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如何制作网页背景视频)
新中国首批“将军大使”
1、陈毅写诗称赞:“黄镇有三绝,就
是书画诗”。
“将军大使”黄镇的特色是书、画、诗全
《
党
史
博
采
》
│
2022
03
第
期
中有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李苦
禅等,毕业后任浮山公学美术教员,因支持进
当文书、中尉参谋。1931年,黄镇参加宁都
起义,加入红军,次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为了庆祝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黄镇创作了巨幅油漆画《粉
碎敌人的围剿》,受到毛泽东和与会代表的称
才,最后还当了文化部长,毛泽东主席称赞他
“黄镇有三绝,就是书画诗。若能常写作,定
为天下知。”
黄镇,1909年出生在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
黄山村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先后入上海美术
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画,他的老师
是“能文能武”。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写诗颂扬:
步学生而被解职。后经友人介绍至冯玉祥部队
新中国首批“将军大使”
赞。同年黄镇随军长征,他在长征中
创作独幕话剧《破草鞋》深受士兵喜
爱,创作的《打骑兵歌》在红军中广
为流传。长征途中,他还创作了500
多幅写生画和漫画,后汇集出版《西
行画集》,成为长征中仅有的形象史
料和珍贵的艺术品。后任红15军团
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和民运部部长。
1948年7月,黄镇调到西柏坡
军委政治部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
一研究室主任,主持设计了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旗,起草许多条例,为我军
政治工作的发展做了基础性工作。
黄镇的这些特殊才华,正是从事
外交工作的特长。
黄镇在解放战争中还有过一段
外交经历。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在
北平设立了共产党、国民党、美国军
方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下设若干小
组,在各冲突地区进行调解。太行军
区副政委黄镇任第10小组(新乡小
组)首席代表、少将军衔,与美军代
表、国民党代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
争,有理、有力、有节,展现出罕见
的外交才能,连美国代表白瑞德与国
民党代表张治中都刮目相看。
黄镇的这些特长,在毛泽东、周
恩来选择将军当大使就非君莫属了。
◆抗战时期的黄镇。
2、毛泽东说:“黄镇大使的
”
作为军人,黄镇也是带兵打仗的
‘三好政策’很好,有创造。
1952年3月,中国驻印度尼西亚
大使巴人离任回国已经两年有余,新
大使人选迟迟未定,而在国际上影响
周恩来为此事非常犯愁。
“双重国籍”是指国外海外,尤
其是东南亚国家居住数量很大的华
侨国籍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中国与
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国外使馆纷纷
给国内反映这一问题,引起毛泽东和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而在此时,中国
正在与印度尼西亚谈判协商解决有
关旅居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看来安排印尼大使上任刻不容
缓。谁去印尼当大使合适呢?周恩来
把外交部干部和驻外大使经过反复
筛选比较,想到了中国首任驻匈牙利
外事工作非常出色,他们夫妇已经成
为匈牙利共产党总书记拉科西夫妇
的好朋友,成为匈牙利家喻户晓的好
大使。周恩来的想法,得到毛泽东的
认同。
1954年12月初,黄镇到印尼雅
加达上任。在递交国书时他与苏加诺
总统谈起了绘画和艺术,两人感情交
融,黄镇后来在中国为苏加诺精印了
《苏加诺藏画集》,苏加诺总统格外高
兴。
黄镇对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从未接触过,印尼当时有270多万华
侨,在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华侨人数
最多。周恩来选择在印尼率先解决华
侨“双重国籍”问题意义重大,党中
《
党
央批准了这一计划,以便取得经验,
史
在东南亚其他国家推广。周恩来指定
博
采
黄镇担任与印尼进行“双重国籍”谈
》
│
2022
03
好手。抗战时期,黄镇参与创建了晋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为建立太行
军区第七、第八军分区作出了积极贡
献,并担任过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
