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2月24日发(作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挫折,了解挫折对人们产生的影 响,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2.知道发现、发掘自己生命力量的方法,直面挫折。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学生探究体验为主,以讲解为辅,采用情景感染、合作讨论、角色体验等方法使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懂得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挫折的不可避免性,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和应对挫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引领学生发现、发掘生命的力量,自强不息,直面挫折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爱护生命,演绎精彩的生活。
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难点:如何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西安天才因高考失利自杀》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击现实,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会到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必要性。
环节一:畅所欲言 直面挫折
展示林肯的挫折经历图并提出要求:
1、绘制你自己的挫折经历图
2、选出其中的一次印象深刻的挫折经历,谈谈你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求知欲,使之既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又能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归纳: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有人面对挫折越挫越勇,有人经受不住,意志消沉。
环节二:辩一辩,赛一赛。“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方同学:挫折是好事
反方同学:挫折是坏事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影响。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冷静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挫折就会成为人生的经验和财富,就会变成好事,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教师归纳: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重影响。它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影响。人们之所以会对挫折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环节三:挫折也是一种美丽
播放视频《鹰之重生》,学生观看视频谈感受。
教师归纳: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鹰的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精神,发现、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其实,每一次挫折都是浴火重生的过程。要想感受挫折后的美丽,需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设问】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
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
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
⑥身材被人歧视
学生活动: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1. 欣赏和培养幽默感,自我疏导
2. 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学会请求帮助。
3. 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实现精神升华。
4. 增强勇气和磨练意志,学会乐观接受最糟的结果,冷静对待,等等
环节四:满满正能量,你我共分享。
1、分享名人或身边人物的挫折故事
2、谈谈我们的启示与感悟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面对挫折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师归纳:战胜挫折需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同时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
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环节五:升华情感,自我激励。
播放视频《面对巨人》讲述一位教练如何帮助队员重拾信心与勇气,并用信仰击败恐惧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升华情感,给学生以正面的激励。
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同样,我们的国家、社会也在挫折中成长。因此,我们在面对挫折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我们生命的力量,增强我们生命的韧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在挫折面前才越发有韧性,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板书设计
增强生命的韧性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挫折的含义
1、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
2、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2、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单元
学科
教材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锻炼个人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自尊自强”部分:“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二节课,本课内容《少年有梦》在第一节课《中学序曲》基础上,进一步和学生一起探讨梦想的意义,以“织梦—追梦—圆梦”为主线,鼓励学生编织梦想、勇于追梦,引导学生探寻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用努力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建立起努力就有改变的生活信念。
2、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所以他们也将在中学时代去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面对中学生活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他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些问题需要在本节课中帮助学生澄清。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梦过程中,形成坚持努力的信念和不服输的品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编织与个人目标相契合的梦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析观点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
第一课 《中学时代》——少年有梦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道德与法治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初一年级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重点】努力就有改变。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教学方法】案例讨论
【教学资源】图片、朱彦臻的故事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分享:我的梦想
分享侧重点:
1.你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过哪些梦想?这些梦想哪些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
2.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3.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展示课前总结的学生的梦想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梦想,有的容易实现,有的不一定会实现,那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我们要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重要性
案例:斯库林用梦想的力量向“菲鱼”致敬
展示两张图片,播放斯库林夺金视频
用过去的2016里约奥运会的事例,体现本课关注时事热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分享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教材运用你的经验,进行“我的梦想”为主题的分享交流,了解学生对梦想的认识,增强本课的教学侧重点
第一张:2008年的一天,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
雅典奥运会六金得主迈克尔·菲尔普斯正在新加坡训练,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怯怯地说:“你好,迈克尔,能合个影吗?我叫约瑟夫,我很喜欢你!”菲尔普斯欣然应允,两人拍下了一张照片。
看图,听故事 系的特点
第一目
有梦就有希望
第二张:2016年8月12日,巴西里约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男子100米蝶泳决赛,当年的“小粉丝”斯库林·约瑟夫以50秒39的成绩击败了菲尔普斯,并打破了由他创下的奥运记录。
思考:
是什么让斯库林战胜菲尔普斯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的?
赛后采访:
斯库林:“这太疯狂了,我要好些天才能消化
思考,回答
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梦想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梦想虽与现实有差距,但是人类的进步需要有梦想
这个结果。他是一个完美的偶像,我想和他一样。
他是我想要成为更优秀运动员的原因。”
菲尔普斯:“我想让孩子们敢于梦想。我也曾是一个怀揣伟大梦想的孩子,后来我获得了一堆奖牌,还有一段美好的岁月。”
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激情,让生活更有色彩。一个人,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未来。就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因此,少年应当有梦想。
讲述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故事
亨利·福特为自己立下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
油为动力的车子,通过自己的苦心学习、多次试验,
17年后终于成功了。他在汽车方面的业绩为人类留下了实用而宝贵的物质财富。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
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那么我们在成长中要怎样编织自己的梦想呢?
