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egrep命令)
人物春秋
读红岩春秋 讲重庆故事
四十年外交生涯
遂一生报国之愿
——记我国第一代资深外交官杨公素
■刘建华
40
杨公素(1910-2015),原
名佘贻泽,重庆市巫溪县人。早
年求学期间参加学生运动,接受
共产主义思想。抗日战争时期,
在国民党第93军做地下工作,后
撤退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任秘
书。1941年6月,为躲避国民党追
查,借用老友之名,改名“杨公
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外
交工作,先后任天津市外事处副
处长,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外
事处处长,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副
司长,中国驻尼泊尔、越南、希
腊大使等职,是我国第一代资深
外交官。
◇2011年5月1日,101岁的杨公素接受巫
溪县委党史研究室采访
ANNALS OF FIGURES
◇杨公素(二排右一)陪同毛泽东(一排左三)、周恩来(一排
左一)会见外宾
◇时任中国驻希腊大使的杨公素(左二)与杨洁箎(左三)、冀朝铸
(右二)、章文晋(右三)等同志合影
学生运动弄潮人
1910年1月,佘贻泽出生在
重庆市巫溪县大宁厂两河口对岸
刘家坪。家有兄弟姊妹六人,前
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其父
佘翼凤贩卖土特产起家,将山里
出产的山货贩运至湖北宜昌、沙
市,然后运回山里人需要的布
匹、日常用品,再以这些货物换
取山货。由于吃苦耐劳,善做生
意,赚钱后置办了田产。佘贻泽
的大哥、二哥在沙市开了碾米厂
和面粉厂,并在当地商界争得一
席之地。
1924年,佘贻泽小学毕业
后,因家乡没有中学,他被送到
沙市圣路加中学读书。在校期
间,他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演讲
会、辩论会、演剧队等活动,逐
渐在学生中脱颖而出,名气越来
越大。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
引发了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为声援上海,佘贻泽和几位要好
的同学组织学生会,号召全校学
生上街游行示威。学生会还会同
商会组织纠察队,上街搜查商
店,将搜出的英国货、东洋货等
当街烧掉。同时,派人在码头检
查,禁止洋货上岸。嗣后,湖北
军阀大肆逮捕进步青年,佘贻泽
被迫于1926年6月回到老家刘家坪
躲避。
佘贻泽在沙市的几年时间,
由一个乡下顽童变成了洋学生,
又在大革命浪潮中闹了一场“革
命”,成为学生运动的弄潮儿。
1927年春,佘贻泽从老家
经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来到
武汉,参加了湖北省总工会宣传
总队。当时有名的工人运动家林
育南担任省总工会宣传主任,向
忠发担任总工会委员长。他们白
天到工厂宣传演讲革命道理和形
势,鼓动工人们闹革命。据佘贻
泽回忆,那时他被武汉革命气氛
陶醉,热情高涨。他每天都可以
看到工人运动领袖,也见过青年
人崇拜的偶像恽代英。全国总工
会就在隔壁大楼里,还见过有名
的工人领袖苏兆征。后来,佘贻
泽被派去武汉包车总工会当秘
书。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
处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工会被迫
解散。工会负责人通知佘贻泽尽
快离开武汉,并发给他一二十元
遣散费。8月,他结束武汉的革命
活动回到沙市。
1928年春,佘贻泽来到苏
州,进入东吴大学附中继续完成
初高中学业,随后考入东吴大
学。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
日救亡运动。佘贻泽和几位高年
级学生积极主张罢课游行,要求
政府出兵抗日。他被选为纠察队
长,随后担任游行队伍总指挥,
带领学生游行示威。
佘贻泽在苏州度过了七年半
的学生生活,要好的同学有同寝
室的杨公素、徐迟等。杨是辛亥
著名人物杨度的大儿子,他穿着
