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servelt的原理)
鱼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By 刘未鹏(pongba)
C++的罗浮宫(/pongba)
TopLanguage(/group/pongba)
《你的灯亮着吗?》的最后一页画着一副大大的彩插: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实际上,这句话有很多引申说法,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
如果你有的是一把锤子,那么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是钉子。
不过后一句内涵文实在有误导嫌疑,因为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人触摸不到问题
的本质:即之所以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是因为人倾向于在既有框架下去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觉察到框架约束的存在,正如鱼觉察不到水的存在一样。
而这一切背后的本质原因则是:
人是有很强的适应性的。
这个谚语应该作为问题解决者的座右铭之一:忽视既有框架的约束很容易导致
sub-optimal的解决方案。
普通人遵守规则,牛人无视规则,伟人创造规则。
而要做到无视规则乃至创造规则,首先就要知道规则的存在才行。最近的“征途”事
件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在既有框架下解决问题很多人都会,难就难在意识到框架的存
在并突破它。
体现在程序员这个行业里面,也有很多相应的有趣现象:
#1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被许多初学者奉为圭臬,认为那些看上去精巧的东西才是真正牛13的,
值得学习的。而且,更聪明一点的人甚至会唯恐学的东西还不够复杂,因为越是复杂的东
西搞出来越是有成就感。然而事实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人比比皆是,把复杂的事情
搞简单的人凤毛麟角。
实际上,《设计模式》里面曾经提到,其中大部分的模式都是建立在smalltalk/C++
的前提之下的。这个前提(框架)很可惜的被所有人扔到了风中,并将那些模式泛化为放
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Peter Norvig老大有一个著名的ppt,里面提到在《设计模式》的
23个模式里面有16个模式放到动态语言(尤其是LISP)下面就根本不是什么模式,而是
显而易见无需费力就能完成的任务。c2上的老大们则将Peter Norvig的言论进一步泛化,
提出“设计模式象征着语言所缺乏内建支持的特性”的说法,并罗列了一个“设计模式
<=>语言特性”的对照表。CodingHorror的Jeff也跟着掺和,换汤不换药的跟贴说“设
计模式其实是语言进化的路标”(设计模式的大量重复使用便意味着应该集成到语言内建
支持中去了)。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鱼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p/1710215103a56285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