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postgresql中文文档)

一.选题依据

1.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WEB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2.

研究领域:

信息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计

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种管理。MVC模式:以MVC模式设计创建WEB应

用程序。数据库设计:针对特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

库及其应用系统。

3.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3.1理论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时代已经来

临。信息化浪潮、网络革命在给社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使图书管理受到了强烈

的冲击,图书管理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读者对日益增长的图书信息

的需求,建设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建设以计算机为核心的

图书信息网络,实现图书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更好地为工作服务,是图书管理

发展的必由之路。

3.2应用价值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套高新科学技术和图书知识信息以及传统历史文化完美

结合的体现。它改变了传统图书收藏的静态书本式图书服务特征,实现了多媒体

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创造出超时空信息服务的新

境界。图书管理系统既是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又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

管理模式。图书管理系统,是一套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对引用、注释

和参考图书的自动化处理和规范化管理,服务于教师,学生及各类科研人员的集

成式软件工具。它融合科研图书的单机资料管理与Internet数据查寻等功能,

旨在帮助收集和管理图书资料,并以规范的格式把图书的引用和注释输出到字处

理软件中,为图书需求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图书管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

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

整体优势。图书管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图书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

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 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

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利用图书管理的用户可以不

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

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专业

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

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网上图书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

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图书管理系统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的管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

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网上图书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网站自由

查询。

发展趋势:

(1)体系化

由于信息技术与图书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先前较明确的信息服务类型之

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如图书传递服务与参考咨询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图书管理

工作人员可能会利用图书传递服务将咨询结果发送出去。其他类型的信息服务之

间也存在这样的关联。在图书门户系统内,各项信息服务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信息服务体系化,这也是一个图书管理整体实力的体现。

(2)网络化

网络化信息服务指的是图书管理的各项服务依托于网络进行,自20世纪60年

代末开始图书管理网络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从图书管理自动化发展到图书管理网

络化,从早期的书目信息网络发展到馆际互借、联机合作编目、合作参考咨询网

络,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发展使信息交流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使信息与

知识更大范围地传播。

(3)全球化

图书信息服务全球化有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图书服务的对象是全球的用户;

二是利用的资源是全球的资源;三是服务人员是遍及全球的有经验的图书管理工

作人员。


本文标签: 图书 管理 服务 信息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