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git分布式版本控制)
实验二:获取以太网中IP地址与MAC地址
的对应关系
2.1 实验目的
熟悉ARP的帧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深入了解IP地址和MAC地址的有关概念,
掌握WinPcap开发包的实验方法以及自定义构造数据包。
2.2 实验要求
要求自行构造arp请求数据帧,用WinPcap的相关函数实现数据帧的发送,
并解析响应的数据帧,获得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本实验要求通过操
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WinPcap编程两种方式获取以太网中主机的MAC地址。
2.3 实验原理
ARP是地址解析协议,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
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和另一个主机
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
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
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
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在TCP/IP协议中,每一个网络结点是用IP地址标识的,IP地址是一个逻
辑地址。而在以太网中数据包是靠48位MAC地址(物理地址)寻址的。因此,
必须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ARP协议就是为完成
这个工作而设计的。
TCP/IP协议栈维护着一个ARP cache表,在构造网络数据包时,首先从
ARP表中找目标IP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找不到,就发一个ARP request广
播包,请求具有该IP地址的主机报告它的MAC地址,当收到目标IP所有者的
ARP reply后,更新ARP cache。ARP cache有老化机制。
互联网通常通过IP地址指定其发送IP数据报的始发地和目的地,根据ARP
协议的规定,将高层的IP地址映射成底层的物理地址,要理解ARP协议的工作
过程,下面用一个例子说明,如下图所示:
图1:ARP工作过程
主机A要和B通信,A要先广播含有自身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关系的请
求信息包,请求解析B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为了获取以太网中其他主机的IP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应用程序需要向
以太网广播ARP请求,需要自行构造ARP请求包,所以必须熟悉ARP报文的格式,
对报文中的各个字段进行填充。
图2:ARP报文的格式
发送ARP请求,请求本机网络接口卡上绑定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
系,把本机IP地址作为ARP报文的目的地址,应用程序捕获到本机的ARP响应,
获取本机网络接口卡的MAC地址。
网络操作系统通常会将从网络中得到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存放
在本地的高速缓冲区,多数网络系统中的表项都内置一个arp命令,所以我们可
以用arp -a命令来高速显示cache中的ARP表, ARP表可以包含动态和静态表
项,每个动态表项的潜在生命周期是10分钟,而静态表项直到删除或者重启计
算机为止。
在VC++中利用WinPcap编程,构造ARP请求数据包,首先要获取主机的Mac
地址,把目的地址设置为自己的IP地址,获取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IP地址与
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就需要发送广播ARP请求帧,然后通过解析捕获到的ARP响
应数据包,得到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2.4 实验内容
2.4.1 利用系统提供的命令获取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1)多数操作系统都内置一个arp命令,可以使用arp -a显示高速cache
中的ARP表,如果期望的IP地址与MAC地址没有出现在表中,则可以ping 该
IP地址,成功后,在执行arp-a,就可以看到ARP表项的变化情况。
图3:arp-a的结果
(2)添加ARP静态表项,命令:arp –s inet_addr eth_addr,其中inet_addr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实验二获取以太网中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3392699a632329.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