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23日发(作者:下发的通知)

五线谱入门 五线谱图解

第一讲 音的概念

第一节 音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

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第二节 音的分类

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

音、弱音。

“音”大体又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

1、乐音(musical tone)

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并有准确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们称它为“乐音”。

2、噪音(noice)

没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动即无规律又杂乱无章的音,我们称它为“噪音”。

您明白了吗?

第三节 音的性质

音有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四个特性。

音高: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低

少,音则低。

音值:也称音的长短。它是由音的延续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值则长;

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值则短。

音量:也称音的强弱。它是由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量则强;

振幅小,音量则弱。

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

由于音的性质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乐音来。使我们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旋律。

也通过不一样的音色,让我们辨别出哪一种声音是由钢琴弹出来的,哪一种声音是小号吹出来的。二

胡和小提琴同样都是弦乐器,可是它们的声音又各自有所不同。也可以区分人声,哪些是女高音,那

些又是男低音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声体,你会发现:

音的性质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第二讲 乐谱的知识

第一节 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

谱方法。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

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

秀作品流传下来。比如我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他从小爱好音乐,勤于学习,既能唱

又能演奏,当时当地的乐器样样精通。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演奏和演唱。他能奏“十番鼓”,“十番

锣鼓”,又掌握许多民间唱腔,还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及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和一些优秀的民间唱腔,他所创作演奏的作品,

个个是精品,但由于生活所迫,流落街头,成了一个街头流浪艺人,受尽欺凌与压迫,受尽了折磨,

刚刚解放就病故了,仅留下了有限的曲目,带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人世,再没人记得这些。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失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憾。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 乐谱的分类

我国早在古代就发明了乐谱。记谱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公元九世纪我国唐五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谱手抄本《敦煌曲谱》、

《敦煌卷子谱》,曾经广为流传的《工尺谱》,古琴演奏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等等,这

些古老的乐谱有的还延用至今。现在我们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还在研究它们。此外还有现在仍广为应用

的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以及国际上流行通用的《五线谱》等等。

第三节 五线谱的优点

《简谱》的优点:它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但是如果是多声部

(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时候,简谱就不那么方便

易读了。

相反五线谱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

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如谱例1)很容易识别。视觉非常清楚。其次在表示旋律方面

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如谱例2),就好象站在我们面前的一排排的人,哪个

人高,哪个人低,而哪些人胖,哪些人瘦,都是很明显的,一眼望去很容易辨认。因此在国际上广为

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五线谱。

我们国家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也都采用五线谱,连民族音乐领域也逐渐过渡到五线谱上来与国际

接轨。在音乐的领域里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拿起同一张五线谱,大家唱出的都是同一个调子。可以

说五线谱是无国界的,是音乐中的“世界语”。这就是五线谱的优点,要想进入音乐的世界里,我们

必须首先学会五线谱,它是我们跨入音乐大门的桥梁。

第三讲 学认五线谱

首先,五线谱是由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的:音符、谱号、谱表。

第一节 谱表

现在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谱表:

用来记写音符高低的表格,就叫做“谱表”。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的确,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

的。这就是五线谱的谱表。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

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由于音符非常多,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也绝对不能浪费的,也就是“线”与“线”之间的

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同“线”一样。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

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间都代表着一个音的高度。

然而这五条“线”和四个“间”还不够表达我们的情感心声,如果还有更高的音或者更低的音出

现怎么办呢?于是就产生了更多的“线”和“间”。

这些临时多出来的“线”和“间”叫做“上加线”和“下加线”。上面多出来的线叫做“上加

线”,上面多出来的“间”叫做“上加间”。下面多出来的“线”和“间”叫做“下加线”和“下加

间”。这些“线”和“间”向上下两边呈放射形。“上加线”和“上加间”是自下而上,往上数的,

分别叫做“上加一间”、“上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上加三间”、“上加三

线”…………以此类推。

在五条线下面加出的线是从上面向下数的(与上加线相反)。分别称作“下加第一间”、“下加第

一线”、“下加第二间”、“下加第二线”……也是以此类推。(如下图)

这里面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1、“上加线”和“下加线”根据音符只需要画一条短线,不需要很长。够表示音符就可以了。(如

下图)

2、在表示“上加间”和“下加间”的时候,不需要再把这个音符上面或下面的线画出来了。(如

下图)

