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6月16日发(作者:购物网站图片)
基于Web2.0的教育网站建设
李芳芳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200234)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任务。在当今-Z-Jl ̄.务和Web2.0的时代背景下.中国
的教育网站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转变建设思路,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教育网站建设者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对
Web2.0及教育网站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云计算;Web2.0;个人知识管理;教育网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09)11-0077—03
六度分隔理论。六度分隔理论意思是任意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
0 引言
在认识Web2.0之前.有必要提到 云服务”.因为云服务或
云计算正是Web2.0概念提出的一个大背景、大环境。可以说,
离不会超过6个人,最多通过6个人,在他们之间就能建立一
定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
代,人与人之问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其次,Web2.0是借助
任何Web应用都是一个云计算应用.Google,Amazon,Face.
book,Twitter,Flickr以及其它所有Web 2.0应用都是云计算。
XML,Ajax等新技术而实现的,它的典型应用是Flickr.
43Things.com等网站和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人们可以在其
中迅速地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它活动。SNS即
Social Network Sofwaret,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
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RSS是站点用来和其
它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
云计算将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社会化的实现。云计算是指由几
十万甚至上百万台廉价的服务器所组成的网络,在远程位置
(云)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计算机服务。也就是说,任何人可以
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设备(计算机、手机、各类移动
终端等)进行计算、使用应用软件、存储资料等。这里的“云”,既
是对那些网状分布的计算机的比喻,也指代数据的计算过程被
隐匿起来,由服务器按用户的需要,从大云中“雕刻”出各自所
需要的那一朵。
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
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
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Web2.0在2006年进军了教育领
域,成为倍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这些社会性软件在教
云服务时代的到来给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
挑战,其中包括各种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如果按照以
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搜索资料的思路来建设教育网站,必将落
后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1 Web2.0
1.1 Web2.0的定义
“Web2.0是以Flickr,Graigslist,Linkedin,Tribes,De1.icio.
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通过SNS形成学习共同体,教
师用Blog撰写和发表教育13志,学生用Wiki协作写故事等
等。
1.2 Web2.0的精神和特点
Web2.0的精神主要有4点,简单来说就是开放、共享;参
与、创造:个人、去中心;社会化。如何把这些精神与教育网站的
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Web2.0网站的特点有:①用户主导,用户参与,用户建设。
用户不再仅仅是单方面获取网站上的内容,而是参与网站的建
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
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iax等新理论
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Web2。0不是一项具体的技术,而是
一
设,充分发挥用户的主导性。②形成网站中的社区文化。用户通
过网站中的社会性软件组成社区,并形成社区文化,用户之间
可以互相交流分享。③分散化,小型站点。Web2.0网站不需要
是大型网站,只要为用户之间提供充分的交流技术,小型站点
个历史性的概念或思路(相对于Web1.0)。它的理论依据是
收稿13期:2009—09—09
作者简介:李芳芳(1987一),女,安徽安庆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2009 ̄11期{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771
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如Delicious,Facebook等。④可读写。
与以前的网站用户只能读取网站内容相比,Web2.0网站给用
户提供了在网站中表达自己内容的机会,让用户有更多的参与
样保守的态度而不去尝试新的应用,也许现在教育网站就不会
存在。Web2.0提倡以人为中心,将其运用到教育领域,将把教
育网站的发展向前推进一大步。对于现在已经出现Web3.0的
感、成就感,同时有利于网站内容的快速更新。⑤服务与开放。
Web2.0网站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核心,并且这些服务向所有
概念,我们不是盲目跟上技术的发展,而是要向教育领域注入
新的血液和思想。
用户开放。飞戈在(Web2.0与未来的网络》中说到:“我认为
Web2.0有下面几个特性:个性化的传播方式、读与写并存的表
达方式、社会化的联合方式、标准化的创作方式、便捷化的体验
方式、高密度的媒体方式。”
分析了Web2.0网站的精神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Web2.0
2.2教育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网站建设思路落后。许多教育类的网站仍遵从传统建
网建库的基本思路。认为只要在网站中添加足够的资源,就已
经做好了大部分的工作。这些网站追求素材的多和全,教师在
需要资料的时候进行网站搜索,这时网站只是作为一个资源库
追求的是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主张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伺样,在教育网站中,我们也
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来建设这样的教育网站。
1.3 Web2.0与Web1.0的比较
在Web2.0之前有Web1.0.Web2.0是由Web1.0发展而来
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概念上的改变?Web2.0与之前的
Web1.0又有哪些区别?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
从模式上是从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
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
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在
运行机制上。由ClientServer向Web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
员等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发展:在具体应用上,由初级“滑稽”
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的发展。表1对两者之间作了一个比
较:
表1 Web1.0与Web2.0的比较
Web1.0 Web2.0
门户
个人化
内容 应用
商业模式
服务
密闭、大而全 开放、谈联合
网站中心化
个人中心化
一
对一
社会性网络
在充分认识了云服务、Web2.0以后,我们要以Web2.0的
视角和思路考虑目前中国教育网站的建设问题。
2教育网站建设
2.1当前教育网站建设的现状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变革。教育网站
就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Web2.0网站的逐步发展。在教
育领域也出现了很多Web2.0性质的网站,其中走在最前面的
有:中国教育人博客、中国大百科、点评老师网、维库、教育掘客
