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8月5日发(作者:jsp格式标准)

09 AI时代,会涌现出哪些新的岗位和机会?

你好,欢迎来到《香帅中国财富报告》,我是香帅。

上一讲我们聊到,这波生成式人工智能给高级白领带来了很

大的冲击。但是我们都知道,每块乌云都镶着金边一一从历

史经验看,技术进步在消灭很多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

就业机会和岗位。这一讲我们来看看,这波技术进步可能会

在哪些方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1.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三种机制

首先我们得知道,技术进步是怎么影响劳动力市场的。

这就要说到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应用经济学教授(卡梅

尔·达龙·阿西莫格鲁)在2019年提出的一个理论。他认

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分

别是替代效应、生产力效应和复原效应。我分别简单做一下

解释:

一是替代效应,就是指技术进步代替了过去由人完成的工作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任务,这是减少劳动力需求的;

二是生产力效应,是指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消费者购买

力也上去了,市场规模大了,这个会增加劳动力需求;

还有一个叫复原效应,就是技术进步改变工作任务,创造新

的就业岗位。比如说,1980年代之前都是黑白照,要彩照得

去找“着色师”上色---现在这种岗位肯定没有了,但摄影相关

的就业岗位其实是大大扩张的,数码相机出来以后,修图师、

剪辑师、旅拍、婚纱摄影、婚礼录像.…各种新职业、新业态

都在涌现。

所以,技术进步是为人类创造更多的机会,还是带来更多的

失业,主要看这三个效应的力量对比。那么,怎么样的发展

趋势才是更有利于人类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的呢?所以要判

断这波AI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主要是看这波

AI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效应和复原效应,是否高于替代效应。

因为新的职业和岗位,主要会随着这两个效应产生。

2容易出现新职业的两个领域

先看“生产力效应”。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今天正在听我这讲课程的你,不管是码农、公务员、老师,

还是文案策划,或者工厂里的管理人员,大概率都属于“服务

业”的劳动者。

但我们稍微想想,其实就100年前,咱们国家大部分人都在

干农活;大概40年前,大部分人在工厂里----这些被统称

为“生产性部门”,就是直接种庄稼,直接生产产品出来。

技术进步带来什么?1956年,水稻亩产不足100公斤,现在

呢?水稻亩产800斤,同样一亩田,能养活的人口多了8倍。

同样的,1990年,中国汽车行业工人的人均年产值是0.3274

辆,2022年这个数字是5.2664辆,30多年的时间,产出翻

了16倍。

换句话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部门效率越来越高,用不了

那么多劳动力,所以更多人进入了服务业。

但服务业也分不同种类,比如教育、医疗这些叫作“生产性服

务业”,意思是提供这些服务的目标,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

生产能力。还有一部分,叫作“非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旅游、

娱乐……这些看上去“没用”的服务。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第7讲中,我说过,这波生成式AI会让写作、编程、设计等

工作任务的效率大大提高---没错,“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生

产力会得到巨大提高。就像当年洗衣女工、钳工慢慢退出历

史舞台一样,我们会看见,很多工作岗位会消失。

比如现在这种程序员,比如给领导写公关通稿的秘书……我能

想到的这种类型的绝大部分岗位,都面临减员的风险。那什

么就业机会会长出来呢?

我敲一下黑板:那些看上去没用的东西。

我举个很有意思的小例子,最近网上有个甲骨文女孩火了。

她学甲骨文---这几乎是最冷门的专业了,确实你也想不出

学了四年甲骨文能拿来干啥,她考公务员各种折腾几年后,

最后当了甲骨文博主,做科普短视频,不但养活自己,还带

火了一波甲骨文热。我就看她视频,给我儿子讲甲骨文,还

挺有意思的。

有啥用吗?实话实说。我想不出来。

但真的没有用吗?我觉得挺有“效用”。对,就是今年的财富

报告第一讲里我们就在讲的,未来是一个效用社会。效用的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意思就是满足,这个满足来自很多不同维度,金钱财富仅仅

是其中一种。

没错,这波生成式AI将让“无用”登上历史舞台。

这也是效用社会的一个侧面:大多数人的工作将不再是生产

物质财富,而是为他人提供“效用”。效用的维度会很广,我

们2019年提出的爱美、怕死、孤独,都是。但未来会更多,

比如好奇心、征服欲,或者什么也不为.….…你可以问一下自

己,过去几十年中,你什么时候感到“满足”?任何一个可以

激发大众甚至小众“满足”的点,都有机会长出新的职业和岗

位。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苗头。

2000-2022年,美国哪个细分职业的就业人数增速最快?你

可能想象不到,是美甲师和足疗师。这两种职业,在过去22

年内就业人数增长了接近400%。

在美国,就业人数快速增长的职业还包括个人理财顾问、活

动策划师、导演、教练、动物看护师等。这些职业都是为他

人提供“效用”的岗位,需要社交智慧,需要提供情绪价值,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也需要一点灵感,这些都是AI很难办到的。(我把2000年

