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delphi之家)
论设计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本文作者:盖广慧
摘要: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人类设计史上,设计师曾对这
两者的关系进行探索,社会的进步与设计的不断发展最终使设计师清醒的认识到两者缺一
不可,密不可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大到建筑还是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在设计中只有将
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融合,才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关键字:设计艺术;实用性;审美性;统一;密不可分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120-02
设计艺术是人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艺术,
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设计艺术造物,既不是一般的实用性物质生产,也不
是单纯的审美性精神生产,而是两者间的紧密互融。实用性是物品作为有用之物存在的最根
本的属性,也是产品用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属性,它合乎人的目的性与造物的目的性。设计
艺术的审美性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和
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经济条件
的改善,在实用功能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对于审美性的要求日益广泛和迫切。因此,在设计
艺术中,只有将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起来,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设计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
性也是相辅相成的,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表现应该与设计物的功能目的性相
一致,也就是说审美表现应围绕其功能内涵展开,并与使用目的和应用场合相协调;同时审美
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依靠审美性,设计艺术的实用性才能更好地更完整地服务于人
类,借助审美的表现,使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精神愉悦。所以,实用与审美这
两者应该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
特征。
在设计艺术的创作中,设计师优先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其功能性,即自己所设计的作品是
否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能否满足特定的用户群体的实用性需要。当代设计艺术的创作首先
要考虑的是功能的需要,然而从设计史上来看,过度的追求实用功能而忽视审美或过度追求
审美性而忽视实用性都不会被长久的认可。
人类设计史上,对于如何把握设计艺术中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设计师
也曾进行了大量长久的探索。20世纪设计艺术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功能主义,它强调
设计物的实用性。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广告包装,是建筑还是服装染织,实用功能始终是第一
位的,甚至是产品唯一的功能。当时密斯·凡德罗的功能主义思想“少则多”成为设计原则,
强调功能、反对装饰、高度理性化。例如1958年,密斯·凡德罗与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西格
拉姆大厦便是一幢室内外没有采用任何装饰,色彩为单调的黑白两色的玻璃盒子建筑,这种
单调、机械、冷漠的风格强调高度的实用功能,形成高度的理性形式。功能主义设计观的动
机是良好的,但这种追求实用功能而抛弃审美,将实用与审美对立的思想观念深刻的影响了
当时的各种设计。当功能主义的思想逐渐定型并成为设计界普遍遵循的原则之后,设计为人
服务的能力便减弱了,单一的实用功能使设计几乎降到了一般造物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设计
无法达到全面完整地为人服务的目的,因此只能求助于几何式的减少主义形式,最终漠视目
的要求,背离“功能第一”的原则。于是,一大批年轻的设计家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
的丰富,他们高扬着“装饰”的旗帜,提倡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
中心,于是便形成了一种风格繁杂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它是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其中心是
反对密斯·凡德洛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的装饰,加以折
衷的处理,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新阶段。本来在设计造物上也有“装饰”的传统,19世纪莫
里斯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采用植物动物作纹饰,主张设计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相
结合,不仅在英国之外的欧洲大陆掀起了规模宏大的设计运动,而且影响到全世界,出现了一
批既具有实用性又符合审美理想的家具、陶瓷、玻璃、地毯等设计作品。这一时期是设计
艺术既体现实用功能,又表现审美情感是一个极好的探索。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设
计思潮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针对“功能主义”所具有的理性、冷漠、忽视人性的弊病,
向其发起的挑战。后现代主义设计所崇尚的装饰、娱乐性,它使我们在功能主义设计一统天
下的####下,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人与物、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
在设计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关系进行的长期探索之后,如今各种设计艺术为了全面
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加注重实用与审美这两者间的统一。比如建筑物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
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是供个人享用或公共分享的场所。最初的时候它以满足人们的
实用需求为目的,然而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功能结构的出现在使建筑获得更好的
实用功能的同时,也产生出了新的建筑形式,这种形式的审美效应往往会在不断地发展中逐
渐变得明显。建筑技术的成熟使它的某些独特的功能结构开始向装饰结构转化,获得了更强
烈的审美效应。任何一个建筑物在被观赏时,它给予观赏者的首先是其外观造型,它的外观造
型又是通过其空间的设置、形体的塑造、比例的安排和颜色的搭配所表现出来的节奏感、
层次感、流动感、色彩感及其整体的和谐感来表达建筑艺术特有的审美特征的。随着现代
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从而提出了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建筑的审
美性或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的审美性也随之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
设计应当使得建筑艺术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使用需要,又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
因此,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园林艺术是关于园林的艺术,根据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运用独特的建筑技术使自然环
境具有审美的特性。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园林艺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园林在实用性上
是供人游玩和观赏的,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然而,园林之所以能够供人观
赏,是因为它具有艺术的审美特性,能够给人带来审美愉悦,它追求的是在实用需求得到满足
的前提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例如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就是在实用性与审美性上达到
了完美的统一,才为公众所喜爱。
现代社会人类所使用的物品几乎都是工业产品,物质的东西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
中,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趣味和行为习惯,往往一个舒适、美观的生活劳动环境将使生活
者和劳动者的枯燥平凡的生活变为一种美好的享受,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必须由设计家在设
计创造中通过审美创造与实用功能融合来达到。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设计艺术品
也向我们展示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比如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如精致的被
面床单、漂亮的绣花枕套、美观的玻璃器皿等,这些用品多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
设计师要根据审美要求对其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其美化人们的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
求。例如家纺产品在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的设计,首先,设计师要对纺织品的
面料图案进行设计,图案的造型、色彩、层次等都是影响审美的重要因素;其次,纺织品的款
式也是审美中的一大要素,因此设计师十分注重款式设计,还充分利用绣花、绗缝、打摺等一
些特殊工艺手法来丰富纺织品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效果。它们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兼有观赏的
功能,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适用、经济、美观。
设计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对于现代设计至关重要。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
上的享受和审美上的追求,这不仅对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设计师认
识到努力把握好实用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关系,才能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黔.艺术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论设计艺术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0975845a58229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