入时,风度翩翩,一副公子哥儿
形象。可在1932年暑期,杨公素
和家人不辞而别,突然失踪了。
41
人物春秋
徐迟后来成为我国当代著名报告民党第93军地方工作委员会任秘
文学家,曾在文章中写道:“佘书、特派员,负责组织灵石、霍
贻泽可有口才呢!他非常注意世县、安泽、赵城四县的抗日人民
界大事,满口国际关系,好像他自卫队。
天生的具备全球观点,讲起话来1938年秋,佘贻泽等人拿着
引人入胜。他有一句口头禅:So 93军的介绍信,与八路军驻西安
far as it is concerned(谈到这个问办事处接洽后,乘八路军运物资
题就是如此)。他总用这句话开的卡车到延安考察学习。在延安
头,底下就是滔滔不绝,长篇大期间,他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论。他长得黑咕隆咚,大家一度1939年底,山西发生打压
叫他‘茶叶蛋’。当时大家都知牺盟会、决死队的“十二月政
道,将来他一定会当外交官或国变”,他由此看清国民党真反
际问题专家。”共、假抗日的面目,于是开始秘
1935年9月,佘贻泽在东吴密寻找共产党组织。1940年5月,
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燕京大学政他借故离开93军,经西安抵达重
治研究院,专攻中国边疆问题。庆。
1937年,他的论文《中国土司制在重庆,佘贻泽写信给新华
度》通过硕士研究生答辩。日报社要求拜访,新华日报社社
长潘梓年约他在曾家岩见面。见
改名换姓“杨公素”
面后,潘梓年要他回晋东南敌后
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做抗战工作,他随即返回西安,
发。佘贻泽弃笔投戎,到武汉参想通过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去八
加战地服务团。后到山西,在国路军总部。之后,八路军前方总
◇1966年,杨公素(一排左二)奉命赴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受到尼方的热烈欢迎
42
部秘书徐立行找他谈话,根据当
时国共合作的抗日形势,要求他
回93军做联合抗日地下工作。因
此,他又回到93军。
1941年3月初,佘贻泽被93军
军长刘戡以“共产党密探”之名
关进洛阳劳动营。6月中旬的一天
晚上,他与被关进劳动营的西北
工合的刘群设法逃了出去,躲进
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因国民党
紧急追查,洛阳办事处处长袁晓
轩(后背叛革命,成为叛徒)劝
佘贻泽改名换姓以作掩护,佘贻
泽便用了“杨公素”这个名字。
之所以改用老友之名,他说:
“这自然是干工作不得已改名,
但也有纪念这段友情的意思。”
当然,还有其他考虑。不仅是因
为杨公素失踪多年,恐不在人
世,而且他谙熟杨的家世,万一
遇到盘查也好从容应对。
事实上,他被抓进劳动营
时,虽然一直在为地下党工作,
但并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八路
军驻洛阳办事处后,他急于入
党,但袁晓轩告诉他组织问题要
去前方总指挥部解决。直到1941
年10月,他被分配到前总司令部
秘书处,才提交了入党申请,并
写了一份自传。他的入党介绍人
是秘书处的两位同志:一位是他
的燕京大学同学吴青,一位是曾
留学德国的刘文华。
11月,佘贻泽被批准入党,
正式改名杨公素。鉴于他的复杂
经历,支部讨论其入党问题时,
许多同志持怀疑态度。幸亏彭德
怀参加了讨论会,在会上作了说
明,他的组织问题才得以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杨度的夫
人徐粲楞在报纸上看见了杨公素
的名字,以为是自己的儿子,便
立刻写信向报社查问。佘贻泽收
到报社转来的信件后,立即给杨
母回信:“我不是你的儿子杨公
素,我是他的同学佘贻泽……我
当初从陕甘边境去延安时,为了
要避免胡宗南部队的逮捕,就用
了杨公素的名字。”1965年,佘
贻泽又专程到上海同杨公敏(杨
公素的弟弟)一起见了杨公素的
母亲与大姐杨云慧,解释了改用
杨公素名字的经过,杨母明白后
说:“你就像公素一样是我的儿
子。”
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地下工
作者为了隐藏身份,改名换姓是
屡见不鲜的事。这次见面得到老
人的理解后,佘贻泽便一直沿用
“杨公素”这个名字。