第二节 谱号

在五线谱上确定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名位置的符号叫做谱号。

谱号就象男女有别一样,在五线谱上看上去是相同的音,由于谱号的不同而代表着不同的音高,

这些谱号分别有高音谱号,低音谱号,C谱号三种。

标有高音谱号的五线谱叫高音谱表,标有低音谱号的是低音谱表,同样,标有C谱号的就是C谱

表,亦叫中音谱表,或叫次中音谱表(后面要详谈)。一般用高音谱表的乐器大部分是属于高音乐器,

象小提琴、二胡、高胡、长笛、小号、双簧管、笛子等等,还有包括人声的男女高音声部,通常高音

谱表用得较为普遍,除了特殊乐器声部以外,大部分用高音谱表来标写。使用低音谱表的一般是一些

低音乐器和人声的低音声部,比如象大提琴,大管、大号、低音黑管等等。而C谱表则多用于中音提

琴等等……

谱例1: 高音谱号(G谱号):

谱例2: 低音谱号(F谱号):

谱例3: C谱号:

第四讲 学画各种谱号

第一节:高音谱号 (G谱号)

画这个谱号是从第二间开始的。从第二线开始向上紧靠着第三线顺时针往下画半个园,再紧贴着

第一线画一个大于起口的圆形,然后,躲开这个圆形的开始的缺口,向上、向右、冲出第五线再向左,

逆时针画一个小圆,回来,在第四线上定义。然后,从中间下来,穿过第三线、第二线,再穿过第一

线,伸出尾巴来后,再左转,顺时针画半个小小的圆,结束时涂上一个小黑点点。这样,一个高音谱

号就可以大功告成了。看起来复杂,实际画起来你会发现并不是很困难的。

谱例1:

第二节:低音谱号 (F谱号)

低音谱号就要容易得多了,您画这个谱号时要记住;要从第四线上画起。先画一个小小的圆点,

然后紧贴第五线,顺时针画半个圆,穿过第四线向左一撇,直到第二线止住。再在第三间和第四间里

各点一个小小的圆点。

谱例2:

第三节 C谱号

C谱号基本上是由上下两个英文字母“C”反过来,再加上两个竖线,(一根粗、一根细)组成。

这个谱号的特点是:两个反过来的字母“C”最中间对准哪条线,哪条线就是“C”音(DO)。也

叫做那条线的谱号,比如对四线,就叫“第四线C谱号”(也有人叫它次中音谱号),对准第三线就

叫“第三线C谱号”(也有人叫它“中音谱号”)。

如图:

由于“C谱号比较灵活,看起来好象复杂一点,那么让我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告诉您:这个谱号上

下均等,最中间的部分对准哪一条线,在这条线上标出的音就唱(DO)。以此上下类推。

(DO)我们会在音名一节中讲到。

第五讲 音符

什么是音符呢?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在乐谱表上表示正在进行的音的长短(也叫“音值”)

的符号,叫作“音符”。

第一节 音名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称呼。在乐音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音(也是音级),也都有它独立

的名子。也就是“音名”。在认识音符之前我们要先知道它们的名字---音名(唱名)。

其中最主要的有7个基本音,分别由七个英文字母来表示,称为:

C D E F G A B

sei di yi aifu ji ei bi

它们分别还有小名(唱名---视谱时所唱出的名叫“唱名”)

C D E F G A B

(汉语译音) 斗 瑞 咪 发 搜 拉 希

(汉语拼音) Do Ruai Mi Fa Sol La Xi

(简谱) 1 2 3 4 5 6 7

在乐音的“家族”中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但是最基本只有这七个音,其它高、低音的音名都

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出来的。

这七个音在钢琴上都是穿着雪白的衣服(白键子)。现在我们把这七个基本音的音名、唱名、译音、

简谱记法全部在钢琴上做个对照。

第二节 音名的分组

乐音的大家族里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但是它们并不混乱,而是井然有序的,人们都分别给他

们排了队、分了组。这样我们就不难辨认他们了。它们分组的原则是以实际音高来区分的。

1、“中央C”是主角,为什么叫它中央C呢?因为它是钢琴上距离钥匙孔最近的一个音。中央C

的唱名也叫(DO)。

从这个音一直到往右弹到B(Xi),这是一组。这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再往右,也是从C(DO)

