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管理员组文章数量: 1086019
2024年2月17日发(作者:数据库指的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
从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看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许飞燕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 要:霹雳布袋戏经过多年的不断演变与发展,实现了传统戏曲文化艺术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已然成为我国台湾地区文创品牌的典范之一。霹雳布袋戏在戏曲艺术上的革新,不仅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其他戏曲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霹雳布袋戏;科技融合;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16-02
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等,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福建泉州或漳州一带后又在广东和台湾等地流传的地方戏剧。布袋戏传入台湾后成为民间节庆、祭祀等重要的表演活动,在台湾的影响范围大。霹雳布袋戏隶属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长黄强华及总经理黄文择领导制作,采长篇单元剧方式演出。由于每出剧集名称前皆冠以“霹雳”两字而得名,其表演来源于传统的布袋戏,是在传统布袋戏的表演基础之上进行的革新。
一、霹雳布袋戏的发展历程
(一)霹雳布袋戏发展的历史脉络
黄海岱一家三代在布袋戏界中,是改革者,将布袋戏从野台带到电视、电影等各种娱乐领域。黄氏布袋戏通过三代的不断创新,在保持传统布袋戏“艺”的本质中逐渐打破传统布袋戏“术”的呈现形态,最终开辟了所谓的霹雳王国。台湾布袋戏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布袋戏、金光布袋戏和电视布袋戏三个阶段。霹雳布袋戏在电视布袋戏阶段产生,而传统布袋戏和金光布袋戏两个阶段黄氏对传统布袋戏的革新为霹雳布袋戏成为如今台湾布袋戏的代名词奠定了基础。
1.传统布袋戏阶段。传统布袋戏阶段,剧本主要是章回小说,舞台为雕刻彩楼。1901年,黄海岱出生,1925年成立“五洲园”。“五洲园”是台湾传统布袋戏发展阶段的四大剧团代表之一。武侠布袋戏的出现受到当时流行的武侠电影的影响,黄海岱对传统布袋戏的创新从武戏下手,将《七侠五义》《小五义》等富有剑侠色彩的章回小说改编成“剑侠戏”,在操偶动作上加快加多比武的份量,在人物刻画上加重侠骨豪情。此外,对木偶头面目雕制力求新颖生动,衣冠服饰力求华美精致之外,又首创大型的布袋戏偶人,其高度最高有超过一公尺者,几与大孩子一样高大,演台亦抛弃了沿用多年的古典彩楼,转而用立体化的背景,声光电化的机关布置,凡是能加强演出效果、增加观众兴趣的无不尽力而为,完全击破了传统布袋戏的形态。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从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看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oclinux.cn/b/1708162136a516227.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