四十年外交风云
抗战胜利后,杨公素(佘
贻泽)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
研究员、解放区救济总署秘书组
组长,开始涉及外事工作。救济
总署作为解放区对外的唯一窗
口,杨公素接触和接待了不少外
国朋友。1946年,他作为谈判代
表和翻译,参加了同国民党和联
合国救济署就解决黄河回归故道
的谈判。通过谈判,周恩来同国
民政府行政院、联总负责人福兰
克芮、塔德、马歇尔等达成六条
口头协议,规定“堵口工程以不
使下游发生水害为原则”,“下
游工程必需之物资由联总、行总
供给,不受任何军事政治影响”
等,肯定了先复堤后堵口的原
则。
1949年,杨公素任天津市人
民政府外事处副处长,处长则是
章文晋。苏联承认新中国后,将
大使馆从广州经海上迁来北京。
当时,杨公素被派遣到塘沽负责
迎接和接待苏联使馆人员。重庆
解放后,他被调任西南局外事处
处长。这一时期,主要处理了遗
留问题及外商、外侨的管理问
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按照
协议,外交统一由中央管理。杨
公素奉命率领一批干部进藏,筹
建西藏外事机构,他被任命为驻
西藏代表外事帮办。
1951年至1962年,杨公素先
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外
事帮办、中共西藏工委外事处处
长、西藏自治区外事处处长。其
间,印度要求继承英国过去在我
国西藏的特权,经过外交交涉,
印度同意通过外交谈判来解决问
题。1954年中印谈判开始,杨公
素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
加了首轮谈判。4月,《中印关于
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
和交通协定》签订,周恩来在会
谈中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
入其中。
1956年,杨公素以中国政府
代表团成员的身份访问尼泊尔,
就中尼两国关系问题进行了友好
会谈。后来经过协商,中尼两国
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友好地解
决了边界问题。
1960年,他作为中国政府谈
判代表,参加了多轮中印边境纠
纷谈判。据他回忆,谈判都没有
取得任何结果。后来,中国政府
发表了红皮书,向全世界阐述了
43
ANNALS OF FIGURES
中国政府对边界问题的立场。
1963年,杨公素被调回外交
部,第二次与章文晋共事。章担
任第一亚洲司司长,他担任副司
长,负责处理东南亚地区一些国
家事务。本着睦邻友好的政策,
他参与了和巴基斯坦的谈判,双
方顺利划定了边界,结成了友好
关系。
1966年1月,杨公素担任中
国驻尼泊尔大使。1967年,因病
回国治疗。1972年,在周恩来的
提名下,他担任中国旅行游览事
业管理局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
12月,奉命担任中国驻越南特命
全权大使。1980年8月,杨公素
担任中国驻希腊大使。这是他在
外交生涯中最惬意的时光。他在
回忆文章中写道:“希腊是世界
闻名古国,希腊人民是好客的,
对中国是尊敬的,称中国是东方
的文化摇篮。我去了以后,受到
希腊的热情友好接待,交了不少
朋友,这是我在外交生活中最愉
快的日子。”为了使中国人民更
好的了解希腊,杨公素在工作之
余收集材料,撰写了《希腊近代
史》,回国整理后由商务印书馆
出版发行。
1982年,已是古稀之年的
杨公素主动向外交部提出离职休
养,经批准后享受副部级待遇。
不久,他接受北京外交学院和北
大国际关系学院的聘请,担任兼
职教授,讲授外交史课程,并为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辅导研究生。
2015年3月,杨公素在北京病
逝,享年105岁。
编辑/杨洋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四十年外交生涯遂一生报国之愿——记我国第一代资深外交官杨公素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p/1710192977a561728.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