等。但是。目前Web2.0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
大部分教育类网站都停留在Web1.0时代,其基本思路是建网、
建库,把资源放在网络上供教师在需要的时候到网站搜索资
源。另外.许多人对Web2.0在教育网站中的应用后果持怀疑态
度,他们的观点是不能让教育盲目地追随网络的快速发展。这
种担忧虽不无道理,但纵观教育网站的发展历程,如果持有这
11 78 2009年第”期【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单向地为教师提供资源,而教师不能为网站的资源更新作出贡
献.也缺少与其他教师交流共享的机会。
(2)功能发挥上的错位。现在打开一个学校的教育网站,会
发现它不外乎上传一些通知、信息,以方便用户及时了解信息
动态.有突击检查任务时再临时补充内容。或者将其作为展示
平台,把学校开展活动的相关照片或文稿资源挂在网上,起到
的主要作用是转发通知、报道事迹,类似于宣传栏,而网站应该
发挥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功能却被忽视.并且网站中大都存放着
一
些过时的资源。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站进行教学和学习的积极
性不够,这造成了各方面的严重浪费。
(3)网站的关注对象单一。不难发现,很多教育网站关注的
对象仅仅是学校的老师,网站资源针对学科教师,缺少对学生
和家长的服务。这种关注对象的单一显然不利于教师、学生以
及家长的沟通,我们所要的是使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一体。为
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社区型的网络环境。
(4)管理模式单一。网站的管理和维护需要有专门的网络
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对网站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如果教育网站仅仅由网络管理员单独管理,而没有师、学生等
的参与,这种管理模式显然过于单一。网络管理员不能直接知
道网站用户需求的转变,不利于网站的持续发展。
2.3基于Web2.0的教育网站未来发展建议
Web2.0时代的教育网站所担任的角色应是“云地中介”。
也就是说,它为“云”和“地”提供一个联系的平台。所谓的“云”
指的是无所不在的云服务,“地”指的是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和受
教育对象,一个好的教育网站应该是一个称职的“云地中介”。
以下是基于Web2.0并针对目前教育网站存在的问题而为未来
发展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强Web2.0技术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技术的进步推
动了教育的发展,教育中技术的应用又促进了技术的改进。
Web2.0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术工具。如何
正确运用这些技术,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育网站建
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将Blog与资源库进行融合,解决资源
原创少、更新慢的问题;利用Wiki实现用户对资源的协作开
发,调动用户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对资源库进行资源更新;利用
RSS技术,实现资源的实时推送;利用TAG技术,实现资源的
从众分类和横向联合等等。
(2)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库。这涉及个人知识管理的层面,
PaulADorsey教授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
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这
已经悄然出现了Web3.0的概念,教育信息化似乎永远落后于
时代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因如此,我们更应保持高度的
警觉性,与时俱进。网上关于Web3.0的定义的说法有l0余种.
被引用最多的是“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它网站的相关信
些技巧包括7个方面,分别是检索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
分析信息、表示信息、信息安全以及利用信息相互协作的技巧.
其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
高个人的竞争力。个人知识管理必然要求知识管理的个性化.
Web2.0提供了很多支持个性化知识管理的工具,常用的包括
Blog,RSS,Digg,Youtube等,类似这样的知识管理工具还有很
多,它们为建立个性化的知识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教
育网站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网站中提供这些工具,以实现教师、
学生等的个性化知识管理。
(3)构建学习共同体。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
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
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
务。”[5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学管理者之间都可以建立学
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共享资源,交流感情,并形成一定的
组织文化,使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
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
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
序才具有的功能”。Web3.0的平台将以微单元(即微应用模块,
或单元组织)构成,用户完全自主地创建自己需要的信息单元
模块,技术支撑平台将根据用户需求,智能化处理互联网海量
信息的整合,最终聚合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可以看出,Web2.0
的核心是用户参与、共享,Web3.0在这样的基础上着眼于令用
户更方便地整合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我们期待Web3.0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同时,作
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为教育信息化工
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Web2.0的到来为教育网站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更强大的支
持,例如校内网、Facebook及QQ群等。
(4)多主体的资源建设方式。这是针对前面提到的管理模
式单一而提出的解决思路。所谓多主体,也就是说参与资源建
设的不仅是网站管理人员,还要包括教育专家、学科教师、学生
等,为他们提供更新知识的平台和工具,并能把资源上传到网
站中,让网站内的资源不断更新,形成资源内容的生态链。
[1] 蒋科蔚,齐玮娜,高志标.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J].科技广场,2008(7):64.
[2] 陈慧.Web2.0及其典型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 刘建华,谭支军.Web2.0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探究[J].科技风,
2008(8):88.
[4] 于冬梅.组建学习共同体缓解教师心理冲突[J].上海教育科研,
2008(10):76.
3结束语
当我们正研究如何在教育中更好地把握Web2.0时.IT界
[5]周珍妮,陈碧荣.Web3.0,全新的互联网时代[J].科技广场,2008
(7):236.
(责任编辑:徐丽娟)
Educational Website Construction Based on Web2.0 in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progress of technology bring new missions to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al Website in the background of cloud service and Web2.0.What educational Website
constructers have to think of is how to change the ways of construction and follow the steps of the age.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Web2.0;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Educational Website
2009年第11期(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91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基于Web2.0的教育网站建设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8484166a722833.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