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金光布袋戏和霹雳布袋戏的区别)
美伊军事对峙的地缘政治解析(下)
作者:暂无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18期
洞庭
美伊军事对峙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
伊朗是中东地区大国、强国,具有很强的地缘政治、能源和宗教等影响力,其稳定与否牵
动着整个中东地区局势。而在中东地区局势如此严峻的当下,如果伊朗局势继续恶化,必将把
整个中东地区局势拖入更加复杂难控局面,其和平与稳定将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伊朗是中东地
区的中心,这样的地理位置,显然决定了伊朗有别于其他中东国家的特殊战略价值。从地缘政
治上看,正是因为伊朗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各种政治利益交汇之地,对任何谋求
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优势的国家,均具有极为重要地缘战略价值。依据麦金德的“陆权论”
理念,伊朗位于“世界岛”的中心地带,属于“心脏地带”国家,是控制世界的关键国家。同
样,依据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中东是“边缘地带”的核心地区,而伊朗则位于中东
的中心地带,可谓“边缘地带国家”的核心,是掌握世界命运的国家。尽管这样的判断也许有
夸大之嫌,但伊朗地缘战略价值之高,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
国而言,中东一直是其控制欧亚大陆、确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全球战略中的关键地区,尤其是
在与苏联/俄罗斯对抗中,如果能够掌控伊朗。即可使伊朗成为阻止俄罗斯南下波斯湾,进而彻
底割断自沙皇以来的“南下暖洋”梦。就目前而言,美国显然感受到其与俄罗斯和伊朗交恶,
而俄伊日渐走近,若不阻止俄伊进一步战略捆绑,势必对其在中东的利益拓展形成巨大的掣肘。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自1908年在波斯湾发现石油以来,波斯湾一直是世界重要的能源供应地。
随着石油勘探的进步和进一步发现,波斯湾有世界约一半的石油储量,是许多国家依存度最高
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地。而伊朗不仅自己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扼守具有世界性战
略意义的——进出被誉为世界油库的波斯湾唯一水道——霍尔木兹海峡。石油和天然气对世界
经济发展的关键意义,加上伊朗独特的地理位置,显然对世界经济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 即一
旦美伊关系恶化到极致而导致战争爆发,霍尔木兹海峡被伊朗通过沉船和布雷等手段封锁,必
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因此,霍尔木兹海峡已成为伊朗对美国进行反威慑的重要砝
码和杀手锏。伊朗近年来的多次军演,主要以如何更加有效地控制海峡为目标,而美国组织或
参加的军演,大多也是以如何反制伊朗控制海峡为目标。由此可见,伊朗独特的地缘特征和战
略价值,使得美国既有解决伊朗问题的战略意愿,又存有解决伊朗问题可能带来重大麻烦的战
略忧虑。
伊朗对地区安全局势走向具有特殊影响力和冲击力。冷战时期,中东地区就是国际关系的
焦点,是东西方阵营博弈的着力点。冷战结束之后,当世界上其他热点地区逐步降温、恢复正
常时,中东地区依然热度不减,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阿拉伯之春、叙利亚
战争等局部战争接连不断,不但域外大国在中东地区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中东地区国家间甚至
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亦更加凸显,使得中东地区更加动荡不安,实现和平与稳定的希望也更
加渺茫。伊朗作为中东地区大国,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着举足轻重作用。1979年伊朗伊斯兰
革命后,因伊朗热衷大力输出革命,致使其与中东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度变得十分
微妙甚至恶化。冷战结束后,随着地区局势的发展,埃及争当阿拉伯世界领袖的梦想逐渐破灭,
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大为减弱。为争夺地区主导权,伊朗与沙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伊朗和沙
特的积怨已久,逊尼派为主导的沙特与什叶派为主导的伊朗在宗教问题上矛盾重重;两国同是
欧佩克的主要成员国,在石油政策,特别是石油的定价权上也存在严重的分歧。海湾地区八国
中,只有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从而导致处于重重包围之中的伊朗,在处理与地区阿拉伯国家
关系上,时常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波斯和阿拉伯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
