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在哪里打开)
第27卷第5期
2017年第5期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BINGTUANEDUCATIONINSTITUTE
vol.27No.5
Oct.2017
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多维路径
史海泉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中央政府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要求。同时,十八届
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中国法治建设被置于社会转型的突破口,法治观教育构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法治观教育不仅要关注立法、执法、守法、普法和护法等环节,维护法治运行秩序,
同时需要从法治教育的素材选择、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系统性等多维度路径入手,提高法治观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法治观;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5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548渊2017冤05-0039-03
渊SchoolofMarxism,ShiHezi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832003,China冤
Abstract:Currentcentralgovernmentlaunchedsolemnlythesocialistcorevalueseducation,whichmeetthe
needsoftherequiremametime,
animportantdecisionofgoverningisundertheruleoflawwasadoptedinthefourthPlenarySessionofthe18th
egoverningbyruleoflawisfirstlyplacedinthebreakthroughontheprogressof
cationonvalueoftheruleoflawconstitutethecurrentcollegestudents'SocialistCore
ldnotonlyfocusonthelegislation,lawenforcement,legalandlawenforcement
andotheraspectsofthemaintenanceoftheruleoflawoperationorder,butalsofromthematerialselectionabout
laweducation,theunityofthetheoryandpracticeofonsystematicperspectiveandsoon,inordertoimprovethe
educationeffectivenessoftheruleoflaw.
Keywords:valueoftheruleoflaw;education;path
MultidimensionalPathofCollegeStudents'ViewofRuleofLaw
SHIHai-quan
一、法治观教育的传统方法拓展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
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法治建
设全面加速,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转
《决定》阐述的,
型的重大战略部署,它的意义正如
它“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事关
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
,
。
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
法治中国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法治国家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执法队伍;建
建设需要打造一支精良的司法队伍、
立健全一套健康的法律体系
;建立一个基于法治
基础上的现代政府。所有法治建设目标的实现都
离不开现代法治观的教育,即法治社会化进程。法
治观教育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法治观
教育方法论关系法治观教育的实际效果。根据我
国既往的法治观(过去更多是法制观)教育的普遍
尤其
做法,重点立足于对青少年的法治体系教育
,
护法和普法等环节展开,
围绕着立法、执法、守法、
侧重于法制文本的宣讲,
对法治的理解停留于
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的司法规
导致
法治教范层面,尚未深入到法治的内核价值
,
收稿日期:2016-11-03
“
网络信息筛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金项目
:
石河子大学中青年资助项目(KX0006)
(
1971-)
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史海泉,男,博士,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要39要
育渠道狭窄,法治教育的效果不彰。大学生是理解
法治观念的最佳人群,也是他们在走出校门前的
一次重要接受常规法治观教育的机会
,他们
法治
理念的深浅将直接决定着他们进入工作环境中的
法治行为选择。因此
,高校法治观教育要在
原有的
常规法治理论教育环节基础上有所突破
,
增加有
助于深刻理解法治观的内容
。教学中,教育
主体要
不断拓展法律秩序、
法律规范、司法程序
化、权力
清单、权责对应等内容
,最终将学生培养具
有法治
文化浓厚的法治型公民
。
二、法治观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
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砝码和
标志之一,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是
建设法治中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环节。法治观教育需要创造条件摆脱传统片面化
的文本教育渠道,使法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
结合,相互渗透,从而加深加固法治内化进程
,
增
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
大学课堂里的法治观教育多数依靠法学课程
教师(更多是依靠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师
)给学生进
行法治观念的理论传授,
只有大学法学院和政治
学院里的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普遍系统的法治规范
教育,其余学院的绝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法治观教
育途径都是通过思想政治公共课中的
《思想品德
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来完成
。显然,从教育
的力度上讲,这样的法治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如
果将法治观教育当作法理学教育进行处理,这就
会造成了法治观教育的重点转移,将法治这个政
治学、法学内涵丰富的理念简单地转换成了法理
学或司法实践的某种操作形式。
从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我们知道
中国古代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政治框架
,表现出将
德与法作为体用关系进行处理
,将法治简化为“刑
治”。中国社会数千年的人治传统
,专制主义的政
治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国民对于法治的认知
。当前,
国家大刀阔斧地开创法治中国建设,
但完整准确
地理解法治却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当代意义
上的法治首要的内涵在于它是一种治国理论与方
法,即国家的治理建立在法律和制度之上,
不取决
于个别政治领袖的贤明与否
;其次,从治国的原则
上讲,法治承认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所有国民服从于法律和制度
;再者,
法治的根本目的在于限制公权保护私权
,尤其以
限制公权为前提和关键。长期受法律工具论
、阶级
论影响至深,
人们对于
法治在现实中所遭遇的困
要40要
境往往莫衷一是,这也是造成当下法治教育的社
会短板之一。
准确地理解法治理论是一回事
,现实中的法
治运作则又是一回事。法治同时又是一个实务性