2.编织梦想
(1)回到上面的案例
斯库林将菲尔普斯看做是自己的偶像,他给自己设定了人生目标,就是要像他一样成为更优秀的运动员。这说明:
我们的梦想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2)赛后斯库林说,希望能借此次比赛夺冠去改变新加坡的体育文化。
这说明了什么?
个人的梦想要与国家前途、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个人的梦想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时代的发展又为我们圆梦提供更多的机会。
活动:分享交流“我的中国梦”
讨论、分享
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相关链接”内容,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中国梦,感受“我的中国梦”与
学生根据本课开始时分享的自己的梦想,分析自己梦想的来源
引导学生认识少年的梦想要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相联系
此部分引导学生了解梦想要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要与国家、时代命运紧密相连
通过此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开始“我的梦想”的不同
讲授新课
第二目
努力就有改变
二、努力就有改变
1.梦想与现实
帮助学生懂得努力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只有努力,才能离我们的梦想更近一步。
通过莱特兄弟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要坚持努力,不放刚才同学们分享的梦想有“大”,也有“小”,
有的梦想受到了一些同学的质疑,他们认为“梦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根本实现不了。”大家怎么看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呢?
观点争锋:
有人说:“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任何宝典,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
辨析观点,分享看法
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
实意义。”所以无论多美好的梦想,只有行动起来,
让我们勇敢向着梦想前进,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才能离梦想的实现越来越近。
2.追梦圆梦
学生讲故事
《为人类插上翅膀的莱特兄弟》
莱特兄弟潜心钻研前人著作和有关飞行的书籍;制作了两百多个机翼模型,进行上千次风洞试验;研究鸟和风筝的飞行,进行千次滑翔飞行,最终实现了飞行的梦想。
思考:
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实现梦想吗?
学生讲故事
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2.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只有坚持努力,才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弃。
总结本课所学 同学们,步入中学,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这时期的我们有朝气,有活力,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要编织与人类发展、个人目标、时代脉搏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梦想,在追梦过程中坚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努力需要立志,也需要方法。 让梦想从这里起航吧!
板书
板书可在本课内容完成后,带领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所学时绘制完成,注意提炼主要观点
拓展空间 我的努力计划
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
写下自己的计划
学以致用
明确方向
附: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故事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那年,随父亲驾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新奇,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汽做动力,那么汽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
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做动力的车子。
他告诉父亲说:“我不想留在农场里当一辈子的农民,我要当发明家。”
然后他离开家乡到工业大城底特律去,当一名最基本的机械学徒,逐渐对机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工作之余,他一直没忘记他的梦想,每天劳累地从工厂下班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发工作。
29岁那年,他终于成功了,在试车大会上,有记者问他:“你成功的要诀是什么?”福特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有远大的梦想,所以成功。”
教学目标:
少年有梦
1、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梦想。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
2、知道有梦就有希望,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努力就有改变,并能为实现梦想付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确立正确的梦想。
2.难点:懂得梦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步入中学校门,在各个方面还都不太适应,很多学生比较迷茫,不清楚自己每天该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努力的目标是什么,只是一味地完成家长和老师的任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梦想,让他们意识到梦想的重要作用,尽早树立正确的梦想,为他们的初中生活乃至人生指引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梦想》(多媒体播放带有歌词的音乐)。
2、师导入:听完了歌曲,同学们,你们印象最深的歌词有哪几句?对于歌曲的旋律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梦想就是最好的信仰,指引我们向前不会彷徨,拥有梦想的人一定势不可挡;
行动激荡无限力量,梦想就是最好的奖赏;
拥有梦想能让奇迹从天而降。
生:歌曲旋律让人听起来特别有激情,昂扬向上,激荡人心。
3、师总结导入新课:通过一首歌曲大家都感受到了梦想的巨大作用,作为青少年的你们,我相信也一定有自己的梦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少年有梦》(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8-P13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学生看书的同时教师板书)
1、什么是梦想?梦想有何重要性?
2、少年的梦想具有哪些特点?
3、你怎样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
4、什么是努力?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
(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1)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什么是梦想吗?
生:梦想就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一种愿望。
(2)师:那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怎样的?