而减弱,反而变得更加激烈和难以调和。虽然伊朗纵横捭阖,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大环境下总体
维持着与地区国家的平衡关系,尤其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盘活和扩大自己的势力
范围,尽管土耳其的影响力不断攀升,与伊朗和沙特呈三足鼎立之势,但总体而言,中东地区
依旧以伊朗沙特双雄争霸为主。伊朗之所以能在美国多年制裁的情况下,依旧对中东地区发挥
着重要影响力,除了上述所说拥有重要地缘政治地位外,还体现在其外交上对外部环境的塑造
能力上,尤其是能够紧紧抓住大国间的矛盾,趋利避害地利用自身优势而保持自己的外部环境
不会因与美国交恶使情况变得更糟,从而也使国内局势从未发生重大危机而总体平稳。而伊朗
局势的总体平稳,可以说是中东局势的万幸。因为,在中东地区局势总体动荡的情况下,伊朗
局势若发生重大变化,显然必将左右至少是严重影响着地区局势的走向。这是由伊朗的战略影
响力所决定的。
伊朗局势若恶化必将外溢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伊朗是中东地区少数几个没有遭遇
重大动荡并保持稳定的国家之一,而其相对稳定也使整个中东地区至少还能保有一个依旧和平
与稳定的角落,如果伊朗在中东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也爆发大规模的动乱,或遭到直接军事
打击和军事入侵,那么除了伊朗本身会出现极大的不稳定外,还会出现严重的外溢,使中东绝
大部分地区陷入动荡不安之中。首先,伊朗极为重要的地区政治和宗教影响力会传导至整个地
区。尽管美国一直打压并妖魔化伊朗,但在与美国进行的40年抗争中,伊朗不仅顽强地生存下
来,还逐渐在地区构建起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伊朗的政治和宗教影响力包括具有重要
影响力的组织和个人,早已渗透至地区许多国家,甚至可以影响国家的政策。因此,伊朗一旦
局势发展变故,影响自然会外溢并传导至众多地区国家而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化。其次,中东
地区存在着亲美和反美两种势力,其中反美势力大都与伊朗有缘。伊朗的多年反美并非单兵作
战,而有着自己的“同盟”力量,例如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其中的伊拉克的
什叶派,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什叶派阿拉维派政府,黎巴嫩的真主党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这
其中均有伊朗的影子或影响。此外还有土耳其,土耳其尽管是北约成员国,但近年来与美国在
许多问题上渐行渐远,尤其是在对待美国盟友以色列问题上,土耳其更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伊斯
兰国家的行列。试想如果伊朗遭受美国的打击, 必然会引发上述国家和组织的连锁反应,点燃
反美情绪而形成一股新的反美浪潮。再次,一些恐怖组织也会兴风作浪,导致地区国际恐怖主
义袭击再度盛行。中东是国际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以“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残余势力为
代表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和“独狼”们,定会以捍卫穆斯林兄弟利益为由,展开新一轮针对美
国和西方的恐怖主义袭击,这不仅会给中东地区带来重大灾难性影响,也会使得整个世界的反
恐形势出现新的严峻局面。仅就以上三点看,如果伊朗形势因美国对伊政策和措施发生突变,
尤其是若遭到美国军事打击,必然导致地区陷入难以收拾的混乱局面。因此,有关这点想必美
国也十分清楚,这也从一个层面诠释了为何美国四处开战,经过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
克战争,总体形成了对伊朗的战略包围,但却迟迟未对伊朗动武的原因所在。
对国际安全秩序的新一轮冲击
中东历来是国际社会的热点地区,目前这里战乱频仍,矛盾众多,在宗教、国家、民族、
领土和能源等领域的利益纠缠牵动着世界神经,也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场所。作为中东地区
极具影响力的国家,伊朗形势的变化不仅会牵动整个中东地区的安全态势变化,也会对国际安
全产生重大冲击。中东不仅是亚洲的中东,也是世界的中东;伊朗不仅是中东的伊朗,也是世
界的伊朗。因此,鉴于伊朗和中东问题的特殊性,其战略影响力和冲击力注定是全球性的。素
有“三洲五海之地”称谓的中东地区,是世界地缘政治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苏伊士运河、霍
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等极具全球战略意义的重要水道,对全球贸易和能源运输
直至军事均具有极高价值,故历来为大国必争之地。仅从现代历史上的众多事件看,无论是当
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利比亚问题,还是当下拖了70多年仍未解决
的巴以问题和阿以问题,纠缠不休的叙利亚问题、也门问题、库尔德问题,亦或是恐怖主义问
题,几乎都将世界主要力量中心或主动或被动地牵扯在内,而成为世界的焦点问题。也就是说
几乎中东地区的任何问题,其影响力都是世界性的,而伊朗因其拥有的巨大影响力,在上述绝
