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population用法4种)

 

2009

6

月新乡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Apr.2009

23

卷 第

3

期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

          

Vol.23No.3

浅析《玫瑰门》中独特的叙述视角

及女性形象的塑造

Ξ

谢建文

(

新乡学院文学院

,

河南新乡

453000

)

摘 要《玫瑰门》:是铁凝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第三性的叙述视角展现了一个特定时空下的

女性生活世界,以独特的小说结构表达出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关注着女性本体的精神走向,在文化和生命

的双维度上,展开女性的自我审判,向人的灵魂挺进,暗示女性解放的希望在于女性自身的觉醒和成长。

关键词:女性;叙述视角;女性觉醒

中图分类号: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

(

2009

)

03-0130-03

  《玫瑰门》问世于1988年9月,是铁凝的第一部

长篇小说,也是她“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

说里,铁凝告别了以往一贯的“香雪”式的纯情和荷

花淀派田园诗般的风格,以划破时空的多重叙事结

构和忽而繁复忽而简短的诡异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

一个以“文化大革命”作为主要背景、以老少三代女

性作为主要人物的充满了丑陋和邪恶、阴森和怪异

但又真实逼人的世界。“玫瑰门”作为一个关于女

性寓意的象征,是生命之门,更是广泛意义上的人性

之门,它充满苦难,也散发生命的芬芳。作者敞开

“玫瑰门”,用超越性别的“第三只眼”来审视女性,通

过一家三代的“窝里斗”来表现女性复杂的生态和心

态,暗示女性解放的必然。

一、叙述视角

一般认为

,

女性作家的作品往往容易打动读者

,

是因为她有扑面而来的真,甚至是让你无法回避的

那种真切、情感的真挚。这是女性作家的一大优长,

但它也带来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女性的自赏意

识。有时不知不觉的自恋倾向,随处流露出来。一

个女性作家,如果放纵自己在性别上的写作潜能,

那是很容易淹没在经验的泥淖里的,因为过度的经

验化,必然会冲淡写作中的真实感。经验一旦变成

终极,写作就会变成表象化的写作,无法企及生存的

核心地带。很多女性作家的写作障碍,大致就在于

此。因此,当代中国最好的女性作家,往往都不是对

女性的写作身份有强烈认同的那种,相反,她们更愿

意体会性别中的共性成分,体会一种普遍的人类关

怀。像王安忆、铁凝、迟子建等人,大约都属于这类

作家。铁凝在谈到长篇小说《玫瑰门》的写作时就

说:

我本人在面对女性题材时,一直力求摆脱纯粹

女性的目光。我渴望获得一种双向视角或者叫做

“第三性”视角,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把握

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况。在中国,并非大多数女性都

有解放自己的明确概念,真正奴役和压抑女性心灵

的往往也不是男性,恰是女性自身。当你落笔女性,

只有跳出性别赋予的天然的自赏心态,女性的本相

和光彩才会更加可靠。进而你也才有可能对人性、

人的欲望和人的本质展开深层的挖掘。

虽然,铁凝也经常被人归到女性主义的阵营里

来论述,她的《玫瑰门》《麦秸垛》、《棉花垛》、《大浴、

女》等作品,已经被人阐释成了女性主义的重要范

本,但笔者依然认为,铁凝写作中的性别特征其实并

不显著,如她自己所说,她的写作还有意回避了单一

的性别视角“一直力求摆脱纯粹女性的目光”,,而更

多的是在描绘人类的某种普遍性———普遍的善、普

遍的心灵困难、普遍的犹疑,以及人性里普遍的脆

弱。作者通过《玫瑰门》的书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

[1]1-2

Ξ

 收稿日期

:2009-0

3

-2

5

作者简介

:

谢建文

(1975-),

,

河南新乡人

,

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中国现当代文学。

130

个特定时空下的女性生活世界。这个特定的时间背

景就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而特定

的空间背景是北京的响勺胡同。“文革”是几代人共

同经历的,胡同又是北京很普遍的地理空间,因而这

种时空交错出来的背景蕴涵了一种普遍性,在这普

遍性的背景下面的叙事也在特定人物的表现中具有

普遍性:普遍的生活经验、普遍的遭遇、普遍的应对

和普遍的归宿。在这种普遍性里面,我们看到的是

女性所受到的压迫的复杂性,以及在这种压迫下所

形成的每一个女性个体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她们分别

代表的时代意义,艺术地展现出一条女性解放的曲

折轨迹。

二、女性形象的塑造

基于铁凝独特的叙述视角《玫瑰门》,这部小说

为我们呈现出了很多个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相比

于这些女性形象的丰富,男性形象很少、很单薄而且

大多面目模糊。本文以四个主要的女性形象作为主

要的分析对象,这四个主要的女性形象是老少三代

人:司绮纹和姑爸、宋竹西、苏眉。

司绮纹是《玫瑰门》着重表现的中心人物,也是

作者唯一描述了其整个生命历程的女性形象。她像

[2]

,盛开在中国女性文

学的长廊,让人又爱又恨。她出生在20世纪初中国

内忧外患的动荡时代,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她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少年丧母,中年丧夫,老年

丧子,因此总是让人不由得生出几分同情;而她的

胆识、魄力、坚毅,也总是让人不由得钦佩。但同时,

她又是让人憎恨的,她在用自己的不幸积聚的力量

中不断地自虐和虐人:婚姻的不幸和性的压抑促使

她“强奸”了自己的公公作为报复;为了自己在“文化

大革命”中的苟且偷生,她不惜说谎陷害自己同父异

母的妹妹司绮频和曾跟自己同台演出的达先生;她

是姑爸惨死的间接帮凶;她嫉妒着自己的儿媳妇竹

西和外孙女眉眉,并不断干涉和破坏她们的生活,与

她们进行着有声无声的战争。司绮纹的一生充满了

,除了初恋情人华致远曾经给过她的

那段爱情和那个夜晚之外,没有任何的幸福可言。

如果说司绮纹是不幸的,那么姑爸则更加不幸。

她本是一个单纯的大家闺秀,在父母的操持下满怀

憧憬地嫁为人妇。然而新郎在新婚之夜逃跑并一去

不归,她被送回娘家。这种打击让她几近崩溃,由此

她开始否认自己的性别,用抽烟袋、男性装束和姑爸

这样一个模糊了性别的称呼宣称了自己从女到男的

转变。而这种宣称和外形的改变并没有使她免除作

为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和残害,在“文革”中她在令人

发指的性别戕害下,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宋竹西是司绮纹的儿媳妇,是整部著作中颇有

亮色的人物。她果敢而坚强,坦率而真实。面对着

婆婆司绮纹的窥视和挑衅她总是淡漠而坚决,而面

对第一任丈夫庄坦的懦弱无能她也总是平淡而包

容。她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轨迹,因此不轻信不盲从,

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她才越过一切世

俗的樊篱跟大旗在一起,又在认清楚了他们之间的

不同时坚决离婚,去找她一直爱着的叶龙北。她的

一生都在追逐,就像她习惯慢慢地骑自行车一样,也

许缓慢,但却目标坚定,坚持不懈。

苏眉作为第一人称的“我”,是整个故事的叙述

者,而整个故事的呈现也是借由她不断成熟的眼睛

完成的。反观苏眉自身,她是一个在惊吓中长大的

女性“:文革”的残忍,婆婆的残忍,人生的残忍,都过

早地进入了她的生活,使她分外早熟。父亲的缺席

和母亲的“怎么着都行”的模棱两可又让她一个人担

负起成长的重担,唯有舅妈竹西和叶龙北给了她正

面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心,让她在时间和空间的特

定的交错中坚强地长大。同时也因为这两个人,让

她在所有的残忍过早破碎了自己童年的美梦之后,

仍然健康而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并且事业有成,迎

来了新生活。如果说在竹西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抹亮

色的话,那么苏眉生活历程的呈现则给了我们更大

的希望,尽管这希望来之不易,而且还有着这样那样

的创伤再现和迂回反复。

三、“玫瑰门”的意义: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代

际的进步

就文本来说,司绮纹和姑爸,尤其是司绮纹代表

了一代人:这代人出生和成长于封建社会,经历了社

会的几次变迁。她们“在现代文明的诱惑下”也有了

一些生命自觉,但却被自己深深认同的封建意识所

不容,最终还是“被迫退回到自我生命抑制的无奈之

中”