生:有。(同学争相举手发言)
①我以后想当医生,能够救死扶伤; ②我长大了想当老师,教别人学知识;
③我长大了想飞上太空去看看; ④我将来想当军人,保家卫国。
(3)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梦想,让我感觉到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你们的梦想也深深感动了老师。大家的梦想都是希望自己能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希望大家将来都能梦想成真。
但是梦想一定能实现吗?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小组合作探究)
生:梦想不一定能实现。因为梦想和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即使梦想不能实现,它也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
2、名人梦想欣赏(多媒体展示素材)
爱迪生小时候热爱大自然。7岁时被妈妈送到了学校。从此,爱迪生每天都要端坐在教室听恩格尔老师讲1加1等于2,或者说2等于1加1。爱迪生开始在课堂上琢磨其他的事,例如他想:既然摩擦动物的毛可以生电,那么,如果把电线接在猫身上,再用力摩擦猫的毛是不是可以发电?恩格尔老师最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的学生,于是他经常呵斥爱迪生,爱迪生的学习成绩成了全班倒数第一。更让恩格尔老师恼怒的是,爱迪生还爱冷不防地问些令人难以回答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为此老师跟家长说这个学生跟不上学习,令家长将孩子领走。爱迪生的妈妈说:“据我观察,爱迪生还算聪明……”恩格尔反驳道:“不不不,他总考全班倒数第一!并总提荒唐古怪的问题,例如他问:‘老师,为什么 2加2等于4?’等于4就是等于4,这还要问吗?”妈妈不以为然地说:“恩格尔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算荒唐的问题巴!当牛顿发现一个苹果掉下来,提出了个问题: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往天上掉?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问题,却成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一步。我们能说,牛顿不该提出这样的发问吗?” 恩格尔一时不好回答,可他还是坚持己见,边敲着桌子边说:“牛顿是谁,您的孩子又是谁,能相提并论吗?” 爱迪生一生中惟一正规的教育就这样结束了。走在回家的路上爱迪生对妈妈说了一句心里想了很久的话:“妈妈,长大后我要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发明家!
他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看完了爱迪生的梦想,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梦想,才为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也正是因为许许多多像爱迪生这样的人,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少年的梦想具有的特点(重点)
(1)多媒体出示素材:博格斯的梦想
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号球员博格斯从小酷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斗牛”。当时他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打NBA。 博格斯身高只有1米60厘米,在东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说在即使身材高大的NBA了。 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神准,甚至在高个队员面前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人们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心里总忍不住赞叹,他的表现不仅安慰了天下身体矮小而又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内心的意志。
师:这个素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2)多媒体出示素材:鲁迅弃医从文——因社会现实而改变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时本来是学医的。但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在课间加映的日俄战争的 纪录片上,看到中国人被说成俄国侦探而被砍头,死者和围观者都很麻木。这使鲁迅认识到 :“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鲁迅下决心弃医从文,终于成为中国现代伟大 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师:这个素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3)学生在书上做笔记,教师板书:少年的梦想具有的特点
师:“中国梦”就是我们大家的梦,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如何才能让我们梦想成真。
(二)努力就有改变
1、师:播放视频《断臂钢琴师刘伟双脚演绎精彩人生》,思考:是什么品质让刘伟最终实现了梦想?
生: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自己。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2、阅读教材11页“探究与分享: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请你辨析与澄清。(学生小组交流呈现结果,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通过这几个小辨析题,我相信大家对什么是努力应该有所理解了。
生:梦想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具有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需要具有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这种生活态度就是努力。
3、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难点)
(1)故事赏析:追逐梦想的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穷孩子,父亲是鞋匠。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带着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机会去晋见王子,他满怀希望,在王子面前唱诗歌。朗诵剧本。表演完毕后,王子问他想要求什么赏赐?这个穷孩子大胆地提出要求:“我想写诗剧,而且在皇家剧院演戏。”王子把这个长着小丑般大鼻子的苯拙男孩从头到脚看了一遍,然后对他说:“能够背诵剧本,并不表示能够写剧本,那是两码事,我劝你还是去学一门有用的手艺吧。”但是,他回家以后,打破了自己的的储钱罐,向母亲和从不关心自己的继父道别,离家去追寻自己的理想。这时候,他才14岁,但他相信,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安徒生这个名字一定会流传千古。他到了哥本哈根,挨家挨户地按门铃,几乎按遍了所有达官贵人的门铃,却没有人赏识他,他衣衫褴褛地落魄街头,却仍不减他心中的热情。终于在1835年,他发表的童话故事吸引了儿童的目光,开启了属于安徒生的新页,他的童话故事被译成多种文字,除了《圣经》之处,没有任何一本书比得上。这时,距离他离开家已经16年了。
师:这个故事给了大家什么启示?
生: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
师: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要坚持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努力,只有梦想不行动,梦想也会成为空想。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2)想一想:努力是不是就是埋头苦干?有没有方法呢?
那么努力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先自己回答,然后看教材13页的“方法与技能”)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通过几个名人故事,我们一起学习了梦想的作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梦想,以及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尽早确立正确的人生梦想,并自觉的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从现在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一起努力吧!
五、拓展空间:初中阶段,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该怎样为梦想努力?书写自己的“努力计划”。
六、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2.少年的梦想具有的特点
1.努力,需要立志。
二、努力就有改变 2.努力,需要坚持。
3.努力,需要方法。
少年有梦
板书设计:
少年有梦
一、有梦就有希望
(一)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少年的梦想具有的特点
二、努力就有希望
(一)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二)努力是种态度。
(三)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1.努力,需要立志。
2.努力,需要坚持。
3.努力,需要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初一道德与法治增强生命的韧性优质课教案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08768124a530780.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