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百度收录网站提交入口)
企业技术实践2018年第8期(总第442期)
Transfer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
粟厚刚,黄永俊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0)
【摘要】文章介绍了Transfer冲压技术在车身零件生产中的一个应用实例。首先分析了东
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多车型之间零件通用化和生产产能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成本核
算、工法设计、模具设计及干涉曲线检查分析,采用Transfer冲压技术,解决了某通用化
零件产能不足的问题,最终实现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安全系数及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Transfer冲压技术;模具设计;干涉曲线;模具调试
【中图分类号】TG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8-0164-04
1Transfer冲压技术
1.1定义
Transfer冲压技术属多工位模具冲压技术,即工位间通
过传送杆上的机械手抓取零件,并通过传送杆的高速传动使
零件在工序间高速传递。传送杆有一机多站的,也有多机多
站的,本次介绍的为一机多站的应用。传送杆一机多站的特
征如下:压力机和进给凸轮、提升凸轮、提升杆、横杆、进
给杆组合成一台协同运作的同步机,具有多工位模具使用相
同的工作台、等闭合高度的模具、放件高度一致、各工序节
拍一致、生产一个零件的周期可缩短到4.5~5s、占地面积
小、实现了自动化、人员配备少的特点。
图1夹手式送料设备
1.2适用范围
Transfer冲压技术适用于生产批量大的冲压产品。
1.3送料装置
1.3.1夹手式送料装置
夹手式(GripperRail)送料装置,是通过传送干上的
抓手夹住零件、传送零件到下一个工位,简称夹手式,其特
点是抓件简单,不需气路和吸盘,适用范围广,本文选择此
种方式(如图1所示)。
1.3.2横杆式送料装置
横杆式(Crossbar)送料装置与夹手式送料装置相似,
但主要特征是利用吸盘吸住零件,并往下工序传送工序件,
横杆上需要安装气路、端拾器,并与机台通气,其优点是抓
件牢、工序件不易脱落,适用于类似车门外板等表面面积较
大的零件(如图2所示)。
图2横杆式送料装置
程数);自动生产线的效率:spm一般为5~10;Transfer冲
压生产方式的效率:spm可达12~24,生产效率高。
2.2调查2:生产设备的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体系内某供应商A有一条Transfer冲压
线,可充分利用,并无需重新投入Transfer冲压设备;选择
本公司某几个车型通用的一个零件(前围板下横梁内板)作
为Transfer冲压模具的开发对象,并按照供应商A的
Transfer冲压设备参数着手设计。根据零件复杂程度,预计
为3套连续模。
2Transfer冲压技术应用条件的调查
2.1调查1:不同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情况
手动生产线的效率:spm一般为1~2.5(spm:每分钟冲
【作者简介】粟厚刚,男,工学学士,从事乘用车白车身钣金件结构优化及模具开发制造工作;黄永俊,男,工学学士,从事乘用车白车身钣金件
结构优化及模具开发制造工作。
164
qiyekejiyufazhan
2018年第8期(总第442期)
2.3Transfer冲压技术的特点
通过Transfer压机及设备传送杆的高速传递,实现高速
自动冲压,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对于机器人抓取零件),效率
高2~3倍,计划将Transfer冲压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解决产能问题。
3Transfer冲压技术的可行性
3.1投资项目
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预计开发3套连续模;根据生产
线的特性,预计需开发传送夹手(夹手式)约12个;根据生
产线的特性,预计开发3个空工位。
3.2可节约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预估
该零件共需开发3套模具,如在手动生产线,需配备6
名操作人员,在Transfer机台上生产只需2名操作人员,可
减少4名操作人员,每年可节约4名操作工的费用。Trans-
fer冲压生产方式spm可达12~24,手动线的spm一般为
1~2.5,生产效率是手动线的9.6~12倍,按年产量20万辆
计算,可节省工时:(20万辆/2spm)-(20万辆/20spm))
/60M=1500h/a,以及1500h/a的电费。利益平衡:一
次性工装投入费用除每年节约的费用之后,预计1.5年后可收