开始再到B(Xi)这又是一组。这一组叫“小字二组”。总之是七个音一组,依次往右排,分别叫“小

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等。

从中央C(DO)左边的一组音(也是7个音)叫做“小字组”,然后,再往左,同样是7个音

一组,依次叫做“大字组”、“大字一组”……。

这里有一点请注意:

在书写的时候“小字组”用英文小写字母并在它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它所属的组名比如:

“小字一组”的(Do)---d1

“小字三组”的(Sol)---g3

“大字组”用大写同样在它的右上角标明它所属的组数。比如:

“大字二组”的(La)---A2

“大字一组”的(Mi)---E1

“大字组”和“小字组”因为本身不带数,所以字母后面不用带数字。

下面请看看五线谱在钢琴的键盘上相应的位置:

谱例:

第三节 认识音符

我们各自都长得不一样, 音符们也各有不同。但是它们大部分基本上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即

“符头”、 “符干”、 “符尾”。

谱例1: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这些音符的名字了,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在五线谱中,这些音符各自的位置在哪

里。

谱例2:

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长度。音符有以下几种: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

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

谱例3:

注释:以下所讲的“时值”就是“音长”。

(一) 全音符 《》

这个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大哥,其他音符的时值都比它短,而且要

以它为准。依次分为两半。

(二) 二分音符 《》

这个长着身子(学名叫符干)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它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长,(它等于全音

符1/2的时值)

谱例4:

(三) 四分音符 《》

这个黑脸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

谱例5:

(四)八分音符 《》

这个黑脸的音符长出了尾巴,它叫“八分音符”它比四分音符还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8的

时值)

谱例6:

(五)十六分音符 《》

这个黑脸的音符长着两条尾巴,它叫“十六分音符”。它比八分音符还要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

1/16的时值)

谱例7:

(六)三十二分音符 《》

这个有着三个尾巴的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又少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32

的时值)

谱例8:

(七)六十四分音符 《》

长着四个尾巴的黑色音符名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是“三十二分音符”的一半。(它等于全音符

1/64的时值)

谱例9:

☆ 现在总的列出一张表,看一看音符这个大家庭直系的关系。

名 称 时 值 简谱计法 音符

全音符

二分音符 1/2

四分音符 1/4

八分音符 1/8

十六分音符 1/16

三十二分音符 1/32

六十四分音符 1/64

第四节 音符的正确写法

1、首先在画符头的时候应该注意要呈椭圆形。要左低右高,不管是空心的符头还是实心的符头都

要这样画。(千万不要画一个大圆圈或者大圆点呆头呆脑的立在那里。)

谱例1:

另外左高右低也同样是错误的。

谱例2:

2、我们知道音符是由符头、符干、符尾三个部分组成的。在记谱的时候一般的规则是以五线谱的

第三线为准。在第三线以上的音符,在记谱的时候,符干要朝下,也就是说符头在上,符干朝下。在

三线以下的音在记谱的时候符干要朝上,符头在下。而在第三线上的音符,符干可以自由,朝上朝下

都可以,根据前后的音自由处理。

谱例3:

3、还要注意一点:符干朝上的时候,符干要画在符头的右边,符干朝下时,符干要画在符头的左

边,一定不能画错。

谱例4:

4、音符的长短:在标画音符的时候,要注意符干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一般是以一个八度为准。

比如Do到高一个八度的Do,或者是到低一个八度Do的地方。

谱例5:

第五节 符点音符

在音符这个大家族里,还有一些旁系亲属。例如符点音符。它只是一个圆圆的小点点,附属在音

符后面的,所以叫“符点”。而带附点的音符呢,就叫“符点音符”。

谱例1:

符点的主要作用是让乐谱更为简化,让大家读谱时更加方便。

请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圆点,它的音值有它前面那个一本正经的音符一半的长短。不管它前面的

那个音符有多大,这个小小的符点都具有同样的作用,它很历害的。

比如:前面的是个四分音符。当这个四分音符唱一拍时,那么这个带了符点的四分符点音符就要

唱一拍半。如果前面是个全音符。当这个全音符唱四拍的时候,这个全符点音符就要唱六拍,以此类

推。

谱例2:

另外在写符点音符时,标画符点请注意几个问题:

