家人选择和平相处,但不交换儿子。

是枝裕和的这个题材很有思考性。也通过这个电影,向观众展示了另外一种亲情状态

的存在。而陪伴,在潜移默化中,是比血缘和金钱更加重要的东西。这部片子难得一见的

温柔,虽然两个家庭中都在悲伤和纠结中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但是影片的节奏很温情。

《如父如子》是日本电影大师是枝裕和的作品,另有他撰写的同名小说,这里主要对

电影进行评论。

是枝裕和是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擅长以细

腻的手法拍摄平常生活中的味道和感悟。其电影屡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捧红了数位男女

演员,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在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可以算得上大师出品,必是精品

了。

《如父如子》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一位企业精英,有着温柔貌美的妻子,和

一个乖巧可爱的儿子庆多,一家三口过得幸福美满,让人羡慕。然而突然有一天医院打

来 ,说孩子不是他亲生的,当时出生的时候抱错了,医院给出的建议是,一般情况下双

方家庭都会互换的,故事由此展开。

抱错孩子这种老梗不只是在国外影视,即便是国内影视剧当中也经常会出现,但往往

剧情比拟狗血,看了让人无力吐槽。然而是枝裕和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把这样一个看

似狗血的故事拍的细腻感人又不显做作。

经过dna鉴定,男主在震惊和愤怒之后,终于不得不成认这个事实,一起生活了6

年的孩子,和自己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

而在承受了这个事实之后,男主似乎恍然大悟,趴在方向盘上感慨道:果然如此吗?

男主作为企业的精英,工作中霸道强势,一丝不苟,什么都要求做到最好。而他的儿

子却显得柔弱胆小,钢琴怎么练也谈不好。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没有继承自己的优

良基因吧?那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啊。

通过医院建议,双方家长会面,在三番五次的谈判当中,双方最终还是决定互换孩

子,不过为了不显突兀,先让两个孩子每周到对方家庭去“体验生活”。

在融入彼此家庭的过程当中,两个孩子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性格和喜好,比方爱吃

的,爱玩的,都不一样。在陌生的环境当中,两个孩子当然不太适应,双方父母尤其是男

主的妻子,实在不知如何和亲生儿子相处和沟通,似乎每一分钟都很为难和煎熬。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虽然又说改善,但两个孩子依旧想念原来的父母。一天晚上,

庆多忍不住,偷偷给原来的妈妈打了 ,而一旁男主的亲生儿子听见后,开始用画画和摔

玩具来报复亲生母亲。

母亲越来越难以忍受,几乎在崩溃的边缘,终于,母亲带着亲生儿子,坐电车去了孩

子原来的家庭。

之后男主也驱车赶来,想和原来的儿子庆多相见。然而庆多不愿意原谅男主,说爸爸

已经不是爸爸了。男主对庆多抱歉,说不应该随意地把庆多为他做的玫瑰花剪纸扔掉,不

应该强迫他练钢琴,还有之前做过的许多错事都抱歉。

最后结尾,男主和庆多在一段岔路口之后相会,男主拦住庆多,然后把他抱在怀里。

电影中这段处理的很好,一段岔路,别离交织,像父子两人的感情,像他们的人生。

电影最后,两个家庭仍旧互相来往聚会游玩,至于孩子是不是亲生的,已经不那么重

要了。

整个故事看起来很平淡,并没有太剧烈的冲突,但胜在细腻感人,像一杯清茶,让人

如沐春风,很是舒服。导演显然不想拍一个多么剧烈矛盾的故事,而是通过孩子,来表达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有几段对话很有意思。男主说没有陪亲生儿子放风筝,是因为公司的工作不能没有

他,而对方家庭的父亲说:对孩子来说,父亲也是没人代替的工作呢。

而后来因为上司和下属从中作梗,导致男主被“发配边疆”,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闲

职。在那里,男主看到了一个以前公司的高层精英,竟然每天围着一片花草树木做研究,

并且过得怡然自得,没有丝毫抱怨和不满。

工作中,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而对孩子来说,父亲却是唯一的,没有人能代替。他

们才不管dna怎么说,他们只知道,谁对自己好,谁一直陪伴着自己,那才是自己想要

的爸爸。

电影中直接表现了双发家长的选择,而委婉地通过孩子们的言行举止表达了这一想

法。

那么作为子女,如果能够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时机,你希望有一个帅气有钱但不能陪

你的爸爸,还是想要一个长相普通工作一般却能哄你经常和你一起玩的爸爸?

最后,之所以给电影打四星,是因为和前作相比,是枝裕和本应拍的更好,有时机再

对他的电影和小说进行评论。

据说是枝裕和这部作品当年在戛纳获奖的重要原因是获得评审团主席斯皮尔伯格的青

睐,后者还决定买下剧本版权,拿回好莱坞进行改编创作。然而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并没

有让人惊喜的新鲜感,反而充满着狗血肥皂剧的嫌疑。是枝裕和最成功之处在于用云淡风

轻的作者风格尽可能抑制住所有的戏剧化冲突,颠覆观众对中常规情节开展的期待。

养育之恩与血缘关系如何取舍并没有令我有太多感触,反而是影片透露出两个不同家

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差异,令孩子在成长中形成的个性特征,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外

表看上去像是在讲两个家庭对待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所做出的应对,其实,叙事重点却放

在男主角如何真正成为父亲这个关键点上。他得知自己小孩非亲生后,想花钱收养两个小

孩,之后与亲生儿子相处不甚如意,到最后终于领悟出: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通过长

时间的陪伴而产生亲情。

这个影片的核心演绎得滴水不漏,全凭借标签式的生活流描绘慢慢酝酿,不过还是有

几个刻意的细节(男主角把补偿金归还女护士,以及后面在相机里发现养子偷拍的照片)

跟整个沉着不迫的叙事口吻有所相悖,仿佛担忧观众看不懂而成心制造出这种画蛇添足的

情节。尽管如此,这部作品还是能保持导演一向的水准,尤其是指导小演员的表演很有一

套,这也是导演赚取观众眼泪的杀手锏之一。


本文标签: 孩子 亲生 男主 家庭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