大多数问题中均扮演着极为特殊的重要角色。伊朗伊斯兰革命曾是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其掀
起的宗教革命风暴和建立的政教合一国家政治体制,对地区和世界产生的巨大冲击力迄今尚存;
伊拉克问题和阿富汗问题解决过程中,美国深知伊朗作用关键,故不得不放下身段与伊朗协调,
以求顺利;伊朗与以色列是死敌,且又与以色列对手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其拥有重要影
响力,因此,若想问题顺利解决依旧少不了伊朗的助力;叙利亚问题和也门问题中,伊朗不仅
都是重要的参与方,而且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伊朗的态度和做法,甚至决定了态势走向;库尔
德问题中,伊朗同样是重要的利益攸关方,伊朗的发力方向,同样会对态势的走向产生关键性
影响;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尽管美国多年将伊朗认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但伊朗则一直
与恐怖主义进行着殊死搏斗,对抑制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的蔓延发挥着特殊作用。在上述问题
上,世界主要大国无不重视伊朗因素,与其展开互动协调。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尽管
伊朗常常被美国妖魔化,甚至常常被指责是问题复杂化的根源,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伊朗在
这些问题上的重要价值和影响力,即世界和地区主要国家,尤其是大国之所以在推动上述问题
解决时积极协调伊朗,即说明伊朗在上述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上述问题的影响力和
冲击力是具有全球性的。
质言之,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要解决上述问
题,不考虑伊朗因素既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理性的。当前,中东地区仍然处在“大动荡、大分
化、大改组”时代,比之以往,动荡程度更加剧烈,分化程度更加严重,改组程度更加复杂。
尤其是美国对伊朗政策变化引发的问题和效应正不断凸显,导致中东安全局势存在着极大的不
确定性。美国再次对伊朗施加重压,其深层用意显然是试图实现以压促变,在伊朗重现“阿拉
伯之春”效应。就目前的情况看,尽管伊朗因美国重压,国内经济出现了极为严峻的困境,但
社会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只要伊朗坚持留在伊核协议内,就会得到相应国家的直接或间
接支持,尚不至于出现经济彻底崩盘局面。而多数伊朗民众也总体习惯了多年的被制裁,只要
经济不崩盘,基本民生有保障,也不至于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更难发生政权更迭情况。但是
如果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民众忍耐力达到极限,在某些大国的策动下,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
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特别是如果伊朗政府对国内社会动乱处置不当,导致危机升级甚至出现严
重内乱或内战,美国又乘势进行类似于利比亚模式的军事干预,必将引发整个中东地区的动荡。
同时,叙利亚内战仍在继续,尽管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伊朗等国的支持下夺取了叙利亚大
部分领土的控制权,但受美国、西方和某些中东国家支持的反对派也并没有被彻底击败,随时
可能卷土重来,使得叙利亚问题久拖不决。加之巴以问题、阿富汗问题、也门问题、伊拉克问
题等等,均非短时间可以得到解决,大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博弈也将继续,地区安全动荡局面也
自然难以消除。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中东地区是国际安全链条中极为脆弱的一段,而
伊朗则是这最为脆弱一段中最脆弱的一环。从伊朗的内外两个环境维度看,伊朗局势变化的最
大变量仍取决于美国的对伊战略和具体实践,即美国如何看待伊朗和如何对待伊朗。从目前的
情况看,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伊政策已经导致伊朗问题趋于复杂化和严峻化,如果其解决伊朗
问题的耐心和方式发生骤变,铤而走险地采取军事手段解决伊朗问题,则会因伊朗释放出的影
响力和冲击力,给中东地区和国际安全带来重大危机。
由于中东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世界主要大国为争夺这一地区
主导权,一直存在着激烈博弈。冷战结束后,这一地区成为世界局部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先后
爆发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特别是具有大国博
弈背景的叙利亚战争至今仍在继续,和平前景依旧渺茫。除了战争之外,中东地区很多国家也
经历了政治动荡,突尼斯、也门、利比亚和埃及等国爆发了被西方称为“阿拉伯之春”的社会
革命,结果导致部分国家政权更迭,社会剧烈动荡,人民历尽苦难。更有甚者,“伊斯兰国”