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黄镇担任过
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政委,9纵就是
后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一战成名的
志愿军第15军,当年他和纵队司令
员秦基伟把9纵打造成二野的后起之
秀,率部进入伏牛山区,策应刘邓大
军挺进大别山,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
突出贡献。
黄镇在匈牙利的
巨大的“双重国籍”问题亟待解决,
大使黄镇。四年来,
判的首席代表,以便在四个月后出席
◆长征时期黄镇创作的漫画《过湘江》。
亚非会议期间,同印尼外长签订《中
第
国和印尼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做
期
新中国首批“将军大使”
国际上引起了轰动。
中国驻印尼使馆、领事馆对黄镇
提出的选籍“三好政策”,在华侨中
做了广泛深入的宣传,鼓励从自身利
益出发选择国籍。选籍结果,270万
印尼华侨中大部分“双重国籍”者选
择了印尼国籍,从而使中国和印尼之
间的“双重国籍”历史遗留问题得到
了解决。此后,东南亚各国的“双重
国籍”问题也迎刃而解。
后来,毛泽东听了周恩来、陈毅
关于万隆会议解决“双重国籍”的汇
报,高兴地说:“黄镇大使的‘三好
政策’,很好,有创造。”
3、法国总统戴高乐说:“我
是作家,黄大使是画家。我们很
谈得来。”
1964年6月6日,外交部副部长
黄镇作为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向法
国总统戴高乐递交国书,开始履行中
国驻法国大使的职责。
◆毛泽东与黄镇。
与中国建交前,法国同台湾虽未
断交,但法方在台“使馆”仅维持在
代办级,戴高乐不支持“两个中国”。
1959年“联大”讨论“西藏问题”提
案时,法国投了弃权票;在中印边境
冲突问题上,也同美、英相异,没有
公开攻击中国。
1963年10月,戴高乐派前总理
打算同中国建交的意图。毛泽东、周
恩来亲切接见他,富尔明确表示,14
年来法国一直未承认中国,这是个错
误,现在应由法国方面迈出第一步。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
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
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
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
远瞩,冲破美国和西方势力的阻挠,
准备。
1955年1月,黄镇开始与印尼
协商“双重国籍”条约,4月下旬就
要签署,时间已经不多。黄镇对“双
重国籍”谈判竭尽全力,每隔一两天
就得谈上大半天,有时为了一个词
双方都要反复磨合好几天。几个月
下来,黄镇调侃自己都成为国籍法
专家了。
所谓“双重国籍”就是指一个公
民在同一期间具有两个国籍。“双重
《
党
史
博
采
》
│
2022
03
第
期
双方达成了谅解和共识。黄镇在谈判
中提出了最经典的“三好政策”:“华
侨自愿加入印尼国籍,很好;华侨自
愿保留中国国籍,同样好;华侨如果
愿意回国,也好。”
外交部长陈毅听了,忍不住拍手
万隆会议期间,有的国家从中挑
唆:“中国这样的大国,有一千多万
华侨呆在海外,是不是想搞颠覆活
动?”还有人提出:中国在国外有
重国籍”来搞颠覆活动。
中国与印尼签署了《关于双重国籍谈
判的公报》《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
称赞:“黄大使的‘三好政策’,好!”
富尔以私人身份来中国访问,转达其
国籍”谈判的核心是“自愿原则”,一千多万华侨,可能利用他们的“双
双方并无异议,但在具体问题上有许
多分歧,印尼方面更多强调“归化入
籍”,并对选籍附加了若干条件,实
际上是对“自愿原则”的部分否定。
后来,黄镇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
事实胜于雄辩。万隆会议期间,
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约(草案)》,中国只承认一国国籍,
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戴高乐高瞻
工作,破除一个个分歧和谈判障碍,并尊重选择国籍的“三好政策”,在
新中国首批“将军大使”
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
方国家。
作为首任驻法大使,黄镇深知肩
上的担子有多重,搞好与法国的关系
尤为重要,实际上是在西方社会树立
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
黄镇飞抵巴黎后,立即到爱丽舍
宫向戴高乐总统递交了国书。会见
后,戴高乐说:“我和中国大使有一
些共同点,比如说,我们都在自己国
土沦陷后,领导抗敌战争,以达到最
后胜利。我是作家,黄大使是画家。
我们很谈得来。”
黄镇到法国后,开展了一系列外
交活动,在中国使馆举行招待会。黄
镇夫人朱霖还拜会了戴高乐夫人伊
冯娜戴高乐,很快打开了外交局面。
·
6月19日,戴高乐总统要在爱丽
舍宫约见黄镇。中国驻法使馆参赞张
锡昌说:“巴黎有100多个使团,戴
高乐很少主动约见驻外使节。”去爱
丽舍宫前,张锡昌对黄镇说:“提不
提大楼问题?”