1、符点一定要画在音符的后面,也就是音符的右边,千万不能画在音符的其它地方。

2、符点要靠近符头。

3、符点音符的符头如果在间里,符点也要画在间里;符点音符的符头在线上,符点要画在音符右

上方的间里。

谱例3:

谱例4:

〓乐器爱好群〓 群号224218512

五线谱[wǔ xiàn pǔ]

百科名片

五线谱

五线谱 (Musical Notation)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

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

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歌词发音的高低长短是用A、B、C……等字母表示的,

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称为“纽姆记谱法”(Neuma)。

目录

简介

定义

历史

图示

知识

五线谱

谱号

变音记号

等音

连谱号

花括线

直括线

加线

加间

休止符

写法

省略记号

连音连奏

断音断奏

持续音记号

滑奏记号

琶音奏法

附点

延音线

延长号

改良方案

缺点

吴道恭六线谱

展开

简介

定义

历史

图示

知识

五线谱

谱号

变音记号

等音

连谱号

花括线

直括线

加线

加间

休止符

写法

省略记号

连音连奏

断音断奏

持续音记号

滑奏记号

琶音奏法

附点

延音线

延长号

改良方案

缺点

吴道恭六线谱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的确,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

的,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

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由于音符非常多,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也绝对不能浪费

的,也就是“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同“线”一样,最下面的

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1线、上加

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各代表1个音级,这些音级的固定高度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

如右图所示

谱号有 3种:第一种是G谱号,当G谱号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时,称高音谱号;第二种是F谱

号,当F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时,称低音谱号;第三种是C谱号,当C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

时,称中音谱号(此处应注意,只有这三种情况下称高中低谱号,在其他线上时,均有不同名称)。五

线谱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声和乐器的需要,并避免过多的加线,有多种谱表,其中常用的有5种:即

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用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3种用C谱

号)。女高音谱表现已不常应用,中音谱表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

高音区。此外还有上低音谱表、女中音谱表等。五线谱一般分类为: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

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②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③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

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

又称十一线大谱表。编辑本段定义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

计算的

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连谱号包括起

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两个组成部分。括线分花的和直的

两种。花括线为钢琴、风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记谱使用。直括线为合奏、合唱、乐

队记谱用。在总谱中用直括线来连接同为乐器,把它们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乐器组。有时在直括线

之外还加上辅助括线(花的或直的)来连接同种乐器。在总谱中,独唱独奏声部如果只包括一两行五

线谱的话,左边只画一条起线,而不加括线。为了标记过高或过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面或下面还要

加上许多短线,这些短线叫做加线,在五线谱上面的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由于加线而产生的

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

和上加间,由下向上计算,下加线和下加间由上向下计算。

编辑本段历史

五线谱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

式是声乐,歌词发音的高低长短是用A、B、C……等字母表示的,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

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称为“纽姆记谱法”(Neuma),这就是五线谱的雏形。“Neuma”源

自希腊语,意为符号,是用绘图的形式表示的初期纽姆形状(图1-1)。

这些纽姆符号开关清晰,有时表明一个音,也常常表明一组音,它能够帮助演唱者记忆、了解各

种曲调进行特征,但它不能表示音的长短,也没有固定的高低位置,于是后人便划出一根直线,将纽

姆符号写在线的上下,以线为中心点,把音固定为F,再根据上下位置确定音高,这种形式称为“一

线谱”。到了11世纪,僧人规多把纽姆符号放在四根线上,从而确定其音高,这种乐谱称为“四线

乐谱”。开始的线谱是用不同的颜色画成的,如红线代表F音,黄线或绿线代表C音(图1-2)。

到了13世纪,四线乐谱采用全部黑色线,只是在线的前端写上一个拉丁字母,以表示线的绝对

音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雏形。由于四线的纽姆乐谱并不能把节奏标出来,因此必须对每个音

的长短有精确的确定方法,这就是定量音乐的起因。13世纪,科伦对约翰教学乐僧佛兰克著《定理歌

曲艺术》一书首创了黑音符的长度(图1-3)。

15世纪时,出现了白音符,音符种类也增加了。线谱发展到这种状态时,已基本能记录音的高低

位置和音长短。到了16世纪,开始使用划分小节的记谱法,符头也变成了圆形。17世纪,四线谱又

被改进为五线谱,经过300年的逐步完善,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公用的音乐记谱法。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