的出现,给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伊斯兰国”虽然作为所谓“国家”形态
已被摧毁,但其残余势力仍隐匿于中东地区,彻底消除其威胁并非易事,路途尚远。同时,大
国在中东地区的争夺不仅难以停止,反倒出现日趋激烈倾向,其结果必然造成中东地区国家在
某些大国的扶持下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从而使得原本就龃龉不断的相关国家呈现连横对立局面,
导致地区进一步碎片化, 使中东地区形成更大的动荡和不安。其中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加
强对叙利亚库尔德人的支持力度、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等一系列动作,已成为加剧中东
地区动荡和碎片化的主要动因。目前,中东地区碎片化局面已经出现,如前所述,已大致形成
了以伊朗、沙特和土耳其为首的三足鼎立局面,其背后各有相应的大国背景。这种局面或将长
期延续,同时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还将继续演化,四分五裂的格局在所难免,这将进一步
诱发新的问题产生,加快中东地区碎片化的速度,从而成为国际安全问题的聚焦之地。其中伊
朗将是一个最大的变量。因此,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伊朗局势的变化十分值得
高度关注。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在中东地区拥有重大战略利益国家,都会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和相
应手段,寻求维持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有效路径,特别是不能让伊朗问题失控,以使之不
至于成为冲击国际安全的重大变量。
美伊关系的症结与军事对峙的引而不发
美伊关系僵局难以突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双方国内反对对方的政治势力都十分强大,特
别是美国国内的反伊政治势力更胜一筹。第一,对伊斯兰文明以及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偏见是美
国国内反伊政治势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基础。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之间的矛盾延续至今。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两者之间的
“关系充满风暴, 彼此将对方视为外人……是一种激烈竞争的、发生不同程度热战的关系”。
他的观点得到了美国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时任美国总统小
布什甚至将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称为“十字军东征”,后虽得到白宫发言人的澄清,但仍被普
遍认为是“心误”而不是“口误”。美国将自己视为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代表,将伊朗视为伊斯
兰文明的代表,使得双方关系具有强烈的文明冲突色彩。这种偏见构成了美国国内反伊政治势
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基础。第二,对1979年“人质危机”的记忆是美国国内反伊政治势力的社
会基础。“人质危机”是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美伊关系转折的标志性事件。尽管已过去将近40
年,但美国社会对这次危机的记忆并没有淡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美国国内被重新提及。
2005年,美国各大媒体间流传着一张“人质危机”的照片,指称照片中劫持者为时任伊朗总统
内贾德,引起美国舆论一片哗然;2012~2013年,美国好莱坞以“人质危机”为蓝本拍摄电影
《逃离德黑兰》,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2014年4月,美国指称伊朗总统鲁哈尼任命的驻联合
国大使哈米德?阿布塔拉比曾经参与劫持人质,并拒绝为其发放入境签证。美国社会对“人质危
机”的记忆和再现是美伊关系沉重历史负担的集中体现,也是美伊关系积重难返的重要原因。
美国外交官员被蒙上双眼的镜头不断出现在美国的电视媒体上,成为美国国内反伊情绪和反伊
政治势力的重要舆论基础。
第三,中东地区反伊朗力量的政治游说是美国反伊政治的外部因素。长期以来,伊朗奉行
高调反对以色列的政策,引起以色列强烈不满,特别是2003年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崩溃之后,伊
朗就被以色列认为是中东地区唯一能够威胁其安全的国家,以色列对伊朗的敌意进一步上升。
在此情况下,积极建构伊朗威胁、游说美国遏制伊朗成为以色列合乎逻辑的战略选择,并成为
美国国内反伊政治势力经久不衰且不断强化的重要原因。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曾指出,以色列
和以色列游说集团不厌其烦地阻止美国政府同伊朗进行接触,而且“他们几乎每个回合都取胜
了。不幸但却可以预料的是,这种强硬方法并不管用,而是更加糟糕”。沙特是另一个与伊朗
敌对的主要中东国家,通过军售和经贸关系引诱不断强化美国国内反伊政治势力,是导致特朗
