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反函数的定义怎么理解)
2012年第3期
(总第242期)
世纪桥 No.3,2012
(General No.242)
网络中的维吾尔语变异及原因分析
古丽杰克热・阿布力孜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语言变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核心问题。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伴随维吾尔语互联网的出现,就像其他语
言一样,维吾尔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种陌生的 ̄--gcz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
达方式随意自如,语义的变异,语序的变化,语法的变异等等。网络上使用的维吾尔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出现了
变异现象,这些现象是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而引起的。
关键词:维吾尔语;网络语言;变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然是社会现象,便会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社会语言学家称之为变异。如果我们把“变
异”这个词作比较宽泛的理解的话,几乎可以相当于
“差别”的意思。也就是说,变异指的是语言因各种社
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种种差异。它既包括某个特定语
(一)数字符号类变异
言项目在共时分布上的差异,也可以包括该语言项目
在历时流程中的变化。从这样看来,可知语言就是以变
异网络的不同形式而存在的,语言变异无处不在。语言
变异的最主要的表现体现在新词新语的产生上,这也
包括网络语言。
由于网络语言交际需要通过敲打键盘进行字符输入
和从屏幕上阅读字符来实现,所以很难做到思维和交流的
同步,网民为了经济和幽默,经常以符号或数字来代替他
们的情感。比如:46(siz ̄u),99999(要求对方聊天),0991
(一般以区号来说明自己是哪里人),88(该数字是用英语
的音来表达维语的再见意义的)维语中标点符号是不能连
续使用的,但是在网络语言中,经常不用或滥用标点符号,
有的整段文字都不用标点符号,有的则连用无数个来强化
情感,使用最多的是感叹号和问号。比如:“!!!!!!”是强
化感叹效果的,而“????”是表示满腹疑问的。网络中用维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成
为人们Et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网络
普及而催生的网络语言不但成为网络世界的通用话,而且
渗透到人们生活用语中,受到了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
吾尔语表达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连用有任意性,有时甚至
连用几行,显得特别杂乱无章,违背了维吾尔语的规范性。
(二)字母符号类
这主要包括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表达的两种方式。
关注。
如:0一原来是汉语“哦”词,为了简洁,就以该词读音和英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泛指 文字母的结合方式来表达维吾尔语中的“h苴”这个词。
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所有语言,而狭义的网络
A一原来是英文字母,但以这种字母来代替了维吾尔语中
语言值得是网民在网络社区进行交际所使用的专门用语 的“ah”这个词。Hoxxx一该词不属于英语词汇,只是用阿
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最能体现出网络语言变异的特 拉伯字母来代替维吾尔语的读音,是表示“再见”的时候使
点,也是本文所探讨的对象。
用,并且利用重复字母的方式来表达强调。Heyyyy一用该
就像其他语言一样,伴随维吾尔语互联网的出现,维
词原来想表达汉语的“嗨”,网民利用汉语读音和阿拉伯字
吾尔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种 母的结合来创造这种表达方式。该表达形式有时也可以
种陌生的语言现象,如大量的新词,语素出现,表达方式随 理解为维吾尔语中的“hay”用阿拉伯字母写法。 一这是
意自如,语义的变异,语序的变化,语法的变异等等,在初 维吾尔语字母,是代表英语的QQ来表达的,它的读音仍
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使用维吾尔语的网民在使 然是本民族语言的读法。
用维吾尔语时往往偏离常规,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不落俗
(三)语码转换类
套,形成突出,出现了各种变异现象。
网络中大量的借词是信息技术专业术语,具有明显的
网络传播中维吾尔语变异的特点
专业色彩。除了术语以外可以见到一下的几种方式:Alo
网络传播中的维吾尔语变异可谓千奇百态,五花八
yah ̄imusiz…Sizni saqlayman ok!Siz amas.9 NO,NO!这
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幻性,网名们在网络中畅所欲
种句子就典型的网络维吾尔语中的维英语码转换的句子。
言,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
除了还有像“aslar三mtl”一样的表达也出现,该词是维吾
一
、
收稿日期:2012—02—08
作者简介:古丽杰克热・阿布力孜(197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
33・
尔语“ ̄isl/irsanmu“的读音,是维吾尔语读法和阿拉伯字母
及汉字结合的一种表达。这种很新奇的表达方式大多数
出现在网名或歌曲名称里面。
用汉语来聊天,这是因为有些人未安装维吾尔语输入法或
不会使用维吾尔语输入的原因。
(四)语义变异类
上的年轻人,已经具备了按照不同的社会环境,选择不同
预提的能力。年轻人队新的语言变异总是比较敏感的,所
以青年一代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往往属于创新的变异。他
尔语为何种类繁多,变化多端,如维英,维汉,符号,字母等
相互混杂。与网络接触的大多数是这些朝气蓬勃,思维活
除此之外,在网络中使用维吾尔语的网民有时会直接
