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5月1日发(作者:css3旋转动画演示)

话题

懂技术又有知识

复合型工人铸就“中国制造”

什么是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时下的定义是,由以往传统

的一线工人向当代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管理型一线产

业工人转变,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群体。

新时代的工人力量最关键的是创造力,只有工人具备创

造力,制造企业等经济主体才能具备转型升级的可能性,德

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优秀企业所实现的高利润率,无

不依赖于这一点。

去年年初,李克强总理曾在一次座谈会上痛心地谈到,

中国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每年需要花数亿元进口。实

际上,直到2016年9月份,我们才真正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制造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笔尖钢。

而在我们业内,也有着这样的切肤之痛。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用途非

常广泛,比如纸尿裤、装修房子用的墙纸,为保护环境、减

少雾霾所用的过滤袋等防水、隔离等材料,使用的都是非织

造布。

尤其是一种叫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的材料,在水利、

危废填埋场、机场、高铁等工程的建设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我们国家却很少使用,究其原因,不是我们不想用,

而是自己生产不了又受制于国外的封锁。

垄断的背后是国外掌握着核心技术。谁不想当第一个吃

螃蟹的人?但想填补国内空白谈何容易。从“十一五”到现

在,十几年时间内,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攻克都

没能实现产业化,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填补国内的这项技术空白,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

司进行了一场大胆的创新。

技术人员先后到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等

多个国家考察,搞清楚生产环节的各个关键点,回国后,通

过论证,并根据产品需要,要求国外设备企业不断进行优化

和改造,意大利的纺丝设备、日本的加料设备、德国的针刺

设备……每个工序都用到了不同国家的装备。今年年初,高

强粗旦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生产线终于得以投产,这也是

中国第一条高强粗旦聚丙烯纺粘针刺土工布生产线!

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公司董事长聂松林自信地

说:“技术是天鼎丰的核心源。关键的工程技术由我们设计

研发,设备商只是根据需求提供设备。而且我们每条生产线

涉及多个工序,每个工序对应的装备均由不同的制造商供应,

更何况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还会持续优化和升级,因此不惧怕

被模仿甚至被抄袭。”

天鼎丰能攻克这项技术绝非偶然,因为在天鼎丰的一线

员工中,有95%的工人是大学本科生。高素质人才,攻克

高精尖项目,为中国赢得更多话语权,无疑这是新时代背景

下纺织产业工人的一种集体体现。

毕业季所散发出的伤感,从来不只是离开青葱校园那么简单,还有“就业难”这样一个沉重

的话题。

对于刚刚毕业的莘莘学子来说,进入纺织行业可能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也许是他们对纺织

行业的了解还停留在手拿针线、脚踩踏板的“昨天”,今天又是什么样?

手持炫酷iPad,脚踩潮流电动车的工人不停地穿梭在车间里,看不到汗流浃背的身影,也

没有让人心酸的皲裂手指……他们是谁,从事着怎样的工作?

其实,这是发生在山东如意集团宁夏新工厂中的一幕,纺织工人正在纺纱车间纺纱。

过去,纺纱车间中的挡车工要来回走动、眼盯纱锭、找到断头、接上断头,劳动强度很大,

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而现在,所有数据可以实时传送到iPad上,他们坐在车上就可以去接头。

原本需要2000人的生产车间,现在只需要180人,一线工人的月工资则是达到了4000元左右。

很多人都说年轻人不爱进厂,但在山东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80、90后员工比比皆是,

尤其是管理层也大多是80、90后,比起北上广光鲜亮丽的小白领来说,他们甚至更令人艳羡——

比如,他们中层人员均手持公司股票,百万身价自不必提,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以主人翁的

姿态参与企业发展,而公司也在不断地扩张规模,员工们的升迁机会遍地可寻……

这就是我们的新时代纺织产业工人。他们是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

“做有作为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是纺织产业工人发出的最强音。

新时代纺织产业工人

该是什么样?