这是黄镇到巴黎后遇到的一个
棘手问题。根据国际惯例,中国外交
机构可以接收蒋介石政权驻巴黎“大
使馆”办公大楼的产权,但蒋介石政
权在与法国断交时,将房子过户给台
湾当局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
设在巴黎的总部,给中国使馆收回房
子制造难题。此外,法国在中国的使
馆根据北京市政建设的需要,从东交
民巷搬到东郊新馆区。法国迟迟不还
旧房子,也想利用台湾“大楼问题”
讨价还价。
黄镇摇摇头:“戴高乐第一次召
见,提出这个问题是不妥当的。”
按预定时间,黄镇和张锡昌到了
爱丽舍宫。戴高乐走到门口迎接:
“我们是第二次见面了。”
黄镇说:“非常高兴与总统先生
见面。”
坐下后,戴高乐说:“我们都是
军人,我们一定能谈得来。”黄镇笑
着说:“抗日战争中,您在英国组织
了‘自由法国’运动,为消灭德国法
西斯作出了贡献。”
接下来,戴高乐将话题引到越
南、老挝、柬埔寨上来。1954年,法
国承认越南、老挝独立。1964年5
月17日,美国出动飞机轰炸老挝解
放区,两人的话题主要谈老挝一个月
来的形势。
者采访问题,就确定说两句话:“戴
高乐总统同我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
话,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
见。”非常得体地表达了这次会见。
在这次会见中,没有提“大楼问
题”,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决定。
中法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黄镇夫
妇也与戴高乐夫妇建立了良好的私
人关系。
1967年l月17日,戴高乐总统
夫妇在爱丽舍宫举行新年招待会,黄
镇大使应邀出席。席间,戴高乐夫人
对黄镇夫人朱霖说:“我们夫妇很愿
意访问中国。”
朱霖高兴地说:“欢迎总统夫妇
到中国访问。”
在招待会上,戴高乐主动对黄镇
说:“乔治五世大街大楼的事,我将
亲自处理。”
黄镇十分高兴,说:“谢谢!”
3月20日,根据戴高乐总统的指
示,法国外交部将蒋介石政权驻巴黎
大楼的钥匙交给了中国使馆。
在法国3年,黄镇开创了良好的
中法关系。中法建立首个战略伙伴关
系,并首创战略对话机制;中法首先
进行军事合作交流,突破了东西方阵
营的禁忌;中国在西方发达国家开设
创在两国分别互办文化年,埃菲尔铁
塔首次染上“中国红”,随后又互办
语言年;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中国和法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
持密切沟通,双方在大国关系中发挥
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法首先
从爱丽舍宫出来,黄镇考虑到记“使馆”办公大楼和另一座“总领馆”
在法国3年,由于黄镇的努力,的第一个文化中心落户巴黎;中法首
《
党
史
博
采
》
│
2022
03
第
期
◆黄镇在法国和戴高乐总统一起。
新中国首批“将军大使”
在核电、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展开
为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发挥了积极作用。
没有想到新年招待会是他最后一次
见戴高乐总统。
黄镇回国不久,被打成“耿、黄
反党集团”。1968年9月,毛泽东指
示解放黄镇。
1969年5月19日夜里,周恩来
总理在中南海召见黄镇,要求他重返
法国,此时戴高乐已经下野。
周恩来与黄镇谈话的第二天,他
离京赴巴黎。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由于
心脏病发作而猝然去世,时年80岁。
黄镇向国内提出吊唁方案:中国
驻法大使馆下半旗一天,以黄镇个人
名义致唁电。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
主席发来了世人瞩目的唁电,对这位
“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
立的不屈战士”表示“诚挚的悼念和
敬意”。与此同时,天安门下半旗致
哀。
除了戴高乐在“二战”中的贡献,还
因为在改善中美关系上,戴高乐起了
积极的作用。1969年2月,戴高乐曾
对尼克松说:“你现在承认中国,总
好。”
1970年11月11日,黄镇大使
被誉为“打开中美大门的出色外交
家”。
中美外交关系破冰,基辛格突然
访华,要从巴黎渠道说起。通过这条
渠道联络的中方代表就是中国驻法
军。中美双方一共交流了两年,其
中秘密接触45次,公开渠道联络53
次。长期联络后,美方代表沃尔斯特
将军才神秘地来到巴黎的中国大使
官邸,与黄镇见面,拉近了两人的距
离。在大使官邸,中美双方又进行了
长达7个月的秘密联络,其中,基辛