-2022年美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20个细分职业都放在了

课程文稿里,你可以点开仔细看。)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好,说完生产力效应,我们接着再看复原效应。这对于更多

面临冲击要转行转型的人,可能更具有指导意义。前面我们

讲到“摄影”这个领域虽然失去了一些岗位,但创造了更多和

数码摄影相关的岗位。这不是孤例,电工、司机都是工业革

命后的职业,程序员、网络直播也是最近几十年信息革命催

生出的新职业。

这么说吧,1940年的时候,当下我们从事的职业,超过60%

都不存在。

从2015年-2022年的7年间,我们国家新增了158个职业,

约占总职业数量的10%。这158个职业,有43个(占比27%)

都是数字职业,也就是数字技术进步催生的新职业,比如人

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互联网营销师、农

业数字化技术员等等。

此外,还有77个职业(占比49%)属于“创造效用”的服务业

职业,比如宴会定制服务师、虚拟现实产品设计师、彩灯艺

术设计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等。(我同样把这158个职业

的表格放在课程文稿里,供你参考)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可以看到,在数字时代,新职业大致会出现在两个领域:

其一是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二则是“创造效用”的职业;

而且,创造效用这个方向会容纳更多的就业。

3.认识自己,才能做AI的主人

最后,我想讲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就是前两个月,我跟两位网文作者聊天,她们告诉我,现在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的网文写作都有“框架”,而且网上“素材”多,什么霸道总裁爱

上我,恶毒女配白莲花,穿越古代立大功…哪个题材热,素

材马上剪出来,甚至连洗稿都算是好的,有的就改个名字,

然后塞到素材库里。所以她们的工作就是“选料”,然后裁剪

裁剪,主要耗眼睛和耗手。

我马上明白了为啥现在推送的网文有时候感觉特别熟,因为

都是流水线产品。那么这样的工作岗位,很快就会被ChatGPT

干掉。网文写作者其实只是“以写作为生”的人群里的一个极

小样本。

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报告、文案、公关通稿,大多是素材

的堆积;稍微高级点的,是结构化,提炼一些观点一类似小

学时代语文课的“总结中心思想”;再高级点的,还加点文字

堆砌的文采。但是,凡是有套路的,不管是学套路还是找套

路,AI肯定比我们快。

更进一步说,但凡有套路的“产出”,AI大概率能比我们做得

更好,效率更高。

所以我们会说,要抵抗AI的冲击,要有创造力。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但什么叫创造力呢?

我一直觉得这个词很重要,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有天看到一

句话“在成为你自己这件事情上,没人比得过你。”

有时候确实会觉得,人得相信造物的神奇。我们总会发现一

些事情,自己特别擅长,因此容易兴奋,产生多巴胺,然后

坚持,形成正反馈一一我觉得,创造力大概是在这样的时刻

才能被激发。更重要的是,这种事情不一定要是现在大家定

义的“有用”----甲骨文可以,玩泥巴也可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AI给我们带来的,也许是让更多

人有“做自己”的机会。

但这件事情的前提是,你得回到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

己”。

好,我简单给你总结一下:

1.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替代效应、生产力效应和复原效应这三

种机制影响劳动力市场,很多工作岗位会消失,但同时也会

有很多全新的工作岗位出现。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2.在数字时代,新职业大致会出现在“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和“创造效用”两个领域,创造效用这个方向可能会容纳更

多的就业。

3.在AI时代,但凡有套路的“产出”,AI大概率能比我们做得

更好,效率更高。所以创造力尤为宝贵,认识你自己,才有

可能成为AI的主人。

好,这就是这一讲的内容,我是香帅,我们下一讲再见。

划重点

1.技术进步会导致很多工作岗位消失,但同时也会有很多全

新的工作岗位出现。

2,在数字时代,新职业大致会出现在“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和“创造效用”两个领域,创造效用这个方向可能会容纳更

多的就业。

3.在AI时代,但凡有套路的“产出”,AI大概率能比我们做得

更好,效率更高。所以创造力尤为宝贵,认识你自己,才有

可能成为AI的主人。

同步日更微foufoushu


本文标签: 职业 技术 效应 岗位 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