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

办而有所推广。

编辑本段图示

一、以下图示五条线,就是五线谱.分一、二、三、四、五条线。

二、五条线中间的空白处为间,共有四间。

三、放在五线谱开头、 分别为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四、五线谱、简谱音阶对照示意图

五、简谱唱法与五线谱的音名唱法对照表

六、简谱与钢琴(电子琴)键盘位置对照图

编辑本段知识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

计算的。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连结起来。

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

却无法确定。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

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谱号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又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

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 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也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

倍低音谱号。

C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又

名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又名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

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

更加方便。 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变音记号

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

图谱(20张)

变音记号有五种: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和谱号的后面。记在谱号后面的变

音记号叫做调号。在未改变新调之前,它对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乐曲中间要更换调

号时,可能有三种情况。

更换调号如果发生在一行乐谱的开始处,这时应该在前一行乐谱的末尾处将所要更换的调号预先

记写清楚,并将最后一条小节线向前移,以便记写新调的调号。

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只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便可以了。

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多余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

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

升号变降号或降号变升号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原来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

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直接放在音符前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只限于同音高的音有效,

而且只到最近的小节线为止,在多声部乐曲中临时记号往往只对一个声部有效。为了提醒废除前面所

用的临时记号,有时在小节线后面加上另外的临时记号。

等音

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因为只有在半音相

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等音。除去#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

上等音,连它本来的共有三个。而bA和#G只 有一个等音,连它本身共有两个。

连谱号

包括起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连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两个组成部分。括线分

花的和直的两种。

花括线

为钢琴、风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记谱使用。

直括线

为合奏、合唱、乐队记谱用。在总谱中用直括线来连接同为乐器,把它们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

乐器组。有时在直括线之外还加上辅助 括线(花的或直的)来连接同种乐器。

在总谱中,独唱独奏声部如果只包括一两行五线谱的话,左边只画一条起线,而不加括线。

加线

为了标记过高或过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面或下面还要加上许多短线,这些短线叫做加线,在五

线谱上面的叫上加线,下面的叫下加线。

加间

由于加线而产生的间,叫做加间,在五线谱上面的加间叫上加间,下面的叫下加间。

加线和加间的计算方法是:上加线和上加间,由下向上计算,下加线和下加间由上向下计算。

休止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

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例如:全音

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

写法

在记谱法中,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与音乐的构思、音符与休止符在五线谱上所处的位置有着密

切联系。正确的记谱,其目的是为了能简单明了、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音乐思想。

关于记谱问题,情况异常复杂。这里只能将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的基本规则叙述如下:音符包括

三个组成部分。符头(空心的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

状标记)。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与间内。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

头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用音符干记谱,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在第三

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邻近的符干方

向而定。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弯向符头。假如同一符干连着许多符头而又分布在第三线的上下

时,则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许多音符组成一组时,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这时符干的

方向仍以离第三线最远的符头为准。两条以上的符杠要平行。单声部音乐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多声部

音乐只有在节奏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单符干记谱。节奏不同时,则用双符干或多符干记谱。用双

符干记二声部乐曲时,高声部符干朝上,低声部符干朝下,声部交错时,其原则不变。符干的长度一

般应保持八度音程的距离,假如符干连着许多符时,符干的长度应是符头间的距离加上八度音程的距

离。如果符头在上加三线以上,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四线。如果符头在下加三线以下,

符干必须延伸到五线谱的第三线或第二线。音符如果带符尾,则符尾形状不变。许多音符用共用符尾

连结在一起时,符干长度多半长短不一,这时要使符杠与最近符头的距离至少距离八度。符杠的方向

与符头的总趋向基本平行。

由于谱面狭窄及其他种种原因,不可能遵守上述规则时,适当缩短或伸长符干长度是完全可以的。

附点写在音符符头和休止符右边的间内,而不记在线上。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中,永远记在第三线上,

或靠近第三线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在双符干记谱中,

各声部共同休止时,休止符的记法与单符干记谱相同。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写在五线谱的边缘,

或五线谱之外。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线。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

加线的上面。

省略记号

为了读谱和写谱的方便简化,可以应用各种省略记号,下面的都是省略号。

移动八度记号 用8--∣记在五线谱的上面,表示虚线范围以内的音移高八度;用8--∣记在五线谱

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复八度记号 用数字8记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该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假如在较长的