格也通过巴黎渠道4次秘密会见黄
镇。在会见中,黄镇以高度的政治敏
感、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外交经验,
打开了美国大门,圆满完成国家赋予
的历史使命,迎来了基辛格和尼克松
访华。
1973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中美双
方商定,在两国首都互设联络处。这
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
尚未实现正常化之前的特殊举措。当
时,美国与台湾当局还保持着“外交
关系”,并设有“大使馆”。在联络处
重考虑的。
时任中国驻法大使的黄镇,被任
命为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是周恩来
点的将,经毛泽东同意的。
1973年4月12日晚,黄镇赴美
上任前,毛泽东和周恩来一同接见了
黄镇,毛泽东开门见山地问黄镇:“你
从法国调到美国去当联络处主任,是
升了官还是降了官呀?”黄镇笑着,
合作,法国企业较早进入中国市场,比将来中国强大后被迫这样做来得
1967年7月23日,黄镇回国,作为中国特使,参加了法国前总统戴
董必武等向戴高乐敬献了8个花圈。
黄镇在任法国大使期间,不仅掀
开了东西方两个大国间平等交往、友
好合作的崭新历史篇章,也为不同社
会制度国家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础上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提供了一
个范例。
高乐的葬礼,并代毛泽东、周恩来、国大使黄镇,美方代表是沃尔斯特将
4、美国总统福特说:“我们
肯定要他回去。我们的关系是极
好的。”
1973年黄镇以中国首任驻美国
联络处主任身份,赴美开展工作,推
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也使黄镇的外交
生涯走向了辉煌的顶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美国的外
交关系降到冰点。1971年至1972
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尊重戴高乐,格和总统尼克松先后访华的消息震
黄镇担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为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惊了全世界。1973年到1977年期间,主任的人选问题上党中央是经过慎
《
党
史
博
采
》
│
2022
03
第
期
没有回答。毛泽东幽默地说:“是升
了官,联络处比大使馆还大使馆啊!
联络处主任么,chief,元首也是这
个词呀!”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升了
官”,是指联络处主任定的是正部级。
1973年5月29日,黄镇一行抵
◆邓小平与黄镇夫妇(右)。
达美国。上任伊始,黄镇所面对的情
新中国首批“将军大使”
况异常复杂。他决定把与美国政府建
立关系作为重点,同时广交各界朋
友,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黄镇抵达
华盛顿的当天下午就与基辛格首次
会面,将一份想会见人员的名单和打
算访问地方的清单交给基辛格,征求
他的意见。基辛格表示很欣赏黄镇这
种“爽朗的办事风格”,并当场告诉
黄镇:“你可以会见任何愿见的人”,
“可以访问除了核武器试验场以外的
任何地方”。基辛格还表示:如果有要
事商谈,可以随时找他或者尼克松。
5月30日,尼克松总统接见了
黄镇。在此后的一个月内,黄镇频繁
与美国高层领导人见面和联络,尼克
松、基辛格约见黄镇通报情况达6次
之多。
7月6日,尼克松邀请黄镇和夫
人朱霖一起去“西部白宫”做客,并
且安排总统专机接送。总统专机从华
盛顿军用机场出发时,一位安全官员
开玩笑说:“黄镇大使,你现在可以
拿起话筒给美国三军下命令,像尼克
松总统一样。”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当黄镇夫妇换乘的直升机降落
在西部白宫前的草坪上时,尼克松亲
自驾驶着一辆打高尔夫球用的小车
将客人接进了宅院,而站在门口迎候
的则是尼克松夫人佩特。尼克松总统
还在与黄镇夫妇的合影照片上亲笔
签名:“送给黄镇大使,致以热情的
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1973年10月,黄镇邀请基辛格
到中国驻美联络处做客。同时光临的
客人还有众议院议长艾伯特,参议院
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众议院共和
总统安全副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将军,
