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算法简介
我们先为此算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解释说明,假设数据集有6个点:P1(1.0,2.0),P2(1.5,2.5),P3(3.5,3.0),P4(4.0,1.5),P5(5.5,2.0),P6(6.0,1.5),另外设置可选参数B=3.0,d=0.01。我们先计算P1点依次到P2,P3,P4,P5,P6的欧氏距离D12,D13,D14,D15,D16,然后将各个距离大于d的Dij先求倒数再累加,假设以上结果都大于d,即为(1/D12+1/D13+1/D14+1/D15+1/D16),最后取负,就是P1的potential值,即P1=-(1/D12+1/D13+1/D14+1/D15+1/D16),其他各点计算过程同理。
我们计算的potential值,结果如下:
P1=-2.5356318736021333,
P2=-2.735675415796938,
P3=-2.279128224245421,
P4=-2.4650997150321703,
P5=-2.9641743813073678,
P6=-2.6731486285187667。
然后从小到大排序为<P5,P2,P6,P1,P4,P3>。首先选择最小的第一个点P5作为聚类中心,为第1类。然后选择排序队列的P2,因为P2与P5的距离是4.03,大于B=3.0,所以P2作为新的聚类中心,为第2类。下一个节点P6,与P5距离最小且小于B值,所以P6与P5是同一类,为第2类。同样地,P1被分配到P2,为第1类。P4被分配到第P5为第2类。最后,P3发现与P4距离更短且小于B,P3被分配到P4,与P5属于同一类,即第2类。最终聚类结果是2类:{P1,P2}和{P3,P4,P5,P6}
译自:《Clustering by Sorting Potential Values(CSPV): A novel potential-based clustering method》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Potential算法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38258710a1952259.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