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attribute中文翻译)

龙源期刊网

《声声慢》四译文之对比赏析

作者:马弛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12期

摘 要: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声声慢》则是其中最闪耀的明珠之一。作者

李清照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

制、无法形容的"愁",对此各翻译大家亦有不同诠释。本文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四个译本,从词

牌名,叠词和意象词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探索出古诗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的途径与手

段。

关键词:声声慢;词牌名;叠词;意象词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声声慢》是其代表作。这首词写于李清

照生活的后期。作者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

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才创作出的经典。这首词也历受众翻译大家的青睐,其中英译文以

林语堂,许渊冲,徐忠杰和肯尼斯·雷克斯罗斯的译文尤具代表性。本文将这四人译文,从词

牌名,叠词和意象词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拓展大家的翻译思路。

一、词牌名的翻译

通常,宋词的标题(词牌名)由三个汉字构成,表达特定的基调。这些词牌名所具备的审

美价值能让人们从中产生美的联想与情感体验。本文所选的四位译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

略来译这个词牌名。1.林语堂: Forlorn;2.许渊冲: Tune: Slow, Slow Tune;3.徐忠杰:

Sheng Sheng Man;4.肯尼斯·雷克斯罗斯: A Weary Song to a Slow Sad Tune.

林语堂翻译这首词的时候身在美国,也许他更容易与李清照有同样的思乡之情。他选择了

“Forlorn”作为这首词的词牌名。“Forlorn”这个词的意思是:孤独和不快乐。而原文作者也是抒

发了自己极度的孤独感。一个表达孤独与悲伤的形容词却包含了无尽的复杂情绪。它与原文曲

调相同,给读者留下的空间尽情想象和品味。这是“意美”。其次,“forlorn”这个单词尾音是一

个降调,与原词曲调相呼应。这是音美。第三,这个单词在形式上是独立的,简洁但充满了无

尽的感情。如此特别又美丽!这就是形美。除此之外,这个词是如此细腻,将审美主体和审美

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单词背后隐藏的作者复杂的创作心理过

程。

许渊冲的翻译是“Tune: Slow, Slow Tune”。作为“三美论”的创始者,他这一翻译也体现

了“三美”原则。首先,第一个“tune”表明了原文体裁。其次,连续的两个“slow”傳达出整首词

的悲伤曲调。此外,“slow slow tune”,包括三个词,与原文在词数上是一致的。因此从三美原

则来看,我认为这种翻译是最严格的。

龙源期刊网

徐忠杰采用音译法将原词牌名翻译为:“Slow, Slow Tune”。这个翻译与原文在“意、形、

音”三方面完全保持一致。对于这首词来讲,这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翻译方法。

肯尼斯·雷克斯罗斯,一位西方汉学家兼诗人,他的翻译是:“A Weary Song to a Slow Sad

Tune”。之前说过,宋诗是一种可以唱的诗歌,这里翻译的“song”定义了原词的文学体裁。在

他的翻译中,“weary”表达了身心疲惫之意,与“sad”一词相呼应。在他的翻译中,“a weary

song” 和 “a slow sad tune”在“形”和“音”上是平行的。“Weary” 和 “slow sad”充分表达了原曲调的

感情基调。它让读者从如此细致的翻译中去理解词牌名甚至是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因此,这是

对原词牌名的最详尽最直白的一个阐释。

二、叠词的翻译

“声声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文开头的叠词。

原文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翻译版本如下:

1.林语堂

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

So damp, So dank,So dead!

2.许渊冲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3.徐忠杰

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

龙源期刊网

4.肯尼斯·雷克斯罗斯

.

.

.

很明显,肯尼斯·雷克斯罗斯使用逐字翻译方法翻译14字叠词。他使用英语中单词重复

法,把“search,seek,cold,clear,sorrow,pain”这些单词重复堆砌在一起来翻译“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译者有意保持原文的风格以达到与原作同样的风格特点。可惜这

种翻译不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也没有传达原文的意境。所以,这种翻译是不可能让读者产生期

待的共鸣的。

从音律和节奏而言,林语堂的译本保留了更多的源语言特征。他的翻译是“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 So damp, So dank,So dead!”。叠音和头韵法营造出孤独感,最后

一个词“dead”更是把这种感情推向了高潮。作者运用这些方法期待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但是,

这个版本所用的词都是形容词,没有原文那种曲折变化、纷繁复杂的情感效果。因此我认为它

不能充分表达李清照当时的心情。

许渊冲的译本与前两位都有所不同。他在前两行运用了相同的句型,第三和第四行重复使

用“so”开头的形容词组,将词人的痛苦和孤独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许渊冲的译本