极强的政治性活动。因此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
及其内化除了接受进行必要的完整的理论解读以
外,更需要通过实务性的典型法治实践将法治观
念内化为一种行为自觉
。
实践层面的法治观教育所收获的成效要远远
高于纯粹的理论说教。同理
,法治实践中公正的破
坏也严重的削弱人们对于法律权威的信仰
。实践
法治观教育的途径可以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
来分开进行。直接途径是指让大学生亲自走上法
治活动的第一线去观察思考和体会
,最常见的
便
是利用实践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审判实践
、
法
律援助、法庭审判模拟、
参与社会法治事务性调
研。通过观摩司法活动、
执法活动的法治运行,切
身体会法治运作的基本精神
,了解法律规范和法治
秩序运行的基本逻辑。间接途径是指大学生通过
间接渠道获得的对于法治精髓的理解
,可以聘
请行
政执法和审判检察机关的相关人员到高校去进行
讲解实践中已经发生的经典案例。经过司法和行
政人员的切实的案例分析和讲解,大学生对法治的
规范性理解就会较快地内化为思想意识,从而达到
强化正确法治观,树立法治信仰和法治权威的效
果。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
“法律的权
威源自人
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
靠法律保
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
主义法
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增强全
社会厉行
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
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
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坚定捍卫者。”
[1]
为了巩固
法治教育的成果,在法治观教育中
,对
于日常生活
中的交通法规的遵守
、公安机关侦查
过程的司法
尺度把控等都可以邀请当地的公检法人员现场讲
解,将错误甚至是违法的滥用职权行为进行剥离
,
树立正确的法治观
。毋庸置疑,聘请
第一线的行政
司法人员进行法治实践讲解对学生起到的效果要
远远高于课堂内授课教师关于该相应主题的常规
讲解,学生也会感受来自法治实践领域的事实
,从
而加深他们对法治规范的自觉而又真实的理解
。
三、法治观教育的素材选择
法治观教育核心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规范意
识,理解权力的边界。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
国度
,
权力本位的陈旧价值至今依然是我们这个
古老文明国家政治现代化障碍。在这样的背景里
培育法治观念,必须有深谋远虑,将历史文化的国
情因素和现实社会转型适当性结合起来
。
法治观教育的素材选择上要树立精品意识
、
典型意识,注重实效和时效
,特别要坚持代表原
则、价值优先原则和多维原则
。在今天的新媒体信
息时代,网络上各种法治信息铺天盖地
,如何选定
一些最有助于法治观教育的合适素材已经成为了
困扰法治教育者的一个难题
。根据多年的教育经
验交流,我们知道,有的喜欢引用法治名言名句
、
有的喜欢法治条陈、有的喜欢司法案例
。不同法系
传统有不同的侧重点,英美法系更侧重于判例
,大
陆法系侧重于法律规范。
无论从什么传统出发选
择,法治教育的素材都应该本着经典代表的原则
。
法治观教育具有普遍适用性,
法治价值也具有普
遍适用性,我们不能采用一时
、一地的阶段性的素
材进行讲解,而要选择具有共识和共时性的材料
以奠定法治教育的普遍适用性。
只有选择经典代
表性的法治建设案例才能比较切实有效的达到教
育之目的。这就要求在素材选择上尽量避免政治
和政策性强的案例,政策性强的案例它的时效性
是有限的,不足以满足法治观教育的共时性要求
。
因此,在选择素材时往往需要突出价值优先原则
进行筛选。由于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地
各级政府在处置本地本级事务问题时常有一定的
权力边界模糊现象发生,
各种违反法治的案例,如
渎职滥权的案例素材时有发生,面对海量法治素
材,选取经典代表案例就变成了法治教育中的一
件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素材错选不仅难以达
到法治教育的目的,适得其反,会使人产生法治无
助、法律信仰无用的印象,因此,法治观教育中素
材筛选不可不察
、不可不慎。
四、法治观教育的系统性思维
由于我国的教育中小学应试化以及高等教育
专业化的特点,青少年的法治观教育往往在实用
主义教育面前显得支离破碎
。特别在高等教育中
大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滞后
,甚至有的人文
学科出现了被边缘化倾向
,以致健全的人文教育、
法治教育大打折扣。法治教育很多被纳入思想政
治教育之中,带有强烈而又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
偏离了健康的法治教育的轨道
。教育本质是培养
健全的人,法治素养是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基本
内容。因此,“高校法律教育应定位为素质教育
,所
以,无论是法律专业还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都要
接受基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技能的教育和培养
,
形成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和法律自觉。”
[2]
应该说法治教育更多的具有中立性,它是社
会健康运行的思想观念基础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
定的稳定秩序,法治教育就是一种社会规制的训
练,当然重点是针对公权部门及权力者的规训与
防范,以免其侵犯权利。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法治
观教育的实效性将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走出校门
后行为规约的程度,同时也成为他们观察和面对
公权力时的一种制度性思考标尺
。
法治观教育是社会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环
节,现代国家无不对此高度重视
,法治状况成为了
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水准的重要尺度
。国家的现代
化程度与法治化程度呈现出正相关性。
法治观教
育的宗旨就是培育和提高社会公民政治素养
,维
护社会良好秩序,约束公权保障私权
。各国各地区
的法治教育内容有别,
但内涵几乎一致。
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目标明确
,但任务艰巨。
法治观教育需要统筹兼顾
,要以系统论的视野齐
抓共管。不能把法治教育简单的仅仅等同于学校
的法制课程学习。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特
点和影响因素考量,除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
结合之外,法治观教育还需要他育与自育相结合
、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课内教育与课外教
育相结合,从多维度入手。
法治观教育内容丰富,
但它的核心是培育权力规则意识
。按照达尔的多
元权力说,社会权力并不仅限于政治公权
,相反社
会权力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推而广之,法治
基本要求就是无论在哪个领域其权力都必须要遵
守基本的底线规范,不得越权滥权。多元化的权力
格局要求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
的相互配合而不是单兵突进。实践中单纯的课堂
法律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还不足以牢固树立青少年
的法治观和法制意识。课堂内的理论模型难以阐
释纷繁复杂的社会法治实践
,甚至社会出现普遍
的或严重的践踏法治的情景反过来会削弱课堂内
的学习效果,法治信心的丧失会极大地挫伤法治
教育的实效。法治教育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社会各
个环节的密切合作,法制观念的内化也有赖于社
会系统的相互支持与配合
。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2014.10.23)
[2]李晓娟,
吴亚书
.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研究[J].长
春市委党校学报,2016,(3):28.
要41要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多维路径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p/1711363468a590468.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