时间内重复八度时,则用Con8--∣记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记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虚线以内的

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复。

长休止记号 在五线谱的第三线上记以长休止符,并写出所要休止的小节数。

震音记号 表示一个音或一个和弦,两个音或两个和弦迅速均匀地交替。用斜线标记。斜线的数目

和符尾的数目相同。

一个音或一个和弦迅速均匀地交替时,斜线的记法如下: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线以上,斜线

记在三线以下,反之则在三线以上。

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线横穿符干,如果符干还有符尾,斜线则和符尾平行,这时计算斜线的数

目应包括符尾的数目。震音的总时值与音符的时值相等。

两个音或两个和弦迅速均匀地交替时,斜线记在两个音或两个和弦之间靠近记写符尾的地方。震

音的总时值等于两个音或两个和弦中的一个。

反复记号 乐曲部分或全部重复时,可使用反复记号。

连音连奏

它是用连线来标记的,表示连线内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连贯,连音奏法的连线大都记在

五线谱的上面,很少记在下面。

断音断奏

有三种,分别以圆点(·)、三角(▼)及圆点加弧线来标记,表示某些音或和弦要断续地弹奏。

在单声部音乐中,断音记号通常记在符头那边。在一行五线谱上记有两个声部并不用相同的符干时,

则分别记在相反的方向。

持续音记号

有两种:一种是用短横线来表示,一种是用短横线加圆点来表示,前者表示该音稍强奏并充分保

持该音的时值,后者表示该音稍强奏,同时各音稍分离。持续音记号和断音记号一样,在单声部音乐

中,通常记在符头那边,在多声部音乐中也可以记在相反的方向。

滑奏记号

在民间音乐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记号一般用曲线或箭头来标明。曲线

或箭头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线或箭头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

琶音奏法

将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弹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线放在和弦之前来标记,有时

也用小音符来标记。

附点

记在符头右边的小圆点,增长音符时值的符号。带有一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二分

之一;带有两个附点的音符,增长原有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三。符点也同样适用于休止符。附点音符的

符头若在五线谱的间内,附点写在符头的旁边,若在线上,附点则写在线的上面或下面。

延音线

用在音高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符上时,表示它们要唱成一个音,它的长度等于这些音符的

总和。在单声部音乐中,连线永远写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线谱上记有两个声部时,则高

声部连线朝上弯,低声部的连线朝下弯。要是多于两个声部时,连线则分写在两边。

延长号

它的记号是在半圆形中间加一圆点,在单声部乐曲中它写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

风格、演奏者的意图可自由地增长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在多声部音乐中延长号也可以记在音符或休

止符的下面。延长号也可以记在小节线上,表示小节之间的片刻休止。记在双纵线上的延长号则表示

乐曲的结束或告一段落。

五线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大家在练习新的钢琴曲时一定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1 错音不断

2 双手的配合不协调,对位有问题

3 无法连贯的弹奏下来,总是断断续续,结结巴巴

4 视奏一个新曲子很困难,弹奏几遍都无法顺下来[1]

编辑本段改良方案

缺点

相对于简谱,五线谱的优势是在视觉上音的高低有明白的显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

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很容易识别,视觉非常清楚;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

态更是一目了然,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都是五线谱。可以说五线谱是音乐中的“世界语”。 但

除基本谱表的五条线外,上、下方常会出现繁杂的临时加线,谱号后面及谱中,还有密密麻麻的调号

或临时升降记号,不同音组的同一音处于不同的位置,缺乏规律性,初学者使用起来十分困难。

1、音名有遗漏是临时升降号滋生的土壤 这样定义的六线谱的特点有三:

