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delphi 列表控件)

离骚的主要内容

贯穿于《离骚》长诗中的“情”,即司马迁所说的“怨”情,更

确切地说就是一股忠怨之情。下面是离骚的主要内容,和小编一起来

看一下吧。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

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

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

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课文节选

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

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

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

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

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

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余虽好修姱以羁

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

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

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

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

及周围风气的败坏。“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

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

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忳”和“郁邑”都是忧

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忧闷之深。清代朱骥在《离

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

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这一句是整首诗

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

人心。然而,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

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接下来,“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指出自

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

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

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

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史记·屈原贾生列

传》里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离骚》里也称引了不少诗

史或传说材料,可见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

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

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当然,由进

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延伫”“步”“止息”等语,

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兰皋”“椒丘”

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

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

服。”这一句既含有让步,又带着倔强。只求洁身自好,这是碰壁之

后的让步;“复修”“初服”,全然不顾自己获咎之由正是自己太

“好修”了,这是不计功利得失的倔强。以下“制芰荷以为衣兮,……

芳菲菲其弥章”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作者不惮繁复地描述种

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读起来,这几句诗给人无限郑重的感

觉。最后,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独”字表现出作

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

豪的味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坚信自己,至死

不变。

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⑴ 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

信周围群小的挑拨。有关诗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⑵ 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国旧贵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

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有关诗句:“众女嫉余


本文标签: 作者 离骚 没有 屈原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