[3]

,导致了悲剧性的人生。这代女性是被封建文

化传统、封建婚姻制度、男权文化和闹剧般的时代牺

牲掉的一代人,她们把那些封建的男权的文化观念

内化成为她们自己的价值观,并没有萌发出真正的

女性主体意识。不仅如此,她们还用迫害了自己的

观念和规范去迫害自己的后代,造成创伤再现和悲

剧的重演。因此从这代人悲剧性的经历中,我们看

到的是女性解放的艰难和长期性:带给女性压迫的

不仅仅是男性,更重要的是内化了男权文化的女性。

因此要解放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精神和意识。

131

“一朵妩媚而狰狞的罂粟花

“参与和争斗”

竹西代表了过渡性的一代人:这代人出生于新

中国建国时期,是“生在红旗下”的第一代人。她们

没有直接感受到封建社会的束缚,也没有感受到男

权文化的直接压制,但这种束缚和压制却异常强烈

地潜藏在她们的生活中,尤其是来自长辈们的权威。

她们有了一定的女性主体意识,也有了爱情、婚姻的

一定的自由,但她们的觉醒还处于被动阶段,觉醒后

的意义并不明晰,同时她们还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

司绮纹们的窥视和干涉。她们是在旧的传统和新的

潮流撞击的夹缝里生活着的,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

到的是女性解放的缓慢发展和模糊的希望。

苏眉代表的是充满希望的第三代人:她们出生

和成长于“文革”之中,在创伤中长大,经历了新的时

代和新时代带来的新的契机。她们在见证了自己的

女性长辈的悲剧之后,深切感受到了女性的弱势,也

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她们在这种体会中不断成

长,在新时代里不断顿悟。她们有了自觉的女性主

体意识的觉醒,在痛苦的成长中冲破了女性旧有的

生命轨迹,执著地追求着真善美。在她们的身上,我

们看到的是女性整体的成长、女性成长所付出的痛

苦的代价以及女性成长的必然。她们的生活经历告

诉我们,女性的觉醒和解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虽

然这必然要经过痛苦的自我审视和自我批判,要付

出沉重的代价,而且会不断面对迂回与反复,这从文

本结尾处苏眉女儿狗狗额头上再现了司绮纹新月形

疤痕的细节中可以得到些许暗示。

德国著名学者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指出“:人

被宣称应当是不断探求他自身的存在物。人类生活

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

种对于人类生活的批判之中。”总体来说《玫瑰,

门》正是以独特的叙述视角,通过对这三代女性生

活世界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女性群体成长的过

程以及这个过程的特点和大体轮廓,表现了作者对

人,特别是女人的生存轨迹的强烈关注。这种关注

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女性解放是时代发

展的必然,而女性解放的希望在于女性自身的觉醒

和成长。

参考文献

:

[1]

铁凝

.

玫瑰门写在卷首

[M].

南京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1996.

[2]

黄轶

.

一株妩媚而狰狞的罂粟花———谈《玫瑰门》中的司

[4]8

绮纹

[J].

郑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2

)

.

[3]

张霞

.

女性宿命的演绎与突破———《玫瑰门》的女性世界

及其在

20

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意义

[J].

四川

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6

)

.

[4]

卡西尔

.

人论

[M].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责任编辑 郭庆林】

theNarrativeAngleandtheWomenImage

sShapingin

MeiguiMen"

XIEJianΟwen

(SchoolofLiterature,XinxiangUniversity,Xinxiang453000,China)

Abstract:In“MeiguiMen”,tieningusedthespecialnarrativeangle,thatis,“thethirdsex”angle,toshapealotof

htheconcerningaboutthewomen’sinnerworld,theauthor

suggeststhatthewomen’liberationreliesonwomenthemselves’awakeningandgrowing.

Keywords:women;narrativeangle;women’liberation

132


本文标签: 女性 生活 写作 性别 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