本刊记者_徐长杰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话题

具备工匠精神,又能适应产业新环境

新时代赋予“大国工匠”新内涵

“创新”、“工匠精神”绝不只是时髦的口号,更应推敲和延伸出具体

的内容。在当下,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更

是要融入适应当前的产业环境,比如,当前纺织产业发展在转型升级过

程中所应用的智能化。

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2017年全国纺织行业“佰源杯”纬编工职

业技能竞赛即将在今年11月份举办。技能大赛自2011年开始举办以来,

已成功完成了纬编工、横机工、经编工三个工种的全国竞赛,2014年进

入第二个轮回的纬编工竞赛。

针对当前智能制造这种产业形态的变化,即将举行的这场大赛,除

了已初步确定了穿纱套(引)布、换错针、盖三角、找错纱等考点外,

对选手智能化操作方面也加大了比重,提出了要求。

主办方表示,这种调整是针对当前产业发展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下

的一次调整,是对技能人才在新时代产业发展环境中的一次练兵。

对于技能竞赛举办的意义,主办方认为,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有利于引导和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深入基层调研,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有利于进一步发

挥协会作为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推进纺织产业发展,

带动市场经济,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

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

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

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实际上,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

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承办的行业技能大赛,就

正在改变着许许多多一线纺织工人的人生。“要是没有技能比赛,我很

难获得这样的殊荣。”这是许多参赛者的肺腑之言。

当然,职业技能竞赛的连续开展也为我国纺织行业培育了一批适应

我国现代化纺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持续的推动

作用,为完成纺织人才强国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更是

为我们的一线技术工人赢得了荣誉。

记者了解到,六年来,技能大赛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操作能手,而

经过大赛理论及实际操作考核的激烈角逐,优秀参赛者更是获得了“全

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如今,技能大赛已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技术素质提升的

激励机制,打造了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纺织行业中越

来越多的“金蓝领”,正在从技能大赛这个舞台上不断脱颖而出,向着“大

国工匠”的无上荣光进发。

能服务行业,更要实现自我价值

传承劳模精神,共筑纺织强国

“大家好,我来自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我是千万纺织工中的

一员。”无论在什么场合下发言,抛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不谈,唐

玲玲总会首先以一线工人的身份介绍自己。

1990年,年仅18岁的唐玲玲第一次穿上工装,走进机器轰鸣的细纱车

间。“我们那个年代就业没有像现在这么灵活,能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就觉得

挺好。”唐玲玲坦言,成为一名纺织工并不是她最理想的职业,但是初进车间,

看见老师傅自如灵巧地操弄着一枚枚飞旋的纱锭和眼花缭乱的纺线,敬佩之

情油然而生。她深知,纺织工只有练就一手操作绝活才能出人头地。

唐玲玲所在的际华3542纺织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央企业、世界500强新兴

际华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军需

品生产制造企业,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军队、武警部队军需被装产

品生产保障基地,是国内统一着装部门和行业职业装着装单位的生产供应商。

在唐玲玲看来,作为从军队中走出来的企业,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刻

牢记军工精神、责任使命。“9·3阅兵仪式上,官兵们穿戴的衣服、鞋靴、腰带、

帽子、肩章等大多都是我们生产的。”强军路上的后备军,是唐玲玲一直以来

的骄傲。

2013年,唐玲玲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此,属于纺织工人的两会声音更

加坚定响亮,她也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出身于纺织行业的唐玲玲,总是会把工友们的的心声带上两会。从准许

纺织工提前退休到不再延迟纺织工退休年龄,从纺织行业用工荒难题到工友

关心的民生大事,作为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五年来,唐玲玲的每

一个建议都与纺织工友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行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

现在许多人不愿意进入纺织行业,虽然从事纺织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

是唐玲玲有着纺织工人自己的骄傲。她认为,只要有人一直能在这个岗位上

干下去,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会发光发热,可以涌现出大国工匠,将中国制

造推向世界。

此前,全总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广平在中国财贸轻纺烟草

工会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联席会议上也提到,要着眼于发挥工人阶级主力

军作用,加快推进产业改革发展,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提高全行业职工整体素质。

可以看到,大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小到企业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新

时代的工人这股坚韧的力量。而中国纺织产业的腾飞,更是要以人为本,只

有夯实产业工人的创新根基,才可能实现产业报国的宏愿,制造业强国战略

的实施,更是离不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有生力量!

纺织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打造了行业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绿色通道”。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标签: 纺织 行业 中国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