特别关注押韵。我们可以发现有四个短音[i]和两个长音[i:],在一定程度上把原文“觅觅”、

“凄凄”,“戚戚”和“滴滴”这些词的音美表达得很充分。另外,他将“寻寻觅觅”翻译为“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我们都知道,在原文里没有主语和宾语。因此,这里添加的

“I”和“what I miss”似乎打破原文的审美感。但事实上,这种策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原词的真正

主题。

在徐忠杰的版本中,他使用诗歌翻译技巧,用很诗意的句子来翻译这些叠词,如“I

have”,“I must seek”和“I can”。此外,“everything”和“nothing”运用强烈的对比来表达作者深深

的失望和悲伤。他的版本充分表达了惨淡的气氛和作者的郁闷心情,但与原文相比却显得有些

冗长复杂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译本更像是一首英语诗歌而非中国诗词。因为中国诗词是

有很多含蓄意义在里面的。

三、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所谓意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借物抒情,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这个客观事物

就是意象。通常,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其作用不容小觑。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和累积,中国诗

词中的文化意象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高度重视文化意象

的翻译。这意味着译者不仅需要把意象翻译成目标语言,也需要翻译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从

龙源期刊网

而实现情感的统一。这首词共有七个意象:“风、淡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

些意象共同构建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是:“归雁”和“梧桐”。他们蕴

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应特别谨慎。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林语堂

I recognize the geese flying overhead:

My old friends,

Bring not the old memories back!

许渊冲

It breaks my heart, alas,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徐忠杰

Myself, into woe, a flight of wild geese has thrown.

But with them, very familiar I have grown.

肯尼斯·雷克斯羅斯

Wild geese fly over head.

They wreck my heart.

They were our friends in the old days.

从上面的版本中不难看出,译者往往把“雁”翻译为“geese”或“wild geese”。虽然这些翻译是

很直白的,但却并没有正确传达其实质和情感。众所周知,“雁”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思乡和失落

之情。然而,在英语中“geese”指的是一种动物,甚至有愚蠢之意。例如,在俚语“wild geese

chase”中,“geese”指的是“徒劳的”,甚至含有贬义。所以前面所提到的这些翻译并不准确,外

龙源期刊网

国人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这个意象应该被阐释或者用一些譬如标注或者加形容

词的方法进行特殊修饰。

2.梧桐更兼细的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林语堂

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 nut.

Keeps on droning:Pit-a-pat,pit-a-pat!

许渊冲

On the plane-trees broad leaves a fine rain drizzles

As twilight grizzles.

徐忠杰

Against the tung and plane trees, the wind rises high.

The drizzle becomes trickles, as even draws nigh.

肯尼斯·雷克斯罗斯

Fine rain sifts through the wutong drips,drop by drop,through the dusk.

这首词的另一个重要的意象是“梧桐”,和“雨”一起表达忧愁和悲伤的情绪。此外,雨水滴

下的声音让悲伤的语气变得更强。林语堂翻译为“kola nut”,许渊冲翻译成“plane”,徐忠杰将

它翻译为“the tung and plane tree”,而肯尼斯·雷克斯罗斯则翻译为“wutong trees”。在这些翻译

中,肯尼斯·雷克斯罗斯保留原文的风格。一个“wutong”生动且强烈地流露出浓浓的中国味

道,传达出中国文化的厚重感,给读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联想和美感。当然,这种翻译效果也

需要有适当的注解来引导读者进一步理解其含义。

四、结语

从不同翻译版本之间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对原词不同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

风格。

从本文的研究目的考虑,最接近原作的感情、风格和结构的译作就是最好的作品。在之前

的具体分析中,我们看到徐忠杰善用充满诗意的翻译技巧,从意义到形式都是富有诗意的。毫

龙源期刊网

无疑问,这种风格太诗意,他的译本似乎更像是一首诗,而不是词。李清照认为“以诗为词”并

不符合宋诗的艺术规律,不利于宋词的发展(王万祥.2009)。所以徐忠杰的翻译并不是最好

的。林语堂,他的用词简洁,结构多样化,比徐忠杰的翻译更接近原作一些。但从“三美”原则

来衡量的话,他的翻译仍然不如许渊冲的翻译。肯尼斯·雷克斯罗斯的翻译,很多地方运用直

译法,在他的翻译中有很多误译的地方。总的来说,许渊冲的翻译是作者所倾向的最好版本。

首先,他的翻译结构详略适当;其次,他的用词具体而生动;第三,他注意到宋词中独有的韵

律,在音韵上较为契合。

参考文献:

[1]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两种英文译本宏观和微观之赏析[J].贺聪聪.安徽文学(下半

月).2008(07)

[2]试析李清照《声声慢》开篇句译例[J].刘爱华.枣庄学院学报.2007(06)

[3]李清照《声声慢》词英译方法研究[J].郑恩岳.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5)

[4]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文之比较研究[J].董晖.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本文标签: 翻译 原文 意象 作者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