一,谱面上任意二音的标记距离,与该二音在钢琴键盘上的音阶距离完全一样。任意一音均与钢

琴上任意一键(全部白键与黑键)一一对应(注意此处C大调五线谱上的音只与白键一一对应)。

二,任意一线上的音符代表的音与其相邻线间上的音符代表的音相差为半音,故任意相邻的二线

上的音符代表的音相差为一个全音、任意相邻的二线间上的音符代表的音也相差一个全音,不管唱名

是什么,也不需要任何转调标记。比如第三线上的音符与第四线(或第二间与与第三间等)上的音符,

可以是简谱的1与2、或2与3、或4与5、或5与6、或6与7;而第二间与第三线(或第三线与

与第三间等)上的音符可以是简谱的3与4等。当然有时可能要在简谱唱名上加升降号,比如将第四

线唱做 则第五线必然要唱做1#或者2b、第六线必然要唱做2#或者3b……。

三,当音符高出此六线范围,即可在此六线谱上再加“上六线谱”——它的各线与各线间代表的

如本文图C大调五线谱上音符只与钢琴上白键的音一一对应,而都无钢琴黑键音的位置(c1-d1

之间、d1-e1之间、f1-g1之间、g1-a1之间、a1-b1之间、c2-d2之间、d2-e2之间、f2-g2之间、

g2-a2之间、a2-b2之间)。遇到乐谱需要,如在a1-b1之间,只好临时将上位(即第三线b1上)

标降号,或临时将下位(即第二间a1上)标升号。只一两处还好,遇上稍多,整个乐谱上标得密密

麻麻。

2、五线四间貌似均匀实不均匀

五线谱的记谱方式的不科学性是,均匀间隔的五条线与四条间代表的音的距离却并不均匀——而

十二平均律本来都是均匀的(如文中图)。可见,“五线谱的优点是在视觉上音的高低有明白的显示”

这五线谱唯一的优点进行得并不彻底。

由于五线谱均匀排列的五线四间代表着不均匀的音距,必然要遗漏一些音名,当乐曲转调正好到

需要某线(或某间)是被遗漏的音名时,必须另加必要的升降记号,各种调的标记相当复杂(据说多

达150种)。这往往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也限制了它的普及率——除专业人士外,其他人等很难一看

就能唱、读。

[2]。

也由于五线四间代表着不均匀的音距,当音符高出五线范围较多而用“上加线”较多时,相邻“上

加线”与“上加线间”之间谁与谁相差全音、谁与谁相差半音,并无明显特征(虽然原五线四间也是

如此却早已记住);又相邻音组的同一音在谱面上的位置(例如图中e1在第一线而高八度的e2却在

第四间)并不象简谱1与 或3与 那样明了,要初学者花费大量的宝贵精力去死记,也往往让初学者

信心大减。

吴道恭六线谱

综合1与2,可见音距不匀,必然会遗漏一些其他的音名,于是转调时四间五线代表的音改变,

于是变高的要标降号、变低的要标升号;于是当遇到乐谱用到谱线与间不包含的音又只好临时再加升

降号;也由于音距不匀,使不同音组的同一音在谱面上的位置,缺乏规律性。既然五线谱的种种缺点

都是代表不均匀音距引起的,为何不重新定义代表均匀音距的吴道恭“六线谱”(以下简称六线谱)

——定义如下:

(1)第一线上的音符代表的音为标准音a1(声波频率为440赫兹);

(2)任意一线(或间)上的音符代表的音与其相邻线间(或线)上的音符代表的音相差为半音;

(3)音符的头尾等的意义均同五线谱中的音符。

如下图,列出了本六线谱和C大调高音谱表五线谱与钢琴的一部分相应琴键的对应关系。

音恰好与其下的六线谱的相应的各线与各线间代表的音是高八度关系。同样,当音符低出此六线

范围,即可在此六线谱下再加“下六线谱”——它的各线与各线间代表的音恰好与其上的六线谱的相

应的各线与各线间代表的音是低八度关系——这种特点类似于简谱:音符上加一点为高八度、下加一

点为低八度。当然还可以再加“上上六线谱”比六线谱高两个八度、“下下六线谱”比六线谱低两个

八度。

这样定义的六线谱与原五线谱区别不大,却既继承了原五线谱的优点又兼具简谱的优点。各种复

杂的转调标记与临时升降号已无存在的土壤,谱面上的音阶距离与钢琴全部琴键的音阶距离完全一样。

不管什么调、也不管什么唱名,只要按谱面上音的距离对应在钢琴键盘上弹奏即可。对初学者来说,

一开始就一眼看到本质:如6-7等的音阶距离是半音的二倍等等,能自己匡正自己的音阶准确度问题,

少走许多弯路;又不需要死记硬背各种不同类型的调号标记,节约许多宝贵的精力,在识谱上与搞专

业的毫无区别。


本文标签: 音符 五线谱 谱号 表示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