回工装开发的成本,同时开始盈利。
综上,通过估算,可以利用该零件(前围板下横梁内板)
作为开发Transfer生产线的连续模对象,以积累Transfer
冲压技术经验,为后续其他零件开发、Transfer生产线的连
续模开发及应用打好基础。
4Transfer冲压技术在开发中需关注的重点
4.1工法设计及重点管控项
(1)送料高度确定(FeedLevel):根据Transfer机台
特征:要求送料高度一致、送料步距一致,因此结合供应商A
的设备参数,需将三序模具凸模位置(零件自由放置位置)
设计成580mm高,才能确保每个抓手能在580mm的高度
顺利抓取和放置工序件(如图3所示)。
(2)送料行程:因为每个抓手随传送杆运动且传送杆平
行运动的行程一致,即每个Transfer机台机械手的送料行程
L都是固定的,所以制件的位置相对于各站中心不变。依据供
应商A的设备参数范围及考虑到开发模具费用的最优,此次
模具的设计将设定L为700mm,即L=700mm(如图4所
示)。
(3)零件夹持点位置确定:因为Transfer机台的传送杆
运动速度较快,所以要求夹手在抓取和放置工序件时要快速、
平稳,避免出现故障。这就要求夹手抓取零件的位置为平面
为佳,而且零件被抓取之后,重心要平衡,不能存在歪斜、
晃动(前期选取零件时,就要考虑到此因素),根据以上要求,
企业技术实践
我们本次选取零件两端的平面和法兰面作为夹手抓取的位置
(如图5所示),夹手均夹在工件的平面上。
4.2模具结构图设计
(1)Transfer机台的传送杆运动速度较快,模具的设计
要完全避开传送杆运动、夹手的运动轨迹,即上、下模结构
需考虑传送杆、夹手送取料的避让空间,我们以下模设计为
例,将下模的侧壁(宽度方向)空间避让量最小设置为10
mm,高度方向避让量最小设置为30mm(如图6所示)。
(2)板料(工序件)托起结构:夹手能平稳抓取零件的前
注:1———取/放件夹手;2———工序件被夹起的状态;3———下模;4———二级废料槽;
5———快速定位销;6———零件在凸模上的高度(580.0mm)。
图3Transfer模具送料高度
图4送料行程均一致
注:1———第三序工序件;2———夹手;3———被夹手托起准备运送的
工序件;4———第三序凸模;5———下模座。
图5零件夹持点图示
qiyekejiyufazhan
165
企业技术实践
提是零件在凸模上的位置要精准,且不能随机台的振动产生
位移,因此要求板料的托起机构要平稳,而且要有定位销作
为定位,防止机台的振动带来工序件的位移。此次模具设计
时,我们采用弹簧作为板料托起的动力源,用螺杆锁附托起
机构并做托起机构运动的导向,同时托起机构上设计有定位
销,确保工序件被托起之后,零件不会位移,便于夹手精准
抓取零件(如图7所示)。
(3)凸模上工序件平稳放置的考虑:为了确保夹手能精
准抓取第一序完成冲压动作之后的工序件,Transfer模具的
上模必须设置预压销压住零件,防止工序件随上模带料引起
的窜动,确保夹手精准抓取工序件,进行高效率生产(如图8
所示)。
(4)各站模具闭合高度相同:因为Transfer机台的特征
是几套模具同时安装在设备的上滑块,几套模具的上模同时被
上滑块带动而运行,所以要求每套模具的闭合高度一样,且上
模接触零件的时间要求一致。此次模具设计时,根据设备参数
要求,我们将3套模具的闭合高度设计为900mm(因设备
不同,闭合高度范围不同)。此外,为了便于调节闭合高度,
L1
L2
注:1.机械手距离下模侧壁的最小距离要求:L
1
≥10mm;2.机械手距离下模高度方向的
最小距离要求:L
2
≥80mm。
图6机械手与下模避让图示介绍
注:1———板料托起机构的导向杆;2———板料托起机构的弹性元件(弹簧);3———板件
(被托起的状态);4———废料滑槽;5———下横座。
图7板料托起结构图示
166
qiyekejiyufazhan
2018年第8期(总第442期)
模具内可以使用垫板。各序模具闭合高度均为900mm(如
图9所示)。
5干涉曲线的检查
干涉曲线是上模随机床上滑块和传送杆同时相对运动而产
生的运动曲线,Transfer模具在设计时必须依据机床、传送
杆的运动轨迹做避让,运动曲线的检查过程,就是干涉曲线检
查。干涉曲线的检查,对Transfer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图10至图12为此次模具设计时的干涉曲线。
6模具调试思路
安装好夹手后,传送杆与模具空运行检查实际干涉情况;
调试料片,让料片能顺利送达模具内固定位置;打件时检查
干涉、放件不到位的情况,并调试夹手、模具定位器、空工
位的支持块等保证零件平直地被运送到各个工位;spm的逐
图8上模压料销结构图示
图9Transfer模具各序闭合高度均为900mm
图10Transfer模具干涉曲线图示
2018年第8期(总第442期)企业技术实践
步提升(从spm10→12→14→16→18→20→22→24)过程中
按照PDCA循环进行管控。现场遇到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案
如下。在提升spm的过程中进行第二轮调试,主要存在以下
问题:①由于板料尺寸存在±2mm的误差且呈不规则翘曲,
超出夹手的夹持范围,存在夹手夹持不到板料的情况;②板
料在传送的过程中,由于空工位支架对板料的支撑不足,板
料中部因重力而下垂,并存在一定的震动。针对问题①的解