普政府退出伊核全面协议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伊朗国内也存在反美政治势力。伊朗伊斯兰革
命的领导者、前任最高领袖霍梅尼将美国视为“撒旦”,现任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则一直将美国
称为“全球最傲慢的国家”。某种程度上,反美主义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治基因。这既是
因为美国是伊朗前政权的主要支持者,长期对伊朗实施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政策,
也是因为伊朗无论是在民族性格还是宗教文化上都与美国的政策形成了矛盾。但相对于美国国
内反伊政治势力而言,伊朗国内反美政治势力对美伊关系的影响是有限的。在拉夫桑贾尼和哈
塔米执政时期,伊朗都积极争取改善对美关系,但并未得到美国的积极呼应。鲁哈尼政府尝试
以谈判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释放出积极改善对美关系的信号,但遭到特朗普政府退出协
议的回应。
不过即便如此,美伊之间最终选择以军事手段来破局的可能性依然不大。毕竟伊朗是一个
人口近9000万的什叶派大国,在受到禁运期间,自力更生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军工体系,尽
管技术水平较低,但还是满足了伊朗国防的最低需要,能够自产坦克、火炮、武装直升机、中
程弹道导弹、鱼雷、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等军事装备。另外,伊朗武装力量刚刚经
历支持叙利亚政府军反败为胜的战争,具有充分的实战经验。因此,伊朗的战争动员能力是美
国近期局部战争的对手伊拉克、阿富汗、塞尔维亚等国无法比拟的。还需要指出的是,哀兵必
胜,长期受压迫情结使得什叶派的战斗力较强,而且善打逆风仗。黎巴嫩真主党是现代历史上
第一支迫使以色列在没有取得军事胜利情况下停战的阿拉伯军队;叙利亚政府军在内战早期大
批叛逃(主要是逊尼派官兵)之后稳住阵脚,近期凝聚力和战斗力见涨;两伊战争中的伊朗军
队和革命卫队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顶住了装备精良得多而且受到沙特和西方大力支持的伊
拉克军队的进攻,最后的反攻甚至进逼伊拉克南方重镇巴士拉。所以虽然有消息称美国代理国
防部长沙纳汉已向白宫提交应对伊朗威胁的军事计划,一旦伊朗攻击在中东地区美军或者加速
研发核武器,美国将调遣多达12万人的兵力前往中东。据悉,这份计划是基于总统国家安全事
务助理博尔顿等强硬派的要求起草的,但是透露这个计划的美国官员称,计划并没有涉及地面
军事行动,这也就意味着即使计划最终付诸实施,也仅限于与伊朗进行一场海空较量,而非全
面对伊朗发动颠覆战争。目前,美国在中东地区除了部署一定数量的海空军力量外,还有近一
万人的地面部队集中部署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如果12万计划中的兵力部署到位,虽然达到了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的美国兵力规模,但13万军队却并不足以对付8000多万人口且面积是
伊拉克三倍的伊朗。因此,这个计划的威慑意义大于实际的军事意义。反观伊朗方面,对特朗
普举起大棒却又引而不发的姿态也很有默契。尽管美国不断收紧经济绞索并加紧军事威慑,但
目前伊朗尚未决定彻底放弃伊核协议,它此前相继宣布部分重启浓缩铀措施并不再将库存浓缩
铀转移到其他国家,更像是一种试探。伊朗维持伊核协议,尽管只是烧火棍子一头热而无法改
变美国既定政策,但是,它至少还能保持与其他签约五国名义上的贸易关系,并继续争取它们
站在自己一边,减缓美国的压力。一旦退出伊核协议并重返核武装老路,伊朗不但使自己再次
陷入孤立,而且进一步给美国施加压力乃至发动军事打击的借口。伊朗目前的判断是,只要不
将威胁切断霍尔木兹海峡的表态落实到行动,美国不会贸然挑起军事冲突,因为军事冲突的后
果因复杂的地缘形势而更加难以估量。单纯贸易制裁和经济封锁固然使伊朗面临前所未有的困
境特别是民生危机,但是,其结果也比直接与强大的美国军事摊牌要相对安全。
结语
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常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目前仍风云诡谲,因此,伊朗不能再生战生乱。
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以各种形式干涉中东地区国家事务,而所有此类案例无一不造成了
中东地区国家的动荡和不安,某些国家的安全形势恶化、外溢,甚至给了极端恐怖分子以可乘
之机,建立了所谓的“伊斯兰国”,控制了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地区灾难。
尽管“伊斯兰国”已被打垮,但是造成这一极端主义组织泛滥的直接原因,显然有美国和西方
国家军事干预中东国家内政的诱因,从而导致伊拉克、叙利亚等国政府难以对国家实施有效治
理而乱象丛生。因此,可以想见的是,一旦伊朗也因美国严重干涉或军事打击而陷入混乱之中,
鉴于伊朗特殊的地缘、政治和宗教影响力,则中东地区的局势必将更加复杂、动荡,和平与稳
定则成为长期难以实现的奢望。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美伊军事对峙的地缘政治解析(下)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3210040a624051.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