们有很强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这也解释了网络中维吾
跃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是网络中的维吾尔语变异的主要创
造者和参与者。
(三)话语方式
这种变异现象属于语法范畴,网络中语法变异现象十
分普遍,是网民宣泄个性寻求放松的一种方式。这类语法
变异使网络语言新奇,自由,实际上是维吾尔语传统语法
的背叛,有违维语的规范,纯洁,影响了维语的健康。如:
“
网络上使用的维吾尔语虽然口语化,但它属于书面语
也区别于口语。网络上不是使用口头语言来交际的,网民
moda”一该词的意思为“时尚,时髦”,是形容词。这词在
维吾尔语中用修饰名词时使用,但搭配必须是有关人的表
利用文字和符号的形式实现信息传送和情感的交流。这
种交流只能通过输入键盘才能实现。打字速度,情感表达
达。在网络语言中它修饰“qo ̄iraq”,“MP3”之类,不符合
维吾尔语的表达。
;a;一这个词一般在维吾尔语口语中使用,是“活泼”
的意思,是描述年轻小伙子时使用的形容词,但在网络中
它与“nax ̄a”或“muzika”搭配意思为“好听的,动听的”。
qatil和qatil苴mma一前面的词在维吾尔语中意思为
“罪犯”是名词,后面的词组是有“但是”和“罪犯”的结合。
这种表达在网络中用修饰名词来使用,除了词性有变之
外,像“nax ̄a”,“DJ”,“muzika”结合表示“很棒的,很好听
的”等等意思。
Ark苴k sana ̄-这词组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为“认为自
己是男人”,词组中的“. ̄rkak”单独用表示“雄性”,是形容
词,“sana ̄”单独使用表示“数”是动词。但从两个词的结
合看,“sana ̄”代替了维语中的“hesabla ̄”(算作),词义有
了变化,违背了维语的词汇搭配。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到,网络维吾尔语的变异表现的
最为明显,因为词汇是维吾尔语言中最敏感的成分,是变
得最快,最多的组成部分。网络中创造新词,外来语的引
进,旧词新义都是在维吾尔语普通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并发
展的。
二、网络中的维吾尔语变异的原因
语言的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各组成成分是相互
关联的,无论是在语音,语义,词汇或语法的层面上,都可
以用这种连锁式的变化去解释语言变异的成因。此外,语
言又是和社会紧密联系的,它既是一个科学系统又是一项
社会活动。因此,能够造成语言变异的外部因素很多,这
些包括年龄,社会阶级,职业,文化程度,种族,性别,交际
场合和对象,话题等等。网络中的维吾尔语变异也受以上
因素的影响,下面具体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维吾尔语在网络
中变异的原因:
(一)语言环境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因而人们恶意根据自
己的兴趣爱好进人不同的版块,讨论区或论坛,这一特定
的环境为年轻人展示个性,释放压力,发泄不满,及至轻松
搞笑提供了自由的空问环境。在网络上不受性别,年龄,
身份,社会地位,道德,宗教的限制,因此有很大的随意性,
网上的交流与现实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年龄
年龄是决定有些变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乍
一
看来,年龄的不同,好像是一种属于生理方面的区别。
其实,语言中因为年龄的不同而产生变异,尤其是,15岁以
・
34・
因人而异。这种依靠键盘的交流区别与现实当中面对面
的交流。从另一方面看,网络与其他媒体不同,文字规范
方面它没有太多的标准。因此,网民在使用维吾尔语时,
话语中出现错误或出现违背维吾尔语语法的表述时人们
不会太在意这些错误的。
(四)心里因素
人们追新求异,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新字奇字的运
用,特别喜欢使用那些伴随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产生的新词
语。人们的这种心里加速网络上新词的出现。网络中出
现的维吾尔语变异大多数可以认为是人们的模仿心里而
产生的。模仿指的是个人非控制的社会刺激所引起的一
种行为,它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他人行为为特征。一种
行为方式,一种时装款式,一曲潇洒浪漫的歌曲,都会引起
有些人的模仿。这种模仿心里也会引起语言变异。除此
之外,网民的求新求雅,讲究品味的心理也可能导致维吾
尔语在网络上的变异。
语言的变异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它存在于一切社会
语言现象之中,可以说没有变异就没有语言的发展。在网
络上,开放,自由,包容和创新的网民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维
吾尔语,它是语言作为符号在网络中的变异。这种变异的
现象是社会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有健康,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于维吾尔语正常发
展的一面。我们要做的是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
其发展的规律,然后再对网络中的维吾尔语的发展进行客
观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谷晓娟,张迈曾.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外语
与外语教学,2007,(6).
[4]黄忠廉.汉译语言变异探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7).
[5]邹小阳.网络语言变异的语法现象及原因分析[J].语
言应用研究,2007,(7).
[6]宠铮.从语言的变异看当代社会心理的特征[J].安徽
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7]吴燕琼.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学报,2009,(5).
[责任编辑:王建武j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网络中的维吾尔语变异及原因分析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p/1714248849a671665.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