决方案:在夹手上面焊接钢片,以增加夹手的夹持范围;针
对问题②的解决方案:在空工位上面增加对应的支撑点,安
装聚氨酯支撑板件(工序件)。在提升spm的过程中进行第二
轮调试(spm已提升至12,采用spm=14进行调试),发现
以下问题:①OP20、OP30及空工位夹手的度方向活动空间
达到8mm左右,传送过程中由于惯性,相邻两个工位之间
零件位置偏离,导致零件放不到位,零件被夹持变形。针对
问题①的解决方案:后工位定位销直径磨小1mm;针对问题
②的解决方案:夹手宽度方向整改成为可调,减小宽度方向
零件的活动空间。第四轮调试spm达24,零件精度为
100%,目标达成。
[1]李大鑫,张秀棉
图11以上干涉曲线检查用上模用
图12以上干涉曲线检查用下模用
设备的运动轨迹作为Transfer模具设计的前提及模具设计完
成之后干涉曲线的检查;譻訛模具的闭合高度及每个工序送料
行程的确定,均需依据Transfer冲压设备参数而定;④夹手
对零件抓取位置的考究,以及如何设计模具才能让工序件在
模具上平稳、精准定位;⑤废料排除的运动模拟;⑥模具、
设备同时运行时的运动模拟;⑦现场调试模具、设备使其达
到平稳生产的经验;⑧提升生产节拍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等等。
参考文献
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
模具制造,2005(2)
[2]李永哲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全过程检验图解[J]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张景黎,阎兵冷冲压模具结构与设计实例[M]北京:
[责任编辑:陈泽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7结论
通过此次Transfer模具的开发制造,充分利用了供应商
的Transfer冲压设备资源,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
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为后续开发Transfer模具积累了宝贵
经验:譹訛充分了解供应商设备参数,并进行实地考察;譺訛以
(上接第163页)
进一步加剧。在复合(混)生产中,无法避免几种原材料混合
的情况,因此,工艺员在设计产品配方和工艺设备时可以采取
下面列举的一些措施。
(1)调整物料的酸碱配伍,将物料的pH值调节至中性或
接近中性,一般调节至6.3~7.0,pH值太高会使水溶磷转化成
不溶于水的磷,导致磷元素退化。
(2)加入适量干燥剂,如石膏、沸石粉、轻烧石等,干燥
剂能吸收物料周围的水分,抵消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游离
水,确保物料的干爽。
(3)物料回潮除了跟pH值有关外,还跟环境的温度和湿
度有关,所以除了在配方设计上进行改进外,我们还要对设备
及工艺进行改进,如将一些设备进行封闭,使其与外界环境隔
离起来,然后通过一些措施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降低。
通过上述配方和工艺设备的改进,大大降低了物料回潮引
发的各类生产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华南区域复合(混)
肥挤压造粒工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生产问题,使生产能够
顺利进行。
3结语
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挤压造粒技术时,不同区
域、不同复合(混)肥生产厂家、不同的产品特点,都会在生
产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同问题,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原
因,才能解决好问题,使这项有利于环保节能的复合(混)肥
造粒技术不断进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明良,朱东明
2002(29)
[2]李玉峰复合肥生产工艺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
大中型辊式挤压成型机传动系
2002(19)
[3]赵玉良,王宇航,张帆
[4]许洪兴
统的特点[J]磷肥与复肥,2010(35)
以尿素为氮源的高氮复合肥生产技术[D]无
[责任编辑:陈泽琦]
锡:无锡市兴华复混肥研究所,2004
复混肥生产技术综述[J]化肥工业,
qiyekejiyufazhan
167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Transfer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p/1713399648a63265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