著名记者艾尔索普、莱斯顿、蔡尔兹
和首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大使
的夫人等30余人。基辛格本来有个不
成文的“规定”,即任何大使馆的晚
宴他都不去,认为此例不可开,否则
的话“就得跑遍驻华盛顿的150个使
馆”。黄镇对此风趣地回答:“我们可
不是大使馆,而是联络处。”基辛格也
诙谐地说:“对,驻华盛顿的联络处的
邀请,我都接受。”此后,基辛格成
了联络处的常客。美方还为联络处安
装了一部直通白宫的热线电话,礼遇
之高,确实是“比大使馆还大使馆”。
1974年8月20日,尼克松已经
离任,黄镇携夫人朱霖再次专程去圣
克利门蒂看望了尼克松夫妇,转达毛
构的工作受到任何影响,特请求调动
我的工作。”
1975年12月,美国总统福特访
华。12月2日,黄镇陪同福特总统
和国务卿基辛格去见毛泽东。
会见时,毛泽东关心地问起了黄
镇辞职一事。黄镇顺口说:“听主席的
指示。”毛泽东问福特总统:“你们要
不要(黄镇)啊?”福特点头说:“我
们肯定要他回去。我们的关系是极好
的。”毛泽东断然地说:“那好,我看
泽东、周恩来对于这位老朋友的问候,黄镇还是到美国好。”黄镇点点头:
表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尼克松先“坚决执行主席的指示。”毛泽东又对
生为打开中美关系所作的贡献。黄镇
夫妇的来访,使尼克松夫妇非常感动。
黄镇领导的驻美联络处有力地
推动了中美两国经济界的相互联系
与了解。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77
年6月到11月,国内来美的访问团
就达13个之多。美国方面,除了官
方,主要是私人公司参加我国春秋两
季的广州交易会。在联络处成立之
前,中美之间仅有少量的间接贸易。
1972年,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
5600万美元,其中,我国从美国进口
为4600万美元,对美国出口为1000
万美元。在黄镇离任的1977年,中
美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上升到3亿多
美元,中国对美出口贸易额已经增加
到了1.79亿美元。
黄镇在美国任职期间,正值国内
的“文化大革命”后期。当时,“四
人帮”经常干扰中国驻美联络处的工
作,这给黄镇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困
难。1975年“四人帮”到处插手联
络处工作,向联络处泼脏水,处处刁
于是,黄镇向国内发了辞职电
报,但迟迟没有回音。黄镇又直接发
电报转呈毛泽东、周恩来:“根据联络
处的某些情况,我也很难继续工作。
因此,经过反复考虑,为了不使联络
处这一执行主席的伟大战略方针机
众人说:“年轻人对他有些意见。这些
人不好惹啊,受他们的气啊!”听到
这句话,黄镇的委屈和烦恼顿时消除
了。回家后,黄镇对朱霖说:“主席真
是了不起,他要做我的工作,并不直
接跟我说,而是让福特开口……”在
毛泽东发话后,黄镇收回了自己的请
辞书,和夫人朱霖一起重返驻美联络
处,继续工作。直到1977年12月,
中央调黄镇回国,任中宣部第一副部
长,兼文化部部长和对外文委党组书
记、主任等职。
黄镇在美国近5年的任期内,以
其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外交艺
术、坦诚的处事作风,忠实地执行了
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外交路线和对
美方针政策,广泛结交朝野各界人
士,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
了解与友谊,为推动实现中美两国关
系的正常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黄镇从事外交工作27年,周恩
来夸奖他“在外交战线上作出了很好
的成绩”。
1989年12月11日黄镇逝世,
《
享年80岁。黄镇1949年底,从事外
史
交工作虽然未能再回到部队,但他逝
博
采
世后安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河北省
》
│
2022
03
党
党领袖福特和夫人,副国务卿拉什,难黄镇,使他难以开展工作。
涉县——原八路军129师总部驻地,
算与刘伯承、徐向前、李达等领导和
第
战友们相聚在九泉。■
期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黄镇:打开中美大门